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 | luò I. | ①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②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③缠绕:络纱。络丝。络线。④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II.参见 lào。 |
络脑 | luònǎo | 马络头。唐 李贺《马诗之五》:“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二》:“力惫未思金络脑,影寒空望锦障泥。”参见“金络脑”。 |
络纬 | luòwěi | 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络绎 | luòyì | 亦作“络驛”。连续不断;往来不绝。李善注:“辞旨繁縟,又相连续也。”张铣注:“笛声繁多,相连不絶,如范雎、蔡泽之説辞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驛而至。”唐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
络绎不绝 | luòyìbùjué |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
骆 | luò | ①黑鬃的白马。②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③姓。 |
骆谷 | luògǔ | 地名。在今陕西周至西南。谷长200馀公里,为关中与汉中的交通要道。《晋书 愍帝纪》梁州刺史张光,亦遣巴汉之卒,屯在骆谷。杜甫《绝句》: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
骆驿 | luòyì | 连续不断。《汉书·王莽传下》:“莽乃博徵天下工匠诸图画,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义入钱穀助作者,骆驛道路。”《后汉书 吕布传》将军(指吕布)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非唯此止,当骆驿复致。《晋书 文帝纪》臣忝当元辅,义在安国,即骆驿申敕,不得迫近舆辇。《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太尉(刘)裕自江陵东还,骆驿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刻至日,每淹留不进。《魏书·贺拔岳传》:“岳密於渭南傍水分置精骑,四十、五十为一所,随地形便,骆驛置之。”唐 骆宾王《畴昔篇》:“潘陆辞锋骆驛飞,张曹翰苑纵横起。”《清史稿·礼志九》:“十月,抵白塔,驻南关, 蒙古王以下贡献骆驛。” |
骆驿不绝 | luòyìbùjué |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驿不绝。”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路上是骆驿不绝的行李车和人。” |
烙 | luò I. | ①用器物烫熨,也表示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庄子·马蹄》烧之剔之,刻之烙之。②灼;《辽史》烧烤鞭、烙之数,风烙三十者鞭三百,烙五十者鞭五百。参见II.lào。 |
雒 | luò | ①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②古同“烙”,烙印。《庄子·马蹄》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③姓。 |
雒诵 洛诵 | luòsòng | 反复诵读。雒,通“络”。清 戴名世《方百川稿 序》:“得尽读两人之文,往往循环雒诵,不忍释去。”《花月痕第四二回》(锵辉)突于这夜五更天登坛礼拜、雒诵赞美时候,执杀绍深。鲁迅《三闲集·怎么写》:“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样,就和雒诵教训文学的时候相同。 |
雒阳 | luòyáng | 雒阳一般指洛阳,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