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郍 | nà I. | ①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II.nǎ同“哪”(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III.nèi义同①“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IV.nā姓。 |
那拨 | nàbō | 挪借调拨。《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数年来,常平桩积,极留圣意。不然,今日岂有米斛可以那拨? |
那堪 | nàkān | ①怎堪;怎能禁受。宋 张先《青门引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②犹言兼之;何况。 |
那畔 | nàpàn | 犹那边。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
那融 | nàróng | ①挪移通融。把专款移作他用。宋 司马光《言赈赡流民札子》:“多方那融斛斗,各使赈济本州县之民。”宋 朱熹《答刘仲韬书》:“两仓阙米,只得且那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何处挪移这项钱来?"②移动;转移。《花月痕》第十一回:"这个字,要两边都一样,可以挪移的。"朱自清《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娜 | nà I. | 音译用字。多用于女子姓名,如安娜·卡列尼娜。II. 参见nuó。 |
捺 | nà | ①笔画的一种,与“撇”相对,组成“人”字。主要分为平捺、斜捺和反捺。②使劲摁:捺手印。《聊斋志异 花姑子》抚尸捺鼻,涕洟其中,呼曰:“天乎,天乎!何愚冥至此!” 《聊斋志异 长治女子》道士捉而捺之。女欲号,则瘖不能声。《聊斋志异 阎罗薨》明日,留心审阅,果有魏经历,转运初至,即刻传入,使两人捺坐,而后起拜,如朝参礼。③控制:捺住性子好好说。 |
哪 | na I. | 前一字韵尾是-n,“啊a”变成“哪na”:谢谢您哪。你得留神哪!。同志们加油干哪! 参见II.něi。 III. nǎ。IV. nǎ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