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àn

①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②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③混淆:乱伦。败常乱俗。④任意随便:乱吃。乱跑。⑤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⑥横渡:乱流。⑦治理:乱臣。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予有乱臣十人。《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⑧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论语·泰伯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邦

luànbāng

①危害国家。《易·师》:“小人勿用,必乱邦也。”②动乱的国家。《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三略·下略》:“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粟。”

乱常

luàncháng

①破杯纲常;违反人伦。马王堆《墓帛书经法·国次》:“变故乱常,擅制更爽。”《晋书 惠帝纪》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晋 挚虞《思游赋》:“唐则天而民咨兮,癸乱常而感虞。”隋 王通《文中子·礼乐》:“子谓京房郭璞,古之乱常人也。”阮逸注:“二子并乖正经,乱人伦者也。”②异常;不正常。明 刘基《郁离子·荀卿论三祥》:“虽有凤凰、麒麟日集於郊,无补楚国之罅漏,而况於易色之鸟,乱常之木乎!”

乱臣

luànchén

①善于治理政务的大臣。《论语·泰伯篇》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制造祸乱的大臣。乱臣当道,天下何以能得安宁。

乱臣贼子

luànchénzéizǐ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清 爱新觉罗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

乱次

luàncì

乱了次序。《左传·桓公十三年》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六》军行并从队伍,勿乱次,勿殿后,勿践毁民舍,勿取民财,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陈。

乱点鸳鸯

luàndiǎnyuānyāng

鸳鸯:水鸟名;羽毛美丽;雌雄常在一起;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夫妻。使两对或几对夫妇互易错配。现指不顾具体情况胡乱搭配。他已经有对象,你还给他介绍,这不是乱点鸳鸯吗?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唐帝乱点鸳鸯的,把几个女子赐与众臣配偶,不但男女称意,感戴皇恩。”

乱惑

luànhuò

①昏乱迷惑。《楚辞·天问》:“彼王紂之躬,孰使乱惑。”《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②扰乱蛊惑。《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盆子窃尊号,乱惑天下。” 

乱纪

luànjì

①败坏或违反法纪。《晏子春秋·谏下十二》:“乱纪失民,危道也。”《礼记·礼运》:“是谓天子坏法乱纪。”马王堆《墓帛书十六经·成法》:“循名復一,民无乱纪。”《晋书 文帝纪》(成)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②乱世。《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人民流亡。”③淆乱头绪。晋 陆机《浮云赋》:“朱丝乱纪,罗袿失领。”

乱箭攒心

luànjiàncuánxīn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这事让他有乱箭攒心的感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乱阶

luànjiē

祸端;祸根。《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政出多门,乱其阶矣。宋·陆游《上殿札子》:“好儒生而不得真,则张禹之徒足以为乱阶。”《明史·何鉴传》:“郭钦、江统皆劝晋武早绝乱阶。”

乱离

luànlí

①政治混乱,给国家带来忧患。《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毛传:“离,忧。”郑玄笺:“今政乱国将有忧病者矣。”晋 潘岳《关中诗》:“乱离斯瘼,日月其稔。”明 方孝孺《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②遭乱流离。 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后汉书·烈女传·董祀妻》:“感伤乱离,追怀悲愤。”唐 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诗》:“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宋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鲁迅《坟·我之节烈观》:“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

乱流

luànliú

①放纵恣行。《楚辞·离骚》:“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②从江中截流横渡。横渡江河。《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赵炳)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和之,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宋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乘渔舟,乱流而南。”明 唐寅《游金山诗》:“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擕酒赋登临。”③水流不循常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油水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丈入於油水,乱流南屈,又东北注於淮。”唐 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唐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④纷乱的水波。唐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诗》:“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那一轮红日尚未衔山,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

乱命

luànmìng

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为“乱命”。唐 赵璘《因话录·宫》:“凡人子能遵理命,已是至孝,况能禀乱命而不改者,此则尤可嘉之。”《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张老病中乱命,如此可笑!却是没做理会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是真吾弟之乱命矣,其将谓我人头畜鸣者耶!” 《聊斋志异 胡四娘》或非笑之,以为惛髦之乱命,而公弗之顾也。悖谬的命令。《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十一回》:“老袁欺人太甚,既召他进京,又令他南返,不但失信芝祥,并且失信直人,这等乱命,我尚可副署么?”

乱目

luànmù

扰乱视觉。《庄子·天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聪。”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 宋 梅尧臣《淮雨诗》:“雨脚射淮鸣万鏃,跳点起沤鱼乱目。”

乱拟luànnǐ

胡乱起草或草率模仿。通常用来形容在起草、编写或模仿过程中缺乏条理、逻辑或严谨性,导致结果混乱或不准确。《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乱七八糟

luànqībāzāo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这间屋子很长时间没住人了,里面的东西摆放得乱七八糟。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乱琼碎玉

luànqióngsuìyù

指雪花。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清·无名氏《说唐》第六回:“踏着那乱琼碎玉,背着西北风,望二贤庄来。”

乱人

luànrén

①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庄子·盗跖》:“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晋书 愍帝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违道义以趦趄,冒礼刑而罔顾者,乱人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史记书;文人之史也,后宋书,乱人之史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左忠毅公》:“左忠毅公光斗,尝言元祐去乱法不去乱人为错。”②狂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何孝先心上虽不愿意,但念他同乱人一般,无理可讲,只好随他。”

乱世

luànshì

骚乱、不太平的世道。乱世英雄。乱世佳人。《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庄子·让王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乱世英雄

luànshìyīngxióng

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乱首垢面

luànshǒugòumiàn

犹蓬头垢面。《汉书·王莽传上》:“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乱庶

luànshù

乱:没有秩序。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庶:平民百姓。喻指祸乱。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乱丝

luànsī

①紊乱的丝。常以比喻纷乱无绪的事物。《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王充《论衡·案书》:“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又尝令诸子,各使理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唐 韦应物《始至郡诗》:“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清 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②喻指散乱的头发。唐 王建《旧宫人诗》:“先帝旧宫宫女在,乱丝犹掛凤凰釵。”

乱头粗服

luàntóucūfú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朱自清《扬州的夏日》:“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

乱无象

luànwúxiàng

《左传·襄公九年》:“国乱无象,不可知也。”孔颖达疏:“象谓妖祥有所象,似以戒人也。国若无道,灾变亦殊,既无所象,故不可知也。”后指国家混乱无道为“乱无象”。两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庞成宇《东园杂咏》:“大地乱无象,吾生安可期。”

乱云

luànyún

①纷乱的云。南朝梁 王筠《望夕霁诗》:“连山卷乱云,长林息众籟。” 唐 杜甫《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廻风。”元 柯丹丘《荆钗记·赴任》:“几处幽林曲径,松杉列翠屏,回首乱云凝。”明 沈周《题画》:“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毛泽东《七言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②喻指女子散乱的头发。宋 张先《师师令词》:“蜀丝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乱贼

luànzéi

①叛乱。②残害。③乱臣贼子。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乱政

luànzhèng

①败坏政治。《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韦昭注:“有罪不杀为失刑,失刑则政乱,政乱则威不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江文蔚劾奏宰相冯延巳、諫议大夫魏岑乱政。”清 梅曾亮《书 后书 后》:“权出於民,而左道乱政之祸烈。”②腐败的政治。暴政。《韩非子·难三》:“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宋书 本纪武帝上》先是,朝廷承晋氏乱政,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③治理政事。《尚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孔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尽忠,但念贝玉而已,言其贪。”

乱作一团

luànzuòyītuán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刘流《烈火金刚》第27回:他的队伍已经乱作一团,滚的滚下,栽倒的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