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 liǔ | ①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条。柳絮。柳暗花明。②通“瘤”,肿瘤。《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③比喻娼妓,为色情相关。柳户花门、柳市花街、花柳病、花柳、寻花问柳。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姓。 |
柳暗 | liǔàn | 柳树叶茂荫浓。柳暗花嫣。唐·王维《早朝》诗:“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唐·温庭筠《秋日》诗:“柳闇山犬吠,蒲荒水禽立。”宋·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新年花发见回鴈,归路柳暗藏娇鸦。” |
柳暗花明 | liǔànhuāmíng | 亦“花明柳暗”。①形容绿柳成荫,繁花灿烂的景象。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
柳暗花遮 | liǔànhuāzhē |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元 吴昌龄《端正好 美妓》套曲:“漏永更长烛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 |
柳宠花迷 | liǔchǒnghuāmí | 形容媚人的春景。明·张凤翼《红拂记·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 |
柳带 | liǔdài | ①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五代 牛希济《临江仙词》:“柳带摇风水滨,平芜两岸争匀。”宋 柳永《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 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②相传唐时洛中名妓柳枝娘曾折柳结带赠李商隐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元 张可久《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
柳亸花娇 | liǔduǒhuājiāo | 柳丝柔垂,花朵娇妍。比喻女子貌美。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负笈》:“身本是,柳亸花娇一女娃;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 |
柳亸莺娇 | liǔduǒyīngjiāo | 柳丝垂,莺声娇。形容春景之美。唐 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
柳户花门 | liǔhùhuāmén | 指妓院。元 马致远《青杏子 悟迷》:“柳户花门从潇洒,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明·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如今这蟠桃仙子,生在吴兴地面湖州城内,落于风尘之中。然此女子……每夜焚香告天,不愿居于柳户花门。 |
柳花 | liǔhuā | ①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唐 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宋 黄孝迈《湘春夜月》:“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元 张可久《凭阑人·暮春即事曲》:“小玉阑干月半掐,嫩緑池塘春几家。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②指柳絮。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之四》:“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宋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日长睡起无情思,閒看孩童捉柳花。”宋 杨伯嵒《臆乘·柳花柳絮》:“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生於叶间成穗作鵞黄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蔕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古今吟咏,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可发一笑。” |
柳黄 | liǔhuáng | ①指春柳嫩条。因柳芽初生为嫩黄色,故称。南朝梁 何逊《边城思》:“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元 赵孟頫《赠相者诗》:“楼前山色横翠靄,湖上柳黄飞乱鸎。”②颜色名。明 陶宗仪《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柳黄,用粉入三緑标,并少藤黄合。”《红楼梦 第三五回》:“寳玉道:‘松花色配什么?’鶯儿道:‘松花配桃红……葱緑、柳黄可倒还雅緻。’” |
柳昏花暝 柳昏花螟 | liǔhūnhuāmíng |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 |
柳娇花媚 | liǔjiāohuāmèi | 形容女子娇娆妩媚。《隋唐演义》第二七回:“[炀帝]又选三百二十名风流潇洒、柳娇花媚的,充作美人。” |
柳街花巷 | liǔjiēhuāxiòng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同“柳巷花街”。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收藏,情随物赠,休掷在柳街花巷;更莫向人前夸示,卖弄轻狂。” |
柳街柳陌 | liǔjiēliǔmò | 柳:旧指妓女;陌:田间小路。妓院。明·施耐庵《水浒全第六回》:“花街柳陌,众多妖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 |
柳绿花红 | liǔlǜhuāhóng |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酒仙遇仙禅师》:“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柳绿桃红 | liǔlǜtáohóng | 形容美丽的春景。明 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明·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佳人罗绮,更和这紫陌红尘,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 |
柳眉 | liǔméi | 指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柳眉杏眼。柳眉倒竖(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的样子)。参见“柳叶眉”。 |
柳眉倒竖 | liǔméidàoshù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孽海花》第十回:两人抬头一看,却就是那非常标致的女洋人夏娃丽姑娘,柳眉倒竖,凤眼圆睁。两人这一惊非同小可。 |
柳眉剔竖 柳眉踢竖 | liǔméitīshù | 踢竖,横竖。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正饮酒间,只见刘氏柳眉剔竖,星眼圆睁。”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 |
柳眉星眼 | liǔméixīngyǎn | 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杏脸桃腮,酝酿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 |
柳门竹巷 | liǔménzhúxiàng |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唐 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魏秀仁《花月痕》《谢秋心院送菊》诗云:“柳门竹巷鬓飞鸦,翠柏天寒倚暮霞。” |
柳绵 | liǔmián | 亦作“柳棉”。柳絮。唐 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臺。”宋 苏轼《蝶恋花词 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元 钱霖《清江引曲》:“蛛丝掛柳棉,燕嘴粘花片,啼鶯一声春去远。”清 朱彝尊《临江仙词》:“菜甲齐开更敛,柳緜欲起还沉。” |
柳陌 | liǔmò | ①植柳之路。唐 刘禹锡《踏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全元散曲·红绣鞋》:“丽日和风柳陌,花开相间红白。”清 王士禛《真州绝句之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疎。”清 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队乌帽红裙。天然风韵,映着柳陌斜曛。”②旧指妓院。元 方壶《一枝花·妓女套曲》:“自生在柳陌中,长立在花街内。”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驱逐娼妓》:“故欲觅盗踪,多从柳陌;欲追贜物,半费花街。” |
柳陌花丛 柳陌花衢 柳陌花巷 柳陌花街 | liǔmòhuācóng liǔmòhuāqú liǔmòhuāxiàng liǔxiànghuājiē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宋·黄庭坚《满庭芳·妓女》词:“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巷花街。”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罗烨《醉翁谈录·柳屯田耆卿》至今柳陌花衢,歌姬舞女凡吟咏讴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初刻折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偶然在浙江衢州做买卖,闲游柳巷花街,只见一个娼妇,站在门首献笑,好生面善。 |
柳暖花春 | liǔnuǎnhuāchūn |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唐 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
