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 I.nā姓。II. 参见nà。III. nèi “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些。那年。那三年。IV. 参见nǎ。 |
南 | I.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笑林广记 僧士诘辩》秀才诘问和尚曰:“你们经典内‘南无’二字,只应念本音,为何念作‘那摩’?” II.参见nán。 |
拿 | ná ①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②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③挟(xié)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④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⑤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⑥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⑦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⑧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
拿班做势 | nábānzuòshì装模作样,摆架子。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四回:“有人不信邪,把笔一丢,拿班做势想拍屁股走人。”、 |
拿不出手 | nábùchūshǒu 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这点小礼物真是拿不出手。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
拿粗挟细 | nácūxiéxì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
拿大 | nádà指自以为是,摆出人不如己的派头。《红楼梦 |
拿定主意 | nádìngzhǔyì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她拿定主意去跟沙克蒂尔再见一面。” |
拿刀动杖 | nádāonòngzhàng挥舞刀枪棍棒。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二十六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
拿风跃云 | náfēngyuèyún拿:握持。比喻气概雄杰俊伟。明·宋濂《凤阳陈方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拿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
拿奸拿双 | nájiānnáshuāng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七回:“奴才的意思是捉贼捉赃,拿奸拿双。” |
拿解 | nájiè逮捕解送。《封神演义 第三回》苏全忠被擒,虽则该斩,奈他父子皆系朝廷犯官,前闻旨意拿解朝歌,以正国法。明 王琼《双溪杂记》:“(山东真定巡抚)皆抚驭无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渔埠编保》:“查出真盗报官,或即行拿解。”《林伯渠日记·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业去电唐参谋长圭良 ,查明拿解中央,听候惩办。” |
拿腔作调 拿腔做样 | náqiāngzuòdiào/náqiāngzuòyàng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别动不动就拿腔作调。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
拿腔作势 | náqiāngzuòshì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借以引人注意或以此吓人、骗人。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二五回:那贾环正在王夫人坑上坐著,命人点上灯烛,拿腔作势的抄写。 |
拿乔 | náqiáo装出为难的样子或找借口刁难别人以抬高本人身价。《老残游记第十二回》不是躲懒,也不是拿乔,实在恐不胜任,有误尊事,务求原谅。 |
拿三搬四 拿三撇四 | násānbānsì/násānpiēsì装模作样,故意刁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能以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 |
拿手好戏 | náshǒuhǎoxì,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瞿秋白《人才易得》:“不知道是时势造英雄,还是美人儿多年阅历的结果,练出了这一套拿手好戏。”老舍 《二马》第四段一:“戏园子全上了拿手好戏。” |
拿糖作醋 | nátángzuòcù 摆架子,装腔作势。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就这么拿糖作醋的起来,也不怕人家寒心?”钱钟书《围城》:“来去我有自由,给你面子问你一声,倒惹你拿糖作醋。” |
拿下马来 | náxiàmǎlái 比喻将人制服。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
拿印把子 | náyìnbàzǐ 指做官掌有实权。他有一个拿印把子的老爹,工作不成问题。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你虽然候补了多年,如今却是第一回拿印把子。” |
拿云握雾 | náyúnwòwù比喻待人处世会耍手段。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明·无名氏《广成子》第一折:“有包含天地之才,拿云握雾之手。” |
拿云攫石 | náyúnjuéshí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拿云攫石之势。” |
拿云捉月 | náyúnzhuōyuè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就说出拿云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两语耸动冯吉。”《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到了今日,方知甥女有此拿云捉月之才能。” |
拿贼见赃 拿贼拿赃 | názéijiànzāng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清 佚名《听月楼》第六回:柯爷喝一声:‘小贱人住口!你说拿贼见赃,为父的就还你一个实证。’ná zéi ná zāng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
镎 | ná人造金属元素,符号Np,原子序数93。银白色,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可 用作航天、航海及医学等特殊需要的 同位素能源。 |
拏 | ná ①同“拿”。《封神演义 第二十九回》黑虎将腰下剑拔出鞘,一声响,只见两边家将一拥上前,将侯虎父子二人拏下,绑缚其臂。②槳/桨。郭庆藩集释引司马彪曰:“拏,橈也。”《庄子·渔父》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明 张岱《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参见杖拏zhàngná。 |
拏空 | nákōng凌空;抓向空中。宋 蔡绦《铁围山丛谈 卷六》:“大观闲,和剂局官一日请内帑授药犀百数,归解之,偶忽得一株,大绝常犀,且甚异……其面犹黄蜡,中有黑云一朵,云中夭矫一金龙,飞盘拏空,爪角俱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
拏云握雾 | náyúnwòwù比喻对人施展手段。亦“握雾拏云”。《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
拏舟 | názhōu撑船;划舟。宋 郭彖《睽车志 卷三》:"其子克,弃兄弟,自城拏舟迎候。"《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有拏舟将渡江而遁者,(杨)怀忠合强弩射之,溺者数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