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 liè | ①排成的行:罗列。行(háng)列。队列。列岛。②众多,各:列位。列强。列传(zhuàn)。③摆出:列举。表达。《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④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列席。⑤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⑥类:不在此列。⑦姓。⑧古同“烈”,强烈,猛然;放火焚烧。唐 韩愈《祭鳄鱼文》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⑨古同“裂”,分裂。 |
列鼎而食 | lièdǐngérshí |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齑。明·罗贯中《水浒传一回》我是朝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参见“重茵而卧”。 |
列风 | lièfēng | 暴风。列,通“烈”。《汉书·王莽传上》:“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按,尚书·舜作“烈风雷雨弗迷。”《汉书·王莽传下》:“乃壬午餔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 |
列风淫雨 | lièfēngyínyǔ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列功覆过 | liègōngfùguò |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
列官 | lièguān | 排列官位也。又读百官也。《后汉书·百官志 注》臣诏曰:凡汉官所载,列职人数,今悉以注,虽颇为繁,盖《周礼》列官,陈人役于前,以为民拯,实观国制,此则宏模不可阙者也。晋·干宝《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
列国 | lièguó | ①指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元 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②泛指各国并存的某一时期或各个国家。③并列平等的国家。《晋书 宣帝纪》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 |
列侯 | lièhóu | ①爵位名。秦制爵分二十级,彻侯位最高。汉承秦制,为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或称“列侯”。 《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②泛指诸侯。《史记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陈)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汉书 王莽传》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 |
列火 | lièhuǒ | 犹烈火。《史记·孝武本纪》:“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 |
列戟 | lièjǐ | 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诏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长子愿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晟门并列戟。” 清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聊斋志异 夜叉国》至洞外,伫足一窥,中有夜叉二,牙森列戟,目闪双灯,爪劈生鹿而食。 |
列炬 | lièjù | ①排列火炬。唐 皮日休《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时李全造船益急,至发冢取杉板,炼铁钱为钉,熬囚脂为油灰,列炬继晷,招沿渗之命为水手。②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天宝十载时林甫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
列辟 | lièpì | ①指诸侯,历代君主。《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遐观列辟,纂武嗣兴,其始也皆欲齐明日月。②指公卿诸官。 |
列卿 | lièqīng | 指九卿。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惲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车马衣服僭同王者,官齐君子,为籓国列卿,伤风败俗,有尘圣化。《南史·袁湛传》:“怀玉父大司农绰见居列卿,妻不宜从子。”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寇忠愍公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贬衡州副使,又贬道州别驾。”明 李贽《初潭集·师友三·为文》:“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於翰墨,俱为列卿。” |
列缺 | lièquē | 指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隙。电气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
列圣 | lièshèng | ①指历代帝王;诸皇帝。文选·左思《魏都赋》:“且魏地者……列圣之遗尘。”李善注:“魏地,毕昴之分野,虞舜及禹所都之地。”唐 元稹《颜岘右赞善大夫》:“列圣念功,访求太师之后。”唐 李商隐《韩碑》:“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明 叶盛《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早年与兄自乐学士同在翰林,遭际列圣,荣遇罕比。” 清 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前殿、后殿均九间,中为穿堂以联前后,繚以周垣,供奉列圣、列后神牌。”②谓历代圣人。康有为《礼运注叙》:“天爱群生,赖以不泯,列圣呵护,幸以流传二千五百年。” |
列士 | lièshì | ①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春秋·哀公十一年》:“王及列士皆有馈餎。”《国语·鲁语下》:“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庄子·田子方》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西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清 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古者自公卿至於列士,职以诗献。” ②有名望的人。《管子·君臣下》:“布法出宪,而贤人列士尽归功能於上矣。”《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③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二》:“要离古列士,伯鸞清高,可令相近。”鲁迅《朝花夕拾 后记》:“ 朝人……多喜欢绘画或雕刻古来的帝王、孔子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类的图。” |
列树 | lièshù | ①成列的树木。《国语·周语中》:“道无列树。”韦昭注:“列树以表道,且为城守之用也。”桓宽《盐铁论·和亲》:“凤皇在列树,騏驎在郊藪。”魏 王粲《杂诗》:“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②谓成行地种植。东方朔《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东方朔《七谏·乱》:“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
列肆 | lièsì | 谓开设商铺。《史记·平準书》:“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②谓成列的商铺。 唐 张说 《城南亭作》诗:“北堂珍重琥珀酒,庭前列肆茱萸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部得情·藏金》:“遂於列肆索金溶泻,与块相等。”列肆连楼。书肆。《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是岁,(汉灵)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 |
列土 | liètǔ | 分封土地。《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后汉书 袁绍传》而州郡牧守,竞盗声名,怀持二端,优游顾望,皆列土锡圭,跨州连郡,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元 揭傒斯《张荣追封济南王仍谥忠襄制》:“虽列土之封,犹及於悬车之日,而漏泉之泽,未究於盖棺之餘。”参见“列土分茅”。 |
列土分茅 | liètǔfēnmáo | 意思是受封为诸侯。同“裂土分茅”。元·郑光祖《三战吕布 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
列土封疆 | liètǔfēngjiāng |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
列衔 | lièxián | 谓签署职衔。《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自今臣僚特有荐举,毋得列衔闻奏。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考》:"第四条,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颁行新历奏章,仍有杨秀清列衔。 |
