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 | lūn I. | ①手臂用力旋动:抡刀。抡拳。《说岳全传第六十七回》秀琳大怒,披挂上马,手抡日月双刀,带领人马出关。②晋语。君抡贤人之後有常位於国者而立之。韦注。抡,择也。③周礼。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郑注。II.参见lún。 |
仑侖 | lún | 条理、伦次。 |
沦 | lún | ①水上的波纹:沦漪。②沉没(mò),降落:沦落。沦陷。沦亡。沉沦。沦丧(sàng)。沦殁。沦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喻感受或中毒深)。沦于不测:深不可测。《资治通鉴 汉纪八》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愿大王留意详惟之!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如其怠驰,将沦波涛,可不慎乎!《晋书 愍帝纪》于时五岳三涂,并皆沦寇,龙州、牛首,故以立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三》三京、五路之人,方脱囚奴,初沾恩泽,既未终大赐,且复忧永沦,罪在一夫(金兀术)谋己之私,毒被寰宇兆民之众。 |
沦伏 | lúnfú | 犹隐没。《史记 孝武本纪》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宋 朱弁《曲洧旧闻 卷四》:“熙寧壬子岁,泉忽沦伏而不见。” |
沦覆 | lúnfù | 沦亡;覆没。《晋书 元帝纪》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太平御览 卷九八》引晋孙盛《晋阳秋》:“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宋书·天文志二》:“帝崩虏庭,中夏沦覆。”《南史·鲁广达传》:“广达追愴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清 黄景仁《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诗》:“胶舟再沦覆,隻影窜棘蒿。” |
沦肌浃髓 | lúnjījiāsuǐ | 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语本《淮南子·原道训》:“不浸於肌肤,不浹於骨髓。” 高诱注:“浸,润也;浹,通也。” 宋 朱熹《与芮国器书》:“苏氏之学,以雄深敏妙之文,煽其倾危变幻之习,以故被其毒者,沦肌浹髓而不自知。”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自非训兵讲武,日取国人三申五令之,使寝馈不离焉,沦肌浹髓焉。” 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正因为生在东方,而且生在 中国 ,所以‘中庸’‘稳妥’的余毒,还沦肌浃髓。”亦作“ 沦浹肌髓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一》:“三百餘年豢养深恩,沦浹肌髓。” 茅盾《幻灭》十三:“静觉得凉意沦浃肌髓,异常地舒适。” 《资治通鉴 汉纪八》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愿大王留意详惟之! |
沦落 | lúnluò | 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沦落街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沦落风尘 | lúnluòfēngchén | 沦落:因生活所迫而漂泊、堕落;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多指女子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元 苍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四》她的沦落风尘是终生的!她的悲剧也是终生的! |
沦弃 | lúnqì | 犹言沦落被弃。《资治通鉴 宋纪二》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唐 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诗:“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跡。”《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士陷赃贿,则沦弃於时,名重於利,故士多清脩。”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十四》:“可知生际圣明,虽曲艺微长,不忧沦弃。” |
沦丧 | lúnsàng | 沦没丧亡;丧失。道德沦丧;社稷沦丧。《晋书 文帝纪》曩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 |
沦歇 | lúnxiē | 衰落,衰歇。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魏晋浮荡,儒教沦歇。”清 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贤豪岂常聚,乐事有沦歇。” |
沦谢 | lúnxiè | ①指去世。前蜀 杜光庭《宣胜军使王谠为亡男昭胤明真斋词》:"飘魂异境,悯其沦谢。"《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帝(宋真宗赵恒)谓宰臣曰:“(工部侍郎杨)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甚可悼也!”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中:"盖耆旧日就沦谢,言之可胜於悒。"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布政使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不意中道沦谢,志业未副。" ②指衰落。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诗文之盛,光绝前后,而雅博之风,稍稍沦谢矣。" |
沦胥 | lúnxū | ①相率牵连。《诗·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毛传:“沦,率也。”郑玄笺:“胥,相铺徧也。言王使此无罪者见牵率相引而徧得罪也。”②泛指沦陷、沦丧。《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淳风杪莽以永丧,缙绅沦胥而覆溺。《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七》当此之时,公(张士诚)深居内殿,败一军不知,失一地不闻,纵知亦弗问,故沦胥至今日。 |
沦猗 沦漪 | lúnyī | 微波;水生微波。《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猗。”毛传:“沦,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陆德明释文:“猗,於宜反,本亦作漪,同。”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 景耀月《己酉正月三去祖国愀然赋此诗》:“孤怀成黯淡,河水自沦漪。” |
沦夷 | lúnyí | 衰微;沦落。《资治通鉴 晋纪十》今晋祚沦夷,中原无主;殿下州乡贵望,四海所宗,为帝王者,非公(指王浚)复谁!《新唐书·刘瑑传》:“王夷甫相晋,崇尚浮虚,以述流品,卒致沦夷。” 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 卷二》:“世教沦夷,乐崩而降于优俳。”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噫!之二国者,既匪墟於商业,又匪裂於兵威,然国界虽存,国魂早逝,固有之一般原素,潜沦夷於乌托之邦。” |
沦隐 | lúnyǐn | 隐遁;埋没。《明诗纪事戊籤 卷四》引 明 王慎中《遵岩集》:“沦隐声迹者之所为言,非世人语也。”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
伦 | lún | ①辈,类:无与伦比。不伦不类。《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晋 刘琨《劝进表》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若下坂以走丸,譬顺流而决壅。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伦。天伦。伦常。伦理。《聊斋志异 黄九郎》男女居室,为夫妇之大伦。③条理,次序;道德标准:伦次。伦类。《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孔颖达疏:“行同伦,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六》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自天子、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伦,若纲条之相维,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a.条理;b.同类)。④ 姓。 |
伦比 | lúnbǐ | 指等第、次序;可相匹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拟其伦比,勿使偏颇。” 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明史·黄福传》:“ 福言智虑深远,六卿中谁伦比者?” 《聊斋志异 织成》媪忻然承接,呼女出见,年十五六已来,媚曼风流,更无伦比,略一展拜,反身入帏。参见“无与伦比”。 |
伦常 | lúncháng |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特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即认为这种道德所规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五伦,是不可改变的常道。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
伦次 | lúncì | 条理次序。语无伦次。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古风》五十九首非一时之作,年代先后,亦无伦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今天的说话很没有伦次,望诸君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