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爐 | lú | ①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炉子。炉火。锅炉。熔炉。炉火纯青(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②古同“垆”,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借指酒店。 |
炉捶 炉锤 | lúchuí | 亦作“鑪锤”、“鑪椎”。①炉与锤。指冶炼锻造。《庄子·大宗师》:“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间耳。”陆德明释文:“捶,本又作锤。”郭庆藩集释:“鑪,灶也;锤,锻也。以上三人皆因闻道然后忘其所务,以契其真,犹如世间器物假如鑪冶打锻以成其用者耳。”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词林大拜》:“岂惟张桂诸公真能夺造化之鑪锤耶!”②比喻造化,陶铸。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张铣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③比喻构思熔裁或构思熔裁的能力。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顾侯运鑪锤,笔力破餘地。”宋 黄庭坚《山谷题跋·论诗》:“谢康乐、 庾义城之诗,鑪锤之功,不遗力也。”清 戴名世《方灵皋稿序》:“而旁及于人情物态,雕刻鑪锤,穷极幽渺,一时作者,未之或及也。”④比喻军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昨者阁下方事淮蔡,独当鑪锤。”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尔鑪椎,往销其锋。”明 许自昌《水浒记·效款》:“今日鑪锤任君宰,强移栖息一枝安。” |
炉户 | lúhù | 以冶炼铜铁为业之人户。清代凡专设炉座以冶炼铜铁之矿商,或替出资者负责冶炼之炉头,统称为炉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六》比闻蕲州进士冯杰,本儒家,都大坑治司抑为炉户,诛求日增。 |
炉火纯青 | lúhuǒchúnqīng | 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清·曾朴《孽海花 第二十五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炉袅残烟 | lúniǎochányān | 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即将燃尽时,飘出的缕缕余烟。《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进了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残烟,奠馀玉醴,紫鹃正看着人往里收桌子,搬陈设呢。 |
炉炭 | lútàn | ①炉中的炭火。《周礼·天官·宫人》:“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鑪炭,凡劳事。”《左传·定公三年》:“自投于牀,废于鑪炭,烂,遂卒。”《墨子·备梯》:“五步一灶,灶门有鑪炭。”《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晋书·宣帝纪》:“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法苑珠林 卷十一》:“於是沉浮鑊汤之里,偃仰炉炭之中。”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②比喻危急的境地。《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
炉烟 | lúyān | ①熏炉或香炉中的烟。南朝 梁简文帝《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宋 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清 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②庐山香炉峰的云气。借指香炉峰。宋 梅尧臣《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盆城否?犹期信可传。”③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唐 无名氏《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唐 韦应物《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唐 方干《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④指炉火。宋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罏”。 |
炉篆 | lúzhuàn | 指香炉中的烟缕。因其缭绕如篆书,故称。宋 范成大《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花月痕第十一回》屋里炉篆微熏,瓶花欲笑,药香隐隐,帘影沉沉。 |
卢盧 | lú | ①饭器。②黑色:“卢弓一,卢矢百”。《汉书 王莽传》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③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④姓。 |
卢弓 | lúgōng | 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尚书·文侯之命》:“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孔传:“卢,黑也。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李周翰注:“卢弓,征伐之弓。”《晋书 文帝纪》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梁书·武帝纪上》:“公跨躡嵩溟,陵厉区宇,譬诸日月,容光必至,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女乙来点灯了,对面墙上挂着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便都在昏暗的灯光中出现。” |
卢生 | lúshēng | ①秦时燕方士。相传为始皇入海求神仙药不获而遁。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清 感惺《游侠传第二出》:“齐与鲁,张旗鼓,大声呼,三辅楚。金刀在手武復武,狂潮澎湃不可沮,海处卢生满怀苦。”②为实“黄粱梦”中人物。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枕中记》载卢生将殁时上疏,没有“犹思摹榻二王”的事。汤显祖根据同一故事写的戏曲《邯郸记》中,在卢生临死说:“俺的字是钟繇法贴,皇上最所爱重,俺写下一通,也留与大唐作镇世之宝。”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他们和钟繇都是著名书法家。)郁达夫《不知诗之一》:“王粲登楼伤此日,卢生逐梦悔当年。”参见“黄粱梦”。 |
卢矢 | lúshǐ | 黑色箭。《尚书·文侯之命》:“卢弓一,卢矢百。”扬雄《法言·五百》:“彤弓、卢矢,不为有矣。”参见“卢弓”。 |
卢医 | lúyī | 春秋时名医扁鹊的别称。亦泛称良医。《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丧门吊客已临身,扁鹊卢医难下手。 |
卢雉 | lúzhì | ①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②泛称掷骰赌博为“卢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之事哉!”清 钮琇《觚賸·雪遘》:“躭游卢雉,失业荡产。” |
泸 | lú | ①泸水,古水名,即今金沙江在四川宜宾以上、云南四川交界处的一段。②泸水,古水名,即今怒江。③泸州lúzhōu,地名,在四川。 |
垆 | lú | 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酒垆 。垆头:酒坊。酒垆。垆邸(酒店)。当垆(卖酒)。前蜀 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聊斋志异 苗生》苗生曰:“措大饮酒,使人闷损!”起向垆头沽,提巨瓻而入。 |
胪 | lú | ①传语,陈述:胪布(宣布,陈述)。胪言(传言)。胪句(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胪心(陈述心情)。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亦称“传胪”)。②陈列:胪列。③鸿胪:古代官名。④腹前的肉。 |
胪唱 | lúchàng |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其制始于宋时。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又过了殿试,到了三月过后,胪唱出来,那一甲第三名探花黄文载,是山西稷山人… |
胪陈 | lúchén | 陈述。通常用于公文或书信中。如:“谨将施行细则,胪陈如下。”《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户部疏陈整顿财政,胪陈各弊,得旨:实力革除。 |
胪传 | lúchuán | ①对下传告。《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臚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成玄英疏:“从上传语告下曰臚。臚,传也。”②专指传告皇帝诏旨。《新唐书·齐映传》:“映为人白晳长大,言音鸿爽,故帝常令侍左右,或前马臚传詔旨。”宋 程大昌《演繁露·胪传》:“今之臚传,自殿上至殿下,皆数人抗声相接,使所唱之语,联续远闻。” 清 钱谦益《神宗显皇帝挽词之四》:“侍从朱衣隔,臚传玉笔遗。”③犹胪唱。宋 杨万里《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诗》:“殿上臚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明 梅鼎祚《玉合记·逢世》:“臚传三殿日华重,满眼英雄。” 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一桂枝高手已攀,臚传声里另排班。” |
胪朐河 | lúqúhé | 今克鲁伦河,中国历史上的对其的古称。《明史卷六 本纪第六》永乐八年五月丁卯,更名胪朐河曰饮马。 |
栌櫨 | lú | ①落叶灌木,花黄绿色,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家具,亦可做染料。通称“黄栌”。②柱上方木,斗拱。 |
栌栱 | lúgǒng | 斗栱。《周书·武帝纪下》:“诸宫殿华綺者,皆撤毁之,改为土阶数尺,不施櫨栱。” |
玈 | lú | 黑色:玈弓彤矢。 |
玈弓 | lúgōng | 黑弓。《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
玈矢 | lúshǐ | 黑箭。晋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