列校 | lièxiào | 东汉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后汉书 袁绍传》诚伤偏裨列校,勤不见纪,尽忠为国,翻成重愆。 |
列星 | lièxīng | 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公羊传·庄公七年》:“恒星者何?列星也。”何休注:“恒,常也,常以时列见。”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观其鈲,烂如列星之行。”明 何大复《织女赋》:“步列星之文履兮,纚素霞以为裳。”清 顾大申《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诗》:“摘取列星当酒钱,斟酌海水常不乾。” |
列叙 | lièxù | ①依次叙述。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列叙时人,録其所述。”②按照顺序排列。《宋书·后妃传序》:“后宫列叙,准尚书令,铨六宫。”《宋史·乐志十三》:“凝旒在御,列叙爰分。” |
列曜 | lièyào | 群星;星宿。《宋书·律历志下》:“臣以为辰极居中,而列曜贞观;羣像殊体,而阴阳区别。”《三国演义 第五七回》:“后人有诗嘆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将军上应星魁天象,威镇中原,外合列曜,一同替天行道,今则归顺宋朝,此清名千秋不朽矣。 |
列营 | lièyíng | 分布的阵营;排列阵营。《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晋 潘岳《关中诗》:“惟系惟处,列营棋跱。” 南朝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列营缘戍,相望屠溃。”清 施何牧《效诸将诗之一》:“渠搜西去新传箭,弱水东来尽列营。” |
列传 | lièzhuàn | 指的是一般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列传”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史记》共有七十列传。 |
列子 | lièzǐ | 即战国时郑人列御寇。古有列子能御风之说。又为中国道教籍之一。传为战国时人列御寇著。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由晋人张湛编成。书中抄录一些先秦材料,但从思想内容看是反映魏晋思潮的作品。此书真伪历代名家均有辨证。《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 |
列卒 | lièzú | ①犹军队。 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列卒满泽,罘网弥山。”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②陈兵布阵。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
列坐 | lièzuò | ①以次相坐。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刘桢《感遇诗》:“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明 方孝孺《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八三回》:“有几个相识的,便都列坐在花厅上,专等面贺。” ②指在座的人。西汉 枚乘《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三国魏 曹植《名都篇》:“鸣儔啸匹旅,列坐竟长筵。”晋 潘岳《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
烈 | liè | ①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②气势盛大:轰轰烈烈;显赫。《晋纪总论》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③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烈女。壮烈。先烈。烈士。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④功业:功烈。参见“丰功盛烈”。《孟子·滕文公下》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汉书 王莽传》臣闻周成王幼少,周道未成,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⑤美好;优美。嵇康《琴赋》声烈遐布(传播至远方)。《聊斋志异 崂山道士》其声清越,烈如箫管。⑥古同“列”,行列。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⑦光明;显赫。《国语》君有烈名。《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
烈风 | lièfēng | 劲风,强风。风速为每小时47到54英里的风——即九级风。唐 杜甫《古柏行》“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烈火 | lièhuǒ | 猛烈的火。烈火越烧越旺。明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辨日 | lièhuǒbiànrì |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守朝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风知草。” |
烈火干柴 | lièhuǒgānchái |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
烈火轰雷 | lièhuǒhōngléi |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他发怒就像烈火轰雷一样激烈。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
烈火烹油 | lièhuǒpēngyóu | 形容气氛更加热烈。《红楼梦 第十三回》:“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花城》1981年第4期:“这下子可不得了啦!真好像烈火烹油,会场一下子炸了--空前的大爆炸。” |
烈火真金 | lièhuǒzhēnjīn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疾风知劲草,烈火真金。 |
烈考 | lièkǎo | 显赫的亡父。《诗·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毛传:“烈考,武王也。”郑玄笺:“烈,光也。”后多用为对亡父的美称。唐 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烈考文诲,天寳中实为平卢衙前兵马使。”《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烈考国昌,本名赤心,唐朔州刺史。”宋 周密《齐东野语·表答用先世语》:“文正范公岳阳楼记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后东坡行忠宣公辞免批答,径用此语云:‘吾闻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高祖之勤 |
烈烈 | lièliè | ①猛火炎炽貌,炽烈,可形容忧心如焚。《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郑玄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小雅 采薇》:“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宋 范仲淹《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②鲜明灿烂貌。三国魏 曹植《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唐 牟融《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③引申为显豁,显著。宋 洪迈《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孔子、孟軻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唐之章。”明 方孝孺《豫让论》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
烈烈轰轰 | lièlièhōnghōng |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同“轰轰烈烈”。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大武汉的保卫战有时确实烈烈轰轰过一阵。” |
烈女 | liènǚ | ①刚正有节操的女子;抗拒强暴或殉夫而死的女子。贞洁女子。②烈女操:乐府中《琴曲》歌辞。唐 孟郊有乐府诗《烈女操》。 |
烈士 | lièshì | ①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烈士纪念碑。②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刚烈之士。《庄子·至乐》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传岳与宋德富微信:老骥本伏枥,倦鸟知归林。壮士心不已,暮年烈士情。 |
烈士徇名 | lièshìxùnmíng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
烈祖 | lièzǔ | ①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晋书 景帝纪》太后以彭城王先帝诸父,于昭穆之序为不次,则烈祖之世永无承嗣。②用于对远祖的美称。 |
冽 | liè | 寒冷:冽洌 |
洌 | liè | 水清,酒清:“泉香而酒洌”。洌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茢 | liè | ①苇花。②苕帚:“赞牛耳桃茢。”参见“桃”。③药草名,即“石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