ōu I.

姓。II. 参见qū。

ōu

①歌唱:歌(歌颂,赞美)。讴者:歌女《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一》母故成帝讴者,尝见黄气从上下,遂任身。《聊斋志异 口技》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许廷桢《仿香山事》不讓九秋殘菊傲,飛觴同發醉人讴。②民歌:“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谣。

讴歌

ōugē

歌颂;用歌唱、言辞等赞美。尽情讴歌。《孟子·万章上》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晋 刘琨《劝进表》是以迩无异言,远无异望,讴歌者无不吟讽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唐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讴功颂德ōugōngsòngdé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却该受无产阶级的威胁,去做讴功颂德的文章。”

讴思未泯ōusīwèimǐn

“讴”是歌颂的意思,“思”是思想或情感,“泯”是消失。歌颂的思想或情感永远不会消失。

讴吟

ōuyín

歌唱吟咏。有节奏地诵读。《管子·侈靡》:“安乡乐宅享祭,而謳吟称号者皆诛,所以留民俗也。”唐 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诗》:“或啸或謳吟,谁知此闲味?”《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一与敌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郭沫若《屈原 第四幕》“口中不断讴吟,时高时低。”

ōu

杯:瓯子。茶瓯。酒瓯。金瓯(a.金属酒器;b.喻国土完整,亦指国土,如“金瓯永固”)《聊斋志异 秦生》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长不满三尺,径就灵寝,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

瓯饭瓢饮

ōufànpiáoyǐn

瓯:小盆,指瓢勺之类的饮器。用小盆吃饭,用瓢喝水。原指以瓢勺饮水。后用来比喻生活简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岂惜瓯饭瓢饮乎?

瓯窭

ōujù

亦作“甌楼”。狭小的高地。《史记·滑稽列传》:“(臣)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满篝,污邪满车。’”张守节正义:“窶音楼。篝音沟,笼也。甌楼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 清 赵翼《自遣诗》:“身随甌窶豚蹄祝,梦断周陆豹尾班。”清 沉树本《大水叹之二》:“高田筑版牐,全力保甌窶。”

瓯臾

ōuyú

瓯与臾。比喻地面洼陷不平之处。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杨倞注:“甌、臾,皆瓦器也。 扬子云 《方言》云: 陈 、魏、郑、宋之间,谓罃为臾。甌臾谓地之坳坎如甌臾者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流丸自向甌臾止,但笑蚍蜉撼树狂。”

瓯越

ōuyuè

亦作“甌粤”。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主要由早已居住在瓯江流域并创造了印纹陶遗存的土著民发展形成。后亦以指古瓯越所居之地。王勃《滕王阁序》:襟叁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ōu

打人:殴打。殴伤。斗殴。互殴。《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高隆之)恃(高)欢势骄公卿,南阳王(元)宝炬殴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参知政事李彦颍罢职奉祠,以谏官论其子殴人至死也。

殴捶

ōuchuí

殴打。《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时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羣公,忌惮诸父,并囚之殿内,殴捶凌曳,无復人理。”《资治通鉴 梁纪十七》乙丑,(侯)景于城东、西起土山,驱迫士民,不限贵贱,乱加殴捶,疲羸者因杀以填山,号哭动地。

殴公骂婆

ōugōngmàpó

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你不能殴公骂婆,没有礼貌。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九回:“偏他至不贤惠,殴公骂婆,打邻毁舍,降汉子,比凡人不同。”

殴击

ōujī

殴打。王充《论衡·订鬼》:“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之。” 五代 牛希济《刑论》:“或捽其首,或批其颊,詬辱殴击,无所不至。” 宋 李清照《投内翰綦公崇礼启》:“遂肆侵凌,日加殴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吾见小孩子淘气,为人殴击,归而哭告於父母。” 瞿秋白《最低问题》:“武装巡捕任意殴击逮捕工人。”

殴詈

ōulì

打骂。《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五坊小儿﹞或相聚饮食於酒食之肆,醉饱而去,卖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殴詈。”《元章·刑部二·系狱》:“至於相争田地婚姻债务家财,殴詈干证之类,被勾到官,罪无轻重,即入监禁,动经旬月。”

殴辱ōurǔ殴打,并加以各种肉体或精神污辱。《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今早到他家里说,反把小人殴辱。

