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 lún I. | ①古同“伦”,条理。②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③古同“抡”,挑选。II.参见 lùn。 |
轮 | lún | ①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轮子。车轮。轮胎。②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齿轮儿。③指“轮船”:江轮。拖轮。④像车轮的:日轮。月轮(指圆月)。年轮。⑤依次更替:轮班。轮训。轮休。轮作。⑥转动:间或一轮。⑦量词:一轮红日。头轮影院。他比我大一轮。 |
轮扁 | lúnbiǎn | 亦作“轮边”。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庄子·天道》:“桓公读书於堂上。轮扁斲轮於堂下。”书·古今人表中上作“轮边”。 颜师古注:“轮扁也。”晋 陆机《文赋》:“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説之所能精。”宋 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斲轮如此用。”明 何景明《直路行》:“轮扁之言,桓公是悟。” |
轮扁斫轮 | lúnbiǎnzhuólún |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宋 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
轮当面对 轮对 | lúndānɡiànduì | 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宋 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轮对”。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羣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向因轮对,尝识其人(徐存),可与宫观。 |
轮囷 | lúnqūn | 弯曲,不直。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清 李必恒《吴门徐昭法先生画芝》诗:垒坷轮囷态最工,披图谡谡起清风。 |
轮人 | lúnrén | 古代指制作车轮的工匠或职掌制作车轮及有关部件的官员。《周礼·考工记·轮人》:“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礼记·杂记下》:“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轂而輠轮者,於是有爵而后杖也。”郑玄注:“轮人,作车轮之官。”《墨子·天志中》:“辟人,无以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庄子·天道》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明 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五》:“至曰殷輅周冕,则舆人、轮人、司服者各营之。” |
轮日 | lúnrì | 犹时日。王闿运《桂阳州志 序》:“战守之议,不在虚言,空劳轮日,岂曰图全。”《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壬午,(宋仁宗)诏(孙)抃等轮日入对。 |
轮台 | lúntái | 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可泛指边塞。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轮焉奂焉 | lúnyānhuànyān |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寻访久之,而后得其道基,竭力恢复。今已轮焉奂焉,俨然一祖庭矣。 |
轮舆 | lúnyú | ①轮人和舆人。古代造车的工人。《周礼·考工记·轮人》:“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孟子·滕文公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於子。”赵岐注:“轮人舆人,作车者也。”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参见“梓匠轮舆zǐjiànglúnyú”②指车轮,车舆。宋 梅尧臣《俨上人粹隐堂诗》:“心远迹非远,岁月速轮舆。”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鼓吹鐃歌十八曲,有朱鷺篇……及何承天拟作朱路篇,则曰:‘朱路扬和鸞,翠盖燿金华。’音均递代,以水鸟为轮舆,是即‘晨露’、‘振鷺’转变之例也。” |
纶 | lún I. | ①钓鱼用的线:垂纶。纶:粗丝绦。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孔颖达疏:“明王者出言,下所效之,其事渐大,不可不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乞发如纶之旨,回北辕之车,安巡中都,不复北幸,则社稷无疆之休,天下莫大之愿也。②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③现用作某些合成纤维的名称:锦纶。涤纶。④《音义》纶,琴瑟弦也。《庄子·齐物篇》而其子又以(昭)文之纶终,终身无成。II.guān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
纶綍 | lúnfú | 皇帝的诏令。《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于纶。”《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入参政务,纶綍有光,爰登中铉,敷明五教。”《水浒传第七九回》自古王言如纶如綍,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 |
纶音 | lúnyīn | 犹纶言,帝王的诏令。《 |
纶音佛语 | lúnyīnfóyǔ | 比喻 |
抡 | lún I. | 选择:抡材(a.选择木材;b.选择人才)。II.参见lūn。 |
抡魁 | lúnkuí | 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亦指中选第一名。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开庆六士》:“时相好名,牢笼宜中为抡魁,馀悉擢巍科。” 明 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文省幸抡魁,到皇都赴礼闱。”《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功名着意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孙子楚)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 |
抡选 | lúnxuǎn | 选拔,挑选。《宋史·张齐贤传》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近年文气委苶,请申饬胄监师儒之官,专于训导,使之通习经传,考订义理,课试抡选,须合体格,去浮华穿凿之弊。明 张居正《请重修疏》抡选儒臣,分局纂修。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此列国抡选使才,所由以交涉实学严加考核,庶几使馆无滥竽之辈,行人无辱命之虞。 |
抡元 | lúnyuán | 科举考试中选第一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027回》仙枕示梦古镜还魂,仲禹 |
囵 | lún | ①完整无缺。②参见“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 |
棆 | lún | 一种小樟树。 |
埨 | lún | 垄,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移栽之法,锄地分埨,使无积水,于埨背分行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