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 lián | ①相接,接连: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牍。东汉 班固《苏武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②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③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④联合:外连东吴。⑤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⑥姓。⑦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⑧古同“链”,铅矿。 |
连敖 | lián’áo | 战国楚官名。据《左传》,楚国有连尹、莫敖,后合并为一官号,称连敖。《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裴駰集解引徐广曰:“典客也。”司马贞索隐引张晏曰:“司马也。”一说,《左传》载楚官有连尹、莫敖,其后合为一官名。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连敖入汉 ”颜师古注。 |
连鳌跨鲸 | liánáokuàjīng | 《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
连璧 | liánbì | 并连的两块璧玉。比喻并美的两物。《庄子·列御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
连臂 | liánbì | 手搀手,表示共同。宋 苏辙《御试制策》:“夫敌不知所攻,非连臂而守之也。虽连臂而守之,敌尚可得攻而绝也。” 《聊斋志异 瞳人语》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 |
连镳并驾 | liánbiāobìngjià | 解释见“连镳并轸”。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 |
连镳并轸 | liánbiāobìngzhěn |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序》:“洪武之初,刘伯温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诸人各逞才情,连镳并轸。” |
连兵 | liánbīng | ①联合兵力;集结军队。《晋书 武帝纪》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②交兵;交战。 |
连波 | liánbō | 连绵起伏的波浪。《西京杂记卷六》:“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唐 耿湋《晚投江泽浦即事呈柳兵曹泥诗》:“断岸迂来客,连波漾去槎。”宋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连扯 | liánchě | 连续腾翻的跟头。《西游记第二回》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海。 |
连车平斗 | liánchēpíngdǒu | 形容冗员很多。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宋史·职官志八》朝臣多于州县,岂惟连车平斗之刺,亦有败财假器之失。 |
连城 | liánchéng | 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的价值极高,十分珍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聊斋志异 王成》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壁不过也。”《聊斋志异 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连城之璧 | liánchéngzhībì | 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璧:玉。非常珍贵的、非常值钱的美玉。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 |
连畴接陇 | liánchóujiēlǒng | 谓田地连片。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莺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
连逮 | liándǎi | 牵连拘捕。《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南史·后妃传下·陈文帝沉皇后》:“安国(张安国)事发被诛,时后左右近侍颇知其事,后恐连逮党与并杀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资治通鉴 宋纪四》四部大人共坐王庭决辞讼,无系讯连逮之苦,境内安之。明 归有光《乞休申文》:“太湖边十三家,乌程县坐为盗,又为宜兴县诬六十餘人为盗,被连逮。” |
连二并三 连二赶三 | lián’èrbìngsān liánèrgǎnsān | 解释同“连三接二”。另有急忙赶快的意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姚雪垠《长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连二赶三地穿好衣服,跳下床来。” |
连犿 | liánfān | 宛转貌;随和貌。《庄子·天下》:“其书虽瓌瑋,而连犿无伤也。”陆德明释文:“连犿,本亦作抃…… 李云:‘皆宛转貌。’一云:‘相从貌。’谓与物相从不违,故无伤也。”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一》引作“连抃”。 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又诗者,讽刺詼怪,连犿杂揉,旁寄高吟,未可为正。”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徒见其词藻之纷纶杂遝,其文句之连犿俶诡。” |
连峰 | liánfēng | 亦作“连峯”。连绵的山峰。南朝宋 谢灵运《会吟行》:“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横阶仍凿涧,对户即连峰。”唐 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宋 苏辙《游太山·四禅寺诗》:“古寺依巖根,连峯转相揖。”明 王守仁《瘗旅文》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郭沫若《断断集·青年与文化》:“这种进展,就好像连峰一样,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 |
连冈/连罡 | lián’gāng | 连绵的山冈。《艺文类聚卷七引刘桢黎阳山赋》:“尔乃踰峻岭,超连罡,一登九息,遂臻其阳。”宋 范大成《蝶恋花》:“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宋 范成大《峡州至喜亭诗》:“断崖卧水口,连冈抱城楼。”清 顾禄《桐桥倚棹录·名胜》:“俯首眺望,平林远水,连冈断陇,烟火万家。” |
连根带梢 | lián’gēndàishāo | 比喻事情的情节十分完整。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萧队长笑着,对于这连根带梢、清清楚楚的说法,他最喜欢。” |
连亘 | lián’gèn | 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乾德)二年冬,北巡,至于西县,旌旗戈甲,连亘百馀里。”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西一里,丛木蒙茸,雪痕连亘,遂造其极。”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邑有故家之第,广数十亩,楼宇连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开眸,忽见岛屿,舍宇连亘。把棹近岸,直抵村门。”《聊斋志异 拆楼》常见富贵家楼第连亘,死后,再过已墟。 |