ōu

①姓。②指欧洲,世界七大洲之一。欧美国家。③电阻单位名“欧姆”的简称,符号Ω。

欧刀

ōudāo

古欧冶子所作之剑。后泛指刑人之刀或良剑。《后汉书 袁绍传》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则伏首欧刀,褰衣就镬,臣之愿也。

欧风美雨

ōufēngměiyǔ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 序》:“因为他们是首先觉到了在‘欧风美雨’中的飘摇的,然而总还不脱古之英雄和才子气。”

欧风墨雨

ōufēngmòyǔ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欧泄

ōuxiè

亦作“欧洩”。上吐下泻。《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唐 韩愈《谴疟鬼诗》:“求食欧洩间,不知臭秽非。”

欧血

ōuxuè

吐血。《史记·张丞相列传》:“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汉书 苏武传》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北齐书·杨愔传》:“悲感慟哭,欧血数升,遂发病不成行。”唐 杜甫《谒先主庙 诗》:“杂耕心未已,欧血事辛酸。”宋 苏轼《墨宝堂记》:“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欧血,几死而仅存。” 清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 序》:“桐城沦为异域,既克復失,戴钧衡全家殉难,身亦欧血死矣。”《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霍显闻立太子,怒恚不食,欧血,曰: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为王邪?

欧冶

ōuyě

①即欧冶子。春秋时著名铸剑工。《吕氏春秋·赞能》: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桓宽《盐铁论·通有》:公输子以规矩,欧冶以熔铸。 葛洪《抱朴子·尚博》:虽有拟断之剑,犹谓之不及欧冶之所铸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古人言:‘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若得一欧冶。’朕(赵光义)孜孜访问,止求得良才以充任使也。”②借指铸剑工。唐 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  王錂《春芜记·说剑》:因此上向炉边欧冶,早成就匣里纯钩。

𡂿

ōu/óu/ǒu/òu

语气词,象声词。

ōu

鸟,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种类很多,如海鸥、江鸥黑尾鸥等。 晁补之《摸鱼儿 东皋寓居》:“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鸥波萍迹

ōubōpíngjì

萍:浮萍。鸥鸟戏波,浮萍浪迹。比喻隐居者安逸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清·王士慎《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鸥鹭

ōulù

鸥鸟和鹭鸟的统称。宋 朱淑真《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宋 赵从橐《摸鱼儿 寿贾师宪》:此老平生,可向青天语。瑶卮缓举。要见我何心,西湖万顷,来去自鸥鹭。宋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三》: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宋 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南宋 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宋 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鸥鹭忘机

鸥鸟忘机

ōulùwàngjī

ōuniǎowàngjī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清·王鹏运《红情》词:“只闲闲鸥鹭忘机,云水任宽窄。”

鸥鸟不下

ōuniǎobùxià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柔传》:“赐以棺、衣、殡敛于宅。”裴松之注:“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鸥鸟忘机ōuniǎowàngjī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鸥水相依

ōushuǐxiāngyī

依:依靠。比喻难以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

ōu I.

哑:形容管弦乐曲、婴儿说话、摇橹、鸟鸣等声音,如“哑学语”、“哑管弦”。古同“讴”,歌颂。II.ǒu吐:吐。血。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恶心,厌恶)。古同“”,歌颂。III.òu古同“”,怄气。

呕哑

ōuyā

形容声音嘈杂。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ōu I.

水泡:浮沤。II.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沤麻。沤粪。

沤钉

ōudīng

即浮沤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行三四里许,日既暮,始抵其宅,沤钉兽环,宛然世家。”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陈宝祠》:“氜从之。入朱门,沤钉兽环,宛似王侯第宅。”

沤浮泡影

ōufúpàoyǐng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沤珠槿艳

沤沫槿艳

ōuzhūjǐnyàn

ōumòjǐnyàn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沤子ōuzǐ

旧时上层社会中的人使用的一种香蜜,半流质,用冰糖、蜂蜜、粉、油脂、香料合成,主要作用是使皮肤洁白细润。红楼梦 第五十四回》宝玉洗了手,那小丫头子拿小壶倒了些沤子在他手内,宝玉沤了。

ōu/ǒu

①烧火时柴草等没有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如:熰了一屋子烟。锅熰了。②冒烟、不起火苗地烧。如:把这堆柴火熰了。③用燃烧艾草等的烟驱蚊蝇。如:熰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