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īn

用手提:拎着一兜水果。他拎了个木桶到河边去打水。《封神演义 第四十三回》闻太师忙上了墨麒麟,拎鞭迎敌。

lín

①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可作量词,一林枫香。宋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②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③姓。

林表

línbiǎo

①林梢,林外。文选·谢朓《休沐重还丹阳道中 诗》:“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李善注:“表,犹外也。”唐 祖咏《终南望馀雪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宋 周邦彦《浣溪沙 词之三》:“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郑刺史祠》:“遥见山麓屋宇,隐隐出林表,策马赴之。”②宫中女官名。《汉书·叙传上》:“时长信庭林表适使来,闻见之。”颜师古注:“长信宫庭之林表也。林表,官名耳。庭非官称也。”

林池

línchí

树林和池塘。《国语·周语中》:“藪有圃草,囿有林池。”韦昭注:“林,积木也;池,积水也。”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抚鸥鮁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 南朝梁 任昉《为齐竟陵王世子临会稽群教》:“权豪之家,擅割林池;势富之家,专利山海。”

林霏

línfēi

树林中的云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清 陈维崧《惜黄花慢·晴郊访菊词》:“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巖翠将沉。”

林寒洞肃

línhándòngsù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北朝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林寒涧肃

línhánjiànsù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林壑

línhè

树林和山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林胡

línhú

①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战国 末为赵将李牧击败,遂归附于赵。《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司马贞索隐引如淳曰:“林胡即儋林,为李牧所灭也。”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②唐代借指奚、契丹等族。 唐 张谓《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唐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序》:“开元二十年,国家有事林胡,詔礼部尚书信安王总戎大举。”

林籁泉韵

línlàiquányùn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林林总总

línlínzǒngzǒng

形容杂乱众多。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秦牧《鲁班的妙手》在林林总总的这类故事中,也有一个是说鲁班学习海龙王宫殿的建筑艺术。

林麓

línlù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薛综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唐 杜甫《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清 周安《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林峦

línluán

①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唐 王昌龄《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宋 朱熹《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明 皇甫冲《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清 汪懋麟《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 ②指隐居的地方。唐 李白《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林栖

línqī

在山林间栖隐。亦指栖隐者。晋 曹毗《对儒》:“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麟之龙。”唐 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今禪宿洪密长老,俗姓刘氏……自清凉歷览,以至是山,乃剏林栖之所。”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一》:“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宋 陆游《新葺门屋诗》:“林栖四壁空,百事从简易。”

林栖谷隐

línqīgǔyǐn

谓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

林杞之下

línqǐzhīxià

杞木丛生之地,指退隐之田野山林。晋·葛洪《抱朴子·逸民》:“荣华犹赘疣也,万物犹蜩翼也。若然者,岂肯诘屈其支体,俯仰其容仪……推黄钺以适钐鎌之持,挠华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林泉

línquán

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儿女英雄传 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清孔尚任《桃花扇》:只是家父罢政林泉,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林梢

línshāo

林木的尖端或末端。宋 张抡《踏莎行 秋入云山》:“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林叟

línsǒu

居住在山林中的老人。唐 王维《终南别业 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林下

línxià

树林底下。唐 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②田野。唐 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搧威虐。” ③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聊斋志异 宦娘》邑有林下部郎葛公,喜文士。《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略问官阀,乃京堂林下者。《聊斋志异 三朝元老》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儿女英雄传 第十五回》:“大约宦途的味儿不过如此,不如退归林下,遍走江湖,结识几个肝胆英雄。”

林下风度

línxiàfēngdù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林下风范

línxiàfēngfàn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林下风气

línxiàfēngqì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林下风韵

línxiàfēngyùn

解释同“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林下风致

línxiàfēngzhì

解释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赵国夫人》:“赵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林下高风

línxiàgāofēng

解释同“林下风气”。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风,诚当今之淑女。”

林下清风

línxiàqīngfēng

解释同“林下风气”。《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林邑

línyì

南海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中国史籍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广南阮氏。《晋书 孝武帝纪》林邑贡方物。

林樾

línyuè

林木;林间隙地。唐 皮日休《桃花坞诗》:“夤缘度南岭,尽日寄林樾。” 宋 朱熹《西寮诗》:“畬田种胡麻,结草寄林樾。”清 杜岕《游嘉善寺诗》:“旭日穿林樾,嵐光宕屋檩。”清 魏源《重游百泉诗》:“遥山白于晓,林樾失翠黛。”清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许地山《缀劳蛛》:“她看见一个人携着她底女儿从海边上来,穿过林樾,一直走到跟前。”

林阻

línzǔ

山林险阻之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公沙穆)居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三国魏 曹植《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lín I.

kuílín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6H4(CH)3N。无色液体,有特殊臭味。用来制药,也可制染料。 II.lán古代称饮酒―巡为啉。III. lìn 形容词,愚蠢。

lín

美玉:琳珉。琳琅(a.美玉,喻美好珍贵的东西,如“琳琅满目”;b.玉石发出的声音)。

琳宫

lín’gōng

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红楼梦 第十七回》: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琳琅触目

línlángchùmù

解释见“琳琅满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清·钮琇《觚剩续编·棉村丽句》:“次日以所作来示,片纸零书,琳琅触目。”

琳琅满目

línlángmǎnmù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琅满目。

琳瑉

línmín

亦作“琳瑉”。亦作“琳琘”。精美的玉、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珸。”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曰:“琳,球也;珉,石之次玉者。”

lín I.

①淋漓:a.沾湿或流滴,如“大汗淋漓”;b.畅快,如“淋漓尽致。”唐 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閤,濡染大笔何淋灕!”②浇:淋浴。淋湿。日晒雨淋。II.lìn①过滤:过淋。②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淋病球菌。病人尿道红肿溃烂,尿有浓血。通称“淋病”;亦称“白浊”。

淋漓尽致

línlí-jìnzhì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