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 | lǚ | 接连着,不止一次:屡次。屡年。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屡战屡捷。屡世。屡起屡仆。屡仆屡起,屡败屡战。 |
屡见不鲜 | lǚjiànbùxiān |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
屡教不改 | lǚjiàobùgǎi |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
屡空 | lǚkōng | ①指经常贫困,贫穷无财。《论语·先进篇》子曰:“回(颜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史记·伯夷列传》然(颜)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清 袁枚《续新齐谐·受私桥》:“临安府张大兴李二为莫逆交,李家虽屡空,然赋性不苟,故张重之。”《聊斋志异 红玉》翁年近六旬,性方鲠,而家屡空。《聊斋志异 饿鬼》马永,齐人,为人贪,无赖,家卒屡空,乡人戏而名之“饿鬼”。参见“箪瓢屡空”。②多次空了。《宋书 卷十 顺帝纪》顷甸服未静,师旅连年,委蓄屡空,劳敝莫偃。宋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令皆喜,争尽力, 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
屡迁 | lǚqiān | ①多次变易。《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晋 陆机《文赋》:“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②多次迁徙。多次升迁。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殷人屡迁。”李善注:“言欲迁都洛阳,何如殷之屡迁乎!”此言迁都。《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诸葛瞻)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宋 周密《齐东野语·毕将军马》:“屡迁至镇江都统制、扬州承宣使、驍卫上将军。”此言迁官。 |
屡试不爽 | lǚshìbùshuǎng | 爽:差错的意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金庸《笑傲江湖》“可是只要一见尼姑,这一天就不用赌啦,赌甚么输甚么,当真屡试不爽。” |
屡试屡验 | lǚshìlǚyàn | 验:有效果。多次试验,都很灵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 |
屡战屡败 | lǚzhànlǚbài |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林斤澜《我的戒烟》:“一笔勾掉‘屡战屡败’的窝囊,圈出‘屡败屡战’的雄姿。” |
褛 | lǚ | “娄”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可以透过外衣破洞看到里层的衣服”。外衣破烂。褴褛、衣衫褴褛、筚路蓝褛。 |
缕 | lǚ | ①线:千丝万缕。不绝如缕。贯之以缕。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参见“布缕”。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宋 朱淑真《蝶恋花 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②泛指线状物。 |
缕陈 | lǚchén | 详细陈述。《水浒传第八十回》二次虽奉天恩,中间委曲奸弊,难以缕陈。 |
缕缕 | lǚlǚ | ①一条一条连续不断地。村中炊烟缕缕上升。接连不断地。《宋史 卷一七三 食货志上一》蚕妇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叩阍缕缕,更无已时。《聊斋志异 小翠》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缕缕思恋恋念母校层楼。②比喻纤细。宋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遨游西湖诗三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③详尽细密。《宋史 卷四二四 赵逢龙传》凡道德性命之蕴,礼乐刑政之事,缕缕为上开陈。《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置山上,半日方醒,言之缕缕,所恨未穷共底极。 |
缕切 | lǚqiē | 细切。文选·潘岳《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 刘良注:“缕切,言切鱼细如线缕也。” 唐 杜甫《丽人行》:“犀筯/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
缕数 | lǚshù | 一一细数;一一述说。《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六》其(王安石))著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而败坏其心术者,不可缕数。宋 岳珂《桯史·梓潼神应》:"庆元己未,余在中都亲闻之,其他盖不可缕数云。"明 张居正《答翰长公东塘书》:"然词林前辈,蹶而复振者不可缕数,愿且戢翼卑栖,飜飞固有日也。"康有为《大同书 戊部第一章》:"其他各国女才,著书言国政,助夫任大事者,无待缕数矣。" |
缕晰 | lǚxī | 详尽而清楚。《续资治通鉴 元纪六》日以理算为事,毫分缕晰,司钱谷者无不破产,及当更代,人皆弃家避之。清 林则徐《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此次该牧等承办夷务,疎率不合之处,已於前禀缕晰批明矣。陈春生《庚子惠州起义记》兹将该土匪勾结起事及调营剿办详细情形谨缕晰陈之。 |
缕衣 | lǚyī | ①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②指破烂的衣服。清·钱谦益《金陵杂题》诗之六:“旧曲新诗压教坊,缕衣垂白感湖湘。” |
偻 | lǚ I. | ①脊背弯曲:伛偻(弯腰驼背)。《庄子·列御寇》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清 姚鼐《登泰山记》: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②迅速:不能偻指(不能迅速指出来)。③参见“聚偻 jùjú”。II.参见lóu。 |
偻身 | lǚshēn | ①驼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僂身而下声。”②弯下身子。《后汉书·皇后纪上·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沈从文《丈夫》:“水保就偻身窥觑舱口,向暗处询问‘是谁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