连更彻夜 | lián’gèngchèyè | 解释见“连更晓夜”。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6卷:“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 |
连更晓夜 连更星夜 | lián’gèngxiǎoyè lián’gèngxīngyè |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中书省得了圣旨,一面连更晓夜,整顿酒肉,差官二员,前去给散。”李劼人《死水微澜》:“听见没有镜匣脂粉,立刻跑去,连更晓夜地买。”《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打镇平城,镇平大爷就着惊;连更星夜就逃走,带得家小到长坛。” |
连和 | liánhé | 联合;交好。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
连横 连衡 | liánhéng | ①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横;苏秦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战国策·齐策一》:“张仪为秦连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於是彊国务攻,弱国备守,合从连横,驰车击轂,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西汉 贾谊《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若史记载苏秦合从,张仪连横,范雎反间以相秦,鲁连解纷而全赵是也。” ②泛指结盟。《梁书·张缅传》:“收散亡之餘弱,结与国而连横。”《陈书·高祖纪上》:“豫章祅寇,依凭山泽,缮甲完聚,多歷岁时,结从连横,爰洎交广。”《旧五代史·书·史弘肇传》:“居无何,河中、永兴、凤翔连横谋叛。” |
连环 连环计 | liánhuán liánhuánjì |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是指中国古代兵法策略,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唐 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
连昏 | liánhūn | 指姻亲。昏,通“婚”。《汉书·王商传》:“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颜师古注引 如淳 曰:“连昏者,婚家之婚亲也。” |
连昏达曙 | liánhūndáshǔ | 犹言通宵达旦。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
连昏接晨 连昬接晨 | liánhūnjiēchén |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
连肩 | liánjiān | ①比肩;并肩。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城隍》:“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 ②形容数量多。③方言。不正派。 |
连江 | liánjiāng | 满江。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词》:“茅簷人静,蓬牕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
连街倒巷 | liánjiēdǎoxiàng | 犹言满街倾巷。《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当时百姓连街倒巷,皆怨商君。” |
连阶累任 | liánjiēlèirèn | 谓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香传》:“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极台阁。” |
连颈 | liánjǐng | 一个人挨一个人。《晋书·愍帝纪论》:“将相王侯连颈以受戮,后嫔妃主虏辱於戎卒。”《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将相大臣,连颈受戮。”宋·秦观《李固论》:“党锢之士如李膺、杜密、 范滂之徒,至连颈就诛而无愠色。”参见“引颈受辱“。 |
连空 | liánkōng | 远望与天空相连。唐 韩愈《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连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元 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之八》:“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峯前山万重。”清 王士禛《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青史祇今怜赵父, 茂陵烟草亦连空。” |
连类比事 | liánlèibǐshì | 解释见“连类比物”。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
连类比物 | liánlèibǐwù |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连理 | liánlǐ | ①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后汉书·安帝纪》东平陆上言木连理。宋 朱淑真《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②比喻恩爱夫妻。结为连理。参见连理枝;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自古云:“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唐 牛希济《生查子》:“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
连理分枝 | liánlǐfēnzhī | 喻夫妻分离。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
连里竟街 | liánlǐjìngjiē | 形容屋舍毗连不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弟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机巧伎。”明·王志坚《表异录·宫殿》:“宅大曰连里竟街。” |
连理枝 | liánlǐzhī | ①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隋 江总《杂曲之三》:“合懽锦带鸳鸯鸟,同心綺袖连理枝。”唐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宋 朱淑真《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六》:“我多因这蜗角虚名,赚得我连理枝分。”②比喻关系亲密的人。清 方文《送从子密之计偕诗》:“家园十载学同师,远近人称连理枝。” |
连理之木 | liánlǐzhīmù |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晋 刘琨《劝进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征者,盖有百数。 |
连连 | liánlián | 不断地、无休止的样子。爷爷连连点头。《庄子·骈拇》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
连袂 | liánmