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 | lǐn | ①寒冷:凛冽。凛凛。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宋宁宗赵扩)下罪已诏曰:临民怀朽索之危,履位凛坚冰之惧。②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凛如霜雪。令人敬畏。宋 苏轼《后赤壁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林)大中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持身以敬,则凛如神明在上而无非僻之侵。《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四》(郑)文嗣卒,从弟大和继主家事,益严而有恩,家庭中凛如官府,子弟稍有过,颁白者犹鞭之。 |
凛冽 | lǐnliè | 寒冷刺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洌海隅,积雪没脛,坚冰在鬚。” |
凛凛 | lǐnlǐn | ①寒冷;害怕:凛凛畏惧;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看了武松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两汉《古诗十九首 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孙)权以妹妻(刘)备。妹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②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水浒传第十三回》杨志看那人时,身材凛凛,七尺以上长短,面圆耳大,唇阔口方。《杨家将 第十六回》(杨)渊平全无难色,凛凛然下了敌楼。《杨家将 第四十八回》十二员女将齐齐出府,各执一样兵器,端坐于马上,英英凛凛,白皂旗下,军威百倍。 |
凛然 | lǐnrán | ①严厉貌: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资治通鉴 后周纪四》周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如:凛然不可轻犯。唐 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水浒传》第六七回:"宋江道:'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心凛然作怖畏。李梦霁《鲁迅之妻朱安 一生欠安》先生瞥了我一眼,清冽而凛然。②形容寒凉。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
凛如 | lǐnrú | 犹凛然。令人敬畏;严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偶自外入,见女郎自母房中出,年约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顾)生不甚避,而意凛如也。 |
凛若冰霜 凛若秋霜 凛如霜雪 | lǐnruòbīngshuāng lǐnruòqiūshuāng lǐnrúshuāngxuě |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靳以《群鸦》:“李太太虽然是露着笑容,对方仍然是凛若冰霜的样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
凛肃 | lǐnsù | 严厉,威严。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教法极严,比司礼监之学规凛肃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者》:“俄,至一辕门,俨如制府衙署,皂衣人罗列左右,规模凛肃。” |
凛遵 | lǐnzūn | 严格遵循。《镜花缘 第六八回》:“今蒙皇上谆谆劝諭,敢不凛遵。”《笑林广记 比职》晓谕通告,百姓无不凛遵恪守,年兄却无用处。郭沫若《人类进化的驿程》:“精诚团结的神圣誓约要虔诚地凛遵。” |
廪廩 | lǐn | ①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廪。发廪以赈。廪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廪饩(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廪饩甚薄。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县官以其孤老,给廪日五升。五升不足食,颇行佣作以裨粮。”《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而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殚尽,委输无入,吏断常俸,战士绝廪,官贷粟帛以自赡给。宋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诗》: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聊斋志异 二商》盗临去,开廪呼村中贫者,恣所取,顷刻都尽。②提供粮食。发廪赡之。《资治通鉴 晋纪五》徒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时军旅数起,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司马)元显聚敛不已,富逾帝室。城中乏食,以胡麻廪军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甲申,诏:“边兵死事无子孙者,廪其亲属终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年老致仕,朝廷养以傣廪,恩礼至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两淮、荆襄诸州,值荒歉奏请不及者,听先发廪以闻。参见“学廪”。③俸禄。《韩非子·内诸说上》廪食以数百人。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聊斋志异 锦瑟》积二年余赏给倍于常廪,而生谨抑如故。 |
廪赐 | lǐncì | 俸禄和赏赐。《后汉书·董卓传》:“廩赐断絶,妻子飢冻。”《周书·柳敏传》:“文帝见而叹异之,特加廩赐。” 《资治通鉴 唐纪十四》戊戌,皆廪赐遣之。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军赏罚》:“(川班殿直)廩赐优给,与御马直等。” |
廪俸 | lǐnfèng | 犹俸禄。《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九亲供给,众官廪俸,权可减半。《梁书·儒林传·严植之》:“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廩俸,妻子困乏。” |
廪给 | lǐn’gěi | ①俸禄;薪给。廪给朘削。唐 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 诗》:“自惭廩给厚,谅使井税先。”《资治通鉴 晋纪二》诸所廪给,皆出百姓,此其所以困乏者也。《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八》回纥登里可汗归国,其部众所过抄掠,廪给小不如意,辄杀人,无所忌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金主命增山东路泉水,毕括两营兵士廪给。《聊斋志异 崔猛》曾无廪给,而役同厮养,所不甘也! ②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廩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亦难矣。”③谓发给廪禄。《宋史·兵志八》:“乞严敕州、军按月廩给。” |
廪粮 | lǐnliáng | ①公家给予的粮食。《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廩粮,为作褐衣。”②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今后武生考劣等,俱宜追所食廩粮,以警其餘。” |
廪廪 | lǐnlǐn | ①危殆;阽危。②惊慌貌;危惧貌。③谓有风采。④犹庶几,渐近。《史记 孝文本纪》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 |
廪禄 | lǐnlù | 禄米;俸禄。唐 元稹《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俸秩廩禄,一以资军。宋 苏舜钦《与欧阳公书》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明 唐顺之《赠彭石屋序》吾廪禄之外,一钱亦私也,况百金乎!唐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
廪丘 | lǐnqiū | 廪丘,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西北水堡。公元前548年齐大夫乌馀以廪丘叛归晋国赵氏,齐与晋国发生廪丘之战。《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更始廪丘王田立降。 |
廪人 | lǐnrén | 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周礼·地官·廪人》:“廩人掌九穀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賙赐、稍食。” 《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孟子·万章下》:“其后廩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
廪膳 | lǐnshàn | 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大德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八》曩赐诸王阿济吉钞三万锭,使营子钱以给畋猎廪膳,毋取诸民。《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廪膳。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2篇》(蒲松龄)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就是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 |
廪稍 | lǐnshāo | 旧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仪礼·聘礼》惟稍受之。汉 郑玄注:稍,廪食也。贾公彦疏:以其稍稍给之,故谓米廪为稍。宋 叶适《四屯驻兵奏议》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宋 钱公辅《义田记》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今中外求官者,惟计职务之繁简,廪稍之厚薄,既得之,则指日而望迁,援例而欲速,公家之事,未尝为旬月计也。元 揭傒斯《靖州广德书院记》厚岁币以聘师,高廪稍以养生徒。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
廪生 | lǐnshēng |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廪膳生员 |
廪生挨贡 | lǐnshēngāigòng | 明清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机制,指在地方官学(府、州、县学)中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秀才),按照资历或考核成绩的次序,逐步升为贡生(即“挨贡”)的过程。贡生是秀才中选拔出的优秀者,可进入国子监深造或获得做官资格。《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系廪生挨贡,不便追比。 |
廪食 廩食 | lǐnshí | ①储备的粮食。《论西京事宜札子》:“然彼空虚已久,絶无储积,急难之时,将何以备?宜以将有朝陵之名,渐营廩食。”②公家供给口粮。《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食以数百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遣其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廩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慰劳(袁)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初,(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 |
廪粟 | lǐnsù | ①公家库藏之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反国发廩粟以赋众贫,散府餘财以赐孤寡。”明 刘基《卖柑者言》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②特指公家供给官吏和在学生员的粮食。 唐 韩愈《进学解》:“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廩粟。”③谓食廪。明 刘基《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廪粟之外,无他用心。” |
廪饩 | lǐnxì | ①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续资治通鉴 元纪四》国学,人材之本,立国子监,置博士弟子员,宜优其廪饩,使学者日盛。《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七》元平章努都长寿等至建康,吴王(朱元璋)以其朝臣,命有司给廪饩。②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③泛指薪给。④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
廪庾 | lǐnyǔ | 粮仓。史记·平準书:“都鄙廩庾皆满,而府库餘货财。”新唐书·刘禹锡传:“是不耕而叹廩庾之无餘,可乎?”明史·张昭传:“预备义仓,本以振贫民,乃豪猾多冒支不偿,致廩庾空虚。” |
㐭 | lǐn | 《說文》廩本字。从入从回,象屋形。中有戸牖,防蒸熱。《六書略》方曰倉,圜曰㐭。上象其蓋。同“廪”。《説文•茴部》:“㐭,榖所振入。”《玉篇•㐭部》:“㐭,藏米室也。亦作廪。”《通志•六書略一》:“㐭, 即廪字。方曰倉,圜曰㐭,上象其蓋。” |
檩 | lǐn | 用于架跨在房梁上起托住椽子或屋面板作用的小梁。亦称“桁”。 |
懔 | lǐn | 畏惧。清·曾朴《孽海花 第三十五回》士大夫懔于狎妓饮酒的官箴,帽影鞭丝,常出没于韩家潭畔。 |
懔懔 | lǐnlǐn | 危惧貌;戒慎貌。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十章二》:"曹植当建安、黄初之间,境况至苦。曹丕本来很猜忌他,到了丕一即位,便先剪除植的余党……他不得不懔懔小心,以求无过,以免危害。"《资治通鉴 后晋纪六》时宿卫兵皆在行营,人心懔懔,莫知为计。 |
懔畏 | lǐnwèi | 畏惧。《清史稿·仁宗纪》广东博罗监犯越狱一案,经朕朱谕查询,始据该督抚据实陈奏。则天下事之不发觉者多矣,殊堪感叹,更深懔畏。清 林则徐《示谕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况天朝贩卖之禁,本比吸食为尤重……岂尔等於天朝之法,转不知懔畏耶? |
懔遵 | lǐnzūn | 犹谨遵。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
菻 | lǐn I. | ①拂菻:古时指东罗马帝国。②蒿类植物。II. má古同“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