柳泣花啼 | liǔqìhuātí | 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宋 周邦彦《少年游》词:“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
柳衢花市 | liǔqúhuāshì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元 汤式《一枝花 劝妓女从良》套曲:“你毕罢了柳衢花市笙歌阵,我准备着凤枕鸳帏锦绣裀。” |
柳弱花娇 | liǔruòhuājiāo | 形容女子苗条妍美。宋 李冠《蝶恋花 佳人》词:“贴鬓香云双绾绿,柳弱花娇,一点春心足。” |
柳色 | liǔsè | ①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南朝梁 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唐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 白居易《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前蜀 韦庄《河传词》:“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蘢。”宋 黄庭坚《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②指绿色。五代 和凝《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
柳梢 | liǔshāo | 柳树的末端。唐 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一》:“迢递青门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宋 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宋 欧阳修《生查子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 刘因《探春诗》:“春意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傍。”元 杨载《到京师》:“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
柳圣花神 | liǔshènghuāshén | 喻指风流女子。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俺]本是个柳圣花神,又不犯寡辰孤运,将俺那爷娘恨,错配了婚姻,虚度青春尽。” |
柳市花街 | liǔshìhuājiē | 指妓院云集的地方。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邮政 逐娼妓》:“多置狎邪门巷,遂作莺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 |
柳丝 | liǔsī |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唐 白居易《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唐 温庭筠《更漏子词》:“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宋 杨万里《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元 曹德《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 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田汉《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 |
柳啼花怨 | liǔtíhuāyuàn | 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宋 卢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风又起》词: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 |
柳下惠 | liǔxiàhuì | 春秋鲁大夫展获,字季,又字禽,曾为士师官,食邑柳下,谥惠,故称其为展禽、柳下季、柳士师、柳下惠等。以柳下惠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晋书 元帝纪》汉高经大梁,美无忌之贤;齐师入鲁,修柳下惠之墓。明 沉受先《三元记·秉操》:“我是柳下惠至晓不迷,只不如鲁男子闭户无求。”《镜花缘 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柳下惠坐怀不乱了。” |
柳巷花街 | liǔxiànghuājiē | liǔxiònghuājiē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説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偶然在浙江衢州做买卖,闲游柳巷花街,只见一个娼妇,站在门首献笑,好生面善。”《镜花缘第九八回》行未数步,两旁俱是柳巷花街,其中美女无数,莫不俊俏风流。 |
柳絮 | liǔxù | 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唐 王维《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宋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词》: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
柳絮才高 | liǔxùcáigāo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明·李开先《闲居集·至后复夜雪》:“柳絮才高称谢咏,麻衣喻切有曹诗。” |
柳烟花雾 | liǔyānhuāwù | 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元 张可久《落梅风 春晚》曲:“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柳影花阴 | liǔyǐnghuāyīn | 指男女幽会的地方,引申为男女情爱的事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柳眼 | liǔyǎn |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唐 元稹《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南唐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宋 周邦彦《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宋 李清照《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陈三立《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 |
柳腰 | liǔyāo | 指女子纤柔的腰肢。宋 张先《醉垂鞭词》:“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
柳叶 | liǔyè | ①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南朝 梁元帝《树名诗》:“柳叶生眉上,珠璫摇鬢垂。”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七》:“人眉新柳叶,马色醉桃花。”唐 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清 孙枝蔚《昭君怨诗》:“欺雪桃花貌,愁寒柳叶顰。”②古扶南国女王之号。《梁书·诸夷传·海南诸国》:“扶南国俗本躶体,文身被髮,不製衣裳。以女人为王,号曰柳叶。”③篆书的一种。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 卷六》:“太宗搜天下古书画……间有题其傍云‘西岳僧贯休作’,皆篆文。或古体,或玉筋,或柳叶。” |
柳叶眉 | liǔyèméi | 形似柳叶细长秀美之眉。前蜀 韦庄《女冠子词》:“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元 杨维桢《冶春口号之六》:“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鶯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配着她那柳叶眉儿,杏子眼儿,玉柱般鼻子儿,樱桃般口儿,再加上鬢角边那两点朱砂痣,合顋颊上那两点酒窝儿,益发显得红白鲜明。”参见“柳眉”。 |
柳阴/柳荫 | liǔyīn | ①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北周 庾信《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阴长。”唐 康骈《剧谈录·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宋 苏轼《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宋 周邦彦《兰陵王 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宋 徐俯《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元 黄耕《临平泊舟》:“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花月痕第八回》:“(荷生)便令青萍拂去了身上尘土,将马繫在柳阴中。”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②指枝叶茂密的柳林。《金瓶梅词话 第二七回》:“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许杰《惨雾上》:“柳荫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马。” |
柳折花残 | liǔzhéhuācán | 比喻女子死或伤。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
绺 | liǔ | 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一绺青丝/头发。《苏小妹三难新郎》: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
绺窃 | liǔqiè | 即剪綹。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以窃人钱财的窃贼。綹: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一綹青丝。 |
罶 | liǔ | 捕鱼的竹篓子,鱼能进去,不能出来。参见“罛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