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公元534年,北魏分东西,北朝形成两个东西对峙的分裂政权。东西魏的皇帝皆为元姓傀儡,朝政大权分掌在各自的丞相高欢和宇文泰的手中。东魏的高欢和西魏的宇文泰都想吞并对手统一北方,由此,两国之间开始了连年的兼并战争。

第一战:小关之战

公元536年,西魏所在的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人相食,死者十七八。当年十二月,东魏丞相高欢乘机发兵进攻西魏。宇文泰声言退军以保陇右地区,于正月十五率精锐自长安出发,疾驰直趋小关(今潼关之东)。正月十七日,宇文泰率军抵达小关,向东魏的窦泰发动突然袭击。窦泰想不到西魏军突然出现,猝不及防,依山列阵仓惶应战,阵势未成,西魏军猛烈冲击,窦泰军大败,窦泰自杀,手下将士全部被西魏歼灭。小关之战遂以西魏胜利而告终。

 西魏丞相宇文泰画像.jpeg

西魏丞相宇文泰画像

第二战:沙苑之战

公元537年闰9月,高欢为雪小关兵败之耻,调动20万大军再次向西魏发动进攻。当时关中连年饥荒,宇文泰率军万人在弘农就谷已50余日,尚未撤军。高欢命高敖曹率兵3万进攻弘农,兵锋直指长安,自己亲率大军经壶口(今山西黎城东北)直趋蒲津(今山西永济西),准备西渡黄河从北进攻长安。十月初一进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渭二水之间),两军相交,东魏军见对方人少,争相进击,行列大乱。这时宇文泰亲自擂鼓,西魏伏兵一时俱起,李弼率铁骑将东魏军横截为二,西魏将士奋勇向前,向东魏军展开猛烈反击。东魏军在西魏伏击之下,全军溃散,高欢骑骆驼追上已经离岸的渡船,才渡河逃回。此役、东魏损失甲士8万余人、铠仗18万,精锐损失大半。

第三战:河桥之战

宇文泰沙苑大胜后,乘势东进,连下东魏洛阳、蒲坂(今山西永济)二城,继而略取河南之地。公元538年,高欢大举反攻,于是东西魏间战事又起。东魏侯景(侯景这个人物下篇有重头戏)退至黄河,北据河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布阵,以待西魏军。宇文泰率军进攻,其所乘战马忽中流矢惊奔,西魏军因而溃乱,宇文泰附马险些被俘,幸亏都督李穆相救,才得免于难。这时西魏大军赶到,展开布阵,宇文泰率大将王思政等为中军,独孤信、李远等为右军,赵贵等人为左军,李虎等人为后军,向东魏军发动攻击。东魏军以相应阵势迎敌,于是,两军排开长长阵势,展开鏖战。双方从清晨战至午后,战场上尘气四塞,目不能见。西魏左、右军皆败。

由于两军置阵庞大,首尾不能相顾,西魏独孤信、赵贵等不知中军战况,皆先自退走,路遇后军李虎,遂一同返回长安。西魏中军经过激战,大败敌军,东魏军退走,宇文泰尾随追击。东魏将高敖曹恃勇迎击,临阵被西魏将士杀掉,所率将士全军覆没。河桥一战,东西魏互有胜负,但东魏损失惨重,勇将高敖曹战死,甲士被歼1.5万,赴河死者又万余人。综合起来看,东魏仍是失败的一方。

第四战:邙山之战

543年2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投降西魏。宇文泰以高仲密为侍中、司徒,亲率大军至洛阳接应,同时派遣大将于谨进攻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三月,于谨攻克柏谷,继而围攻河桥南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北)。高欢闻西魏来攻,亲率十万大军赶至黄河北岸,于是双方之间大战又起。高欢率大军渡过黄河,依邙山布阵,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数日按兵不动。东西魏邙山之战,异常激烈,双方虽互有胜败,但从结果上看,东魏是胜利的一方。西魏此役损失惨重,失去甲士三万余人,使西魏本不很强的军事实力更见削弱。

