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 | lǚ | ①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②践踩,走过;征讨;把踩在脚下,登上: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尾寻。《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汉 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资治通鉴 唐纪十二》(高丽泉盖苏文)每上下马,常令贵人、武将伏地而履之。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聊斋志异 云翠仙》(梁有)才亦起,出履其迹,不知其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③步伐,走路:步履维艰。《聊斋志异 汾州狐》女停履笑曰:“厉声加人,谁是汝婢媪耶?”④执行,实行:履行。履约。《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⑤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⑥指领土:“赐我先君履”。《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⑦足。《庄子·天运》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庾信《和咏舞》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 |
履薄临深 | lǚbólínshēn |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 |
履肠 | lǚcháng | 形容死人之多。《吕氏春秋·期贤》:“野人之用兵也……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於泽矣。”南朝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石头、姑熟,流髓履肠。”《隋书·李德林传》:“佐鬭嫁祸,纷若蝟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礪。” |
履道 | lǚdào | ①躬行正道。《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汉 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晋书 武帝纪》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晋 陆云《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明 唐顺之 《答洪方洲主事》:“惟慎独二字是千古正法眼藏,若於此参透,则终日履道只是家常茶饭。”②谓所行的路。《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民报·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故英国为革命之性质,有浴血淋漓之现象,而美则为履道坦坦之一进化而已。” |
履度 | lǚdù | ①遵循法度。《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君臣履度,各守厥真。”②鞋的大小尺寸。《晋书·隐逸传·陶潜》:“潜无履,(王)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於坐申脚令度焉。” |
履端 | lǚduān | ①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②指帝王初即位改元。③泛指事物的开始。《晋书 景帝纪》时天子颇修华饰,帝又谏曰:“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
履痕 | lǚhén | 足迹。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潘漠华《回望》:“许多不相识的人们,在我过来的足迹上,又加上错乱的新的履痕了。” |
履虎 | lǚhǔ |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见“履虎尾”。《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王弼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后汉书·荀淑荀爽传论》:“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南史·宋纪上·武帝》:“是故夕寐宵兴,援奬忠烈;潜构崎嶇,过於履虎;乘机奋发,义不图全。”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亦既豹变,刚柔蔚文,曷履虎尾,丧其匹羣!”明·李贽《史阁叙述》:“履虎尾者必使不至於咥人而后亨,而世实未有履虎尾而不咥者。”亦省作“履虎”。 |
履虎尾 | lǚhǔwěi |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易·履》:“履虎尾,不咥dié人,亨。”王弼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履的意思是踩踏,引伸为行为和行为准则,全卦内容主要讲人的行为修养。卦辞“履虎尾,不咥人”,形象地揭示出小心行走,虽危无害的寓意。“履虎尾”就是要礼从于虎後,不冒犯虎威,这样才能相安无事,和谐相处,故“不咥人”。“虎”只有维护好自己的统治地位,才能“虎视天下”,实施其王道,所谓“亨”者也。《后汉书·荀淑荀爽传论》:“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宋 叶适《厉领卫墓志铭》:“亦既豹变,刚柔蔚文,曷履虎尾,丧其匹羣!” 明 李贽《史阁叙述》:“履虎尾者必使不至於咥人而后亨,而世实未有履虎尾而不咥者。”亦省作“履虎”。《梁书·武帝纪上》:“江淮扰逼,势同履虎。”唐 李白《秦女休行》:“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
履蹻 | lǚjué | ①穿草鞋。《战国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刘向《说苑·修文》:“知天道者冠鉥,知地道者履蹻。” ②指草鞋。贾谊《新书·属远》:“履蹻不数易,不足以至。钱用之费称此,苦甚。” |
履勘 | lǚkān | 实地勘测。 |
履立 | lǚlì | 操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
履谦 | lǚqiān | 谓行谦让之德。《后汉书·邓骘传》:“功成身退,让国逊位,歷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南朝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履谦居寡,守之弥固。” |
履霜 | lǚshuāng | 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易》曰:“履霜,坚冰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安焘)将行,上疏言:“东京党祸已萌,愿戒履霜之渐。”语尤激切。 |
