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俘获:获。俘。(a.打仗时捉住敌人;b.打仗时捉住的敌人)。《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②俘获的人。③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虏人、虏民、虏廷、虏使。《资治通鉴 卷十六》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晋书 文帝纪》会新平羌胡叛,帝击破之,遂耀兵灵州,北虏震詟,叛者悉降。《晋书 武帝纪》(泰始十年七月)壬午,吴平虏将军孟泰、偏将军王嗣等帅众降。八月,凉州虏寇金城诸郡,镇西将军、汝阴王骏讨之,斩其帅乞文泥等。《资治通鉴 晋纪四十》而拥兵不进,虏何由得平!南北朝 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唐 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宋 曹勋《饮马歌 序》:“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陆游《醉歌》: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虏尘

lǔchén

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唐 王维《凉州赛神诗》:“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峯头望虏尘。”唐 白居易《江楼望归诗》:“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虏略

lǔlüè

虏掠。《史记·货殖列传》:“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輦,行诣迁处。”《汉书·韩安国传》:“匈奴虏略千餘人及畜产去。”《资治通鉴·淮阳王更始元年》:“诸将多暴横,独刘将军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资治通鉴 魏纪十》检御将士,无得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凡师行卤掠违节制者死,临陈先奔者族,败军者诛,全队一军危急而它军不救者刑主将;馀如军法从事。

虏掠

lǔlüě

抢劫,掠夺。《后汉书·冯异传》:“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后汉书 董卓列传》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晋书·孙恩传》:“虏掠财货,相率聚於会稽 。” 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冯德英《苦菜花 第三章》:“鬼子来了,到处杀人放火,奸淫虏掠,祖国遍地一片焦土。” 《资治通鉴 周纪四》曰:“即将,愿无虏掠吾族家!”燕将大喜,许之。

虏辱

lǔrǔ

被俘虏,被侮辱。《晋书·愍帝纪论》:“将相王侯连颈以受戮,后嫔妃主虏辱於戎卒。”

虏使

lǔshǐ

①谓当作奴隶役使之。《战国策·赵策三》:“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鲍彪注:“视民如所虏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虏使其民。”司马贞索隐:“言(秦人)以奴虏使其人,言无恩以恤下。” ②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宋 胡铨《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諂諭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宋 岳珂《桯史·三忠堂记》:“惟一编脩官胡銓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

虏廷

虏庭

lǔtíng

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后汉书·袁绍传》:“雷震虎步,并集虏廷。”晋 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旧唐书·张濬传》:“俾拥旄乘驛之使,囚在虏庭;勤王奉国之军,怀归本土。” 邹鲁《山西光复》:“陆钟琦既死,清廷派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山西党人闻之喜,谋一举而倾覆虏庭。”

把人抢走:掳掠。掳人勒赎。

掳掠

lǔlüè

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烧杀掳掠。《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三军诸将得令,各自磨拳擦掌,掣剑拔枪,都要掳掠洞中金帛,尽要活捉方腊,建功请赏。《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五》前日众捕人一番掳掠,狼如打劫一般,细软东西尽被抄扎过了

掳嘴lǔzuǐ

白吃人家东西,吃白食。《西游记第八八回》:“这个獃子,怎么只思量掳嘴?快走路,再莫鬭口!”

①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称“盐卤”、“苦汁”。② 浓汁:卤汁。卤面。③ 用五香咸水或酱油等浓汁制作食品:卤虾。卤豆腐。《红楼梦 第112回》自己坐着,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卤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④古同“橹”,大盾:《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卤为前,戟弩为后,仰射城楼上人。参见“卤簿”。⑤通“鲁”,参见卤莽。

卤簿

lǔbù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卤,大型甲盾。甲盾的排列,有明确规定,且著之簿籍,因称“卤簿”。《晋书 符坚载纪上》坚严饰卤簿,亲饯(苟)苌等于城西,赏行将各有差。《资治通鉴 宋纪十》(颜延之)常乘羸牛笨车,逢(颜)竣卤簿,即屏住道侧。《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七月七日,(刘)昱乘露车,从二百许人,无复卤簿羽仪,往青园尼寺,晚至新安寺就昙度道人饮酒。《资治通鉴 陈纪四》(宣帝陈顼)遣使持节册命洗氏为石龙太夫人,赐绣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资治通鉴 随纪四》又作黄麾三万六千人仗,及辂辇车舆,皇后卤簿,百官仪服,务为华盛,以称上意。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资治通鉴 唐纪十四》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太后(武则天)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甲子(907年3月18日后梁太祖朱晃登基),张文蔚、杨涉乘辂自上源驿从册室,诸司各备仪卫卤簿前导,百官从其后,至金祥殿前陈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赵普)葬日,设卤簿鼓吹如式,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忠献。

卤钝lǔdùn

迟钝;愚笨。卤,通“鲁”。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经术深,则高才者洞达,卤钝者醒悟。”《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以臣(宋江)卤钝薄才,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国家大恩。”

卤瘠

lǔjí

指地含盐碱而瘠薄。《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且闻其土地卤瘠,难得水草,大军既至,彼必婴城固守。”胡三省注:“咸地曰卤,墝/qiāo地曰瘠。” 宋 陈亮《孙天诚墓志铭》:“盖余居之南十四五里,地虽卤瘠,而非人之所必争,孙君乃自邑而徙居焉。”

卤获

lǔhuò

掳掠。卤,通“虏”。《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餘级,卤获马牛羊万餘。”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史记·乐毅列传》:“於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復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宋)江径趋海滨,劫鉅舟十餘,载卤获。”

卤掠/掳掠

lǔlüě

掳掠。卤,通“虏”。《汉书·高帝纪上》:“所过毋得卤掠,秦民喜。”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卤与虏同。”《汉书 王莽传下》闻天水隗氏兵方到,皆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卤掠之利。《宋史·岳飞传》:“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卜笼,青羌部族也,性残忍,多器械,仰掳掠为生。清 吴伟业《哭志衍诗》:“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

卤莽

lǔmǎng

①也作“鲁莽”。卤通“鲁”。冒失;粗疏;粗糙:将军卤莽不好谋。《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君实:司马光的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愿陛下(宋理宗)积诚以动天,权度边防,不致卤莽。②荒地上的野草,引申为荒废:府事多卤莽不治。③马虎;得过且过:因循卤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而监司、守令,卤莽具文,未悉朕(宋宁宗)志,其能案发而无拘挛与?

卤莽灭裂

lǔmǎngmièliè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因误衍而误倒例》校古书者卤莽灭裂,有遇衍字不加删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