 东魏丞相高欢影视形象.jpeg

东魏丞相高欢影视形象

第五战:玉璧之战

公元546年8月,高欢又亲率十万大军自晋阳南下,向西魏发动进攻,攻击目标是地当冲要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九月,高欢军至玉璧,镇守玉璧的是西魏名将韦孝宽。东魏来攻,韦孝宽率部下坚守不出。由此,东西魏之间开始了长达五十余日的玉璧攻守战。自9月至10月,东魏军围攻玉璧五十天,将士阵亡病死者达七万之多,而韦孝宽镇守的玉璧岿然不动,东魏一无所得。高欢智力俱困,又痛惜将士,因而患病。十一月,高欢被迫撤回,回去不久死去,东西魏之间的兼并战争遂暂告结束。

从整体上说,长达十年的东西魏战争,双方大体打成平手,处于僵持状态。从实力上说东魏军事力量本强于西魏。但双方较量之初,高欢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结果导致失败,精锐损失大半。此后,双方互有攻守,彼此各有胜败,谁都无力一举消灭对方,说明双方综合实力相当。高欢、宇文泰都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但从双方实践看,宇文泰驾驭战争的能力似胜高欢一筹。因而在历次战争中,西魏胜多败少,而东魏败多胜少,西魏军队的损失也比东魏要小。高欢也因在长期的对西魏战争操劳过度,最终愤悒而死。

东西魏双方谁也吃不了谁,高氏和宇文氏各自考虑自己登基当皇上的事情了。

公元549年,东魏29岁的大丞相高澄,高欢的嫡长子,被他的厨奴刺死,事出仓猝,朝中一片混乱。这时,19岁的高欢的次子高洋挺身而出,淡然道:“区区几个不法之徒叛乱,大将军受害算不了什么大事,大家不必惊慌。”高洋雷厉风行,一方面亲自指挥卫队,搜捕刺客,“自脔斩群贼而漆其头”;另一方面亲理朝政,大小军事之事,井然有序。混乱的政局马上又得到了控制。傀儡皇帝,东魏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郡王。

550年5月,高洋一到邺城,就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齐王。然后把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递了上去。孝静帝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与嫔妃告别之后,即被赶出皇宫。高洋遂登基称帝,国号齐。元善见禅位后的第二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影视形象.jpeg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影视形象

11月,高洋即皇位的消息一传到西魏宇文泰耳朵里,宇文泰便亲率大军东进,他想试探试探这位年仅20岁的新皇帝是否像他老对手高欢一样骁勇善战。西魏大军一直推进到建州(今山西绛县东南)。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才能,高洋趁机纠合六州鲜卑,举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军事演习。漫山遍野,刀枪林立,鼓声喧天,宇文泰不由感叹万分:“高欢并没有死啊!”说罢急忙班师。宇文泰觉得自己力量不如北齐,所以也一直偃兵息武,不敢轻易东向。高洋时期,东西方之间基本趋于平安无事,而南北之间却时常烽火遍野,这会在后篇进行叙述。

西魏那边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权自立为帝,不料十一月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侄子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因从小追随宇文泰,既为之管理家族,又随军转战,东征西讨,功绩不小,得到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宇文泰临死前,因为儿子宇文觉还小,于是他委托宇文护辅政宇文觉执掌政权。

公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逼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宝炬四子)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扶持下,16岁的宇文觉受禅即位,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觉成为北周的开国皇帝孝闵帝。孝闵帝称帝后,封拓跋廓为宋公。不久宇文护寻个理由将其杀害。就这样北朝开始了北周北齐的年代。

 宇文觉北周开国小皇帝离不开宇文护的佑护.jpeg

宇文觉,北周开国小皇帝离不开宇文护的佑护

欲知北齐和北周的开国皇帝高洋和宇文护的命运何如,请阅后篇叙说。


张正立评议:

这一篇是北朝延续篇。

宋:东魏西魏怎么变成北齐北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