履霜坚冰 | lǚshuāngjiānbīng |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五》望殿下思履霜坚冰之戒,早赐奏闻,投之边徼以快众心,则纪纲可振,政治修而百废举矣。清·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而示以履霜坚冰之渐,教以前车覆辙之鉴也。 |
履霜之渐 | lǚshuāngzhījiàn | 履:踩,踏。渐:逐步地。踩着霜就知道严冬快要来临。比喻事情的发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明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
履霜之戒 | lǚshuāngzhījiè |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清·厉鹗《东城杂记·庾园》:“虽殊坠天之忧,敢忘履霜之戒?” |
履丝曳缟 | lǚsīyègǎo |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汉书·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縞。” |
履岁 | lǚsuì | 指元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已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王利器集解:“履岁,当是履端岁首之意,即指元旦。” |
履位 | lǚwèi | 就位。《庄子·天道》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汉 焦赣《易林·蒙之剥》履位乘势,靡有绝毙,皆为隶圉,与众庶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宋宁宗赵扩)下罪已诏曰:临民怀朽索之危,履位凛坚冰之惧。 |
履狶 | lǚxī | 谓检验猪的肥瘦。亦比喻审察民情。《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郭象注:“狶,大豕也。夫监市之履豕,以知其肥瘦者,愈履其难肥之处,愈知豕肥之要。”宋 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诗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茫茫千古,如驱羊,如履狶,如害马,不力辩焉,则此事皆为谬种矣。” |
履险 | lǚxiǎn | 指身处险境。晋 孙绰《庾冰碑》履险思夷,处满思冲。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犯顺履险,潘岳乾没取危。《南史·侯安都传》周侯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居危履崄,猜防不设。宋 洪迈《夷坚丁志·金溪渡谶》工役者日有履险之劳。《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今次出师,动众履险,纵不遇风,可到彼岸,倭国地广,徒众猥多,彼军四集,我师无授。 |
履舄交错 | lǚxìjiāocuò | 单底鞋叫履;舄指双底又加木底的鞋子。履舄交错指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古时席地而坐,脱鞋然后入室。《史记·滑稽列传》:“履舄交错,杯盘狼藉。”《聊斋志异 封三娘》偕归同榻,快与倾怀。病寻愈。订为姊妹,衣服履舄,辄互易着。《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主客笑言,履舄交错。《聊斋志异 凤仙》于是履舄交错,兰麝熏人,饮酒乐甚。 |
履行 | lǚxíng | ①行走。《庄子·天道》:“士成绮鴈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史记·滑稽列传》:“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② 指巡行、巡视。《东观汉记·曹褒传》:“(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馀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③实行;执行。《南史·谢灵运传》:“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文帝令州郡履行。” 丁玲《一天》:“他觉得履行了石平的嘱咐,他没有放松过自己。” ④行为;德行。汉·焦赣《易林·讼之贲》:“紫阁九重,尊严在中, 黄帝尧舜 ,履行至公。冠带垂裳,天下康宁。”明·高启《魏夫人宋氏墓志铭》:“先生故名家世儒,履行高洁。”⑤履历。指个人经历的书面说明。宋·王禹偁《送丁谓序》:“是秋,何来访,仆既与之交,又得生之履行,甚熟,且渴其惠顾于我也。”《清史稿·礼志十》:“属官见长官,辕门外降舆马,自左门入。初见,具名柬,呈履行。” |
履义 | lǚyì | 躬行正义。《后汉书·循吏传·任延》:“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晋书 景帝纪》公履义执忠,以宁区夏,式是百辟,总齐庶事。《晋书·王览传》:“览少篤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
履运 | lǚyùn | 遭逢时运。晋 陶潜《岁暮和张常侍》抚已有深怀,履运增慨然。(宋高宗)诏曰:“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抔土之悲。”明 邢昉《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
履正 | lǚzhèng | 躬行正道。《后汉书·刘陶传》:“(朱穆、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道者履正以禳邪。”《元章·刑部八·取受》:“品爵以荣其身,禄赐以厚其家,期於履正奉公,有裨国政。” |
履祚 | lǚzuò | 指天子即位;指大臣就高位。汉 蔡邕《汉太尉杨公碑》:“受兹介福,履祚孔成。为邑河渭,衮冕绂珽。以佐天子,祗事三灵。”《后汉书·翟酺传》:“伏惟陛下应天履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后汉书 刘表传》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 |
体 | lǚ I. | 通“履”。体验;实行。《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荀子·修身》:“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庄子·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II.参见tī。III. 参见tǐ。 |
捋 | lǚ I. | ①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捋胡须。《水浒传》武松捋起双袖,握起尖刀。②堆,垒。柳青《创业史》这边堆着木料——檩子、柱子和椽子。那边捋着从各社员家收集的干土坯。③梳理;整理。孟浩然《艳阳天》李世丹沉默了,心里好像塞了一团头发,扎扎挠挠,乱乱糟糟,裹不住,也捋不清。II. 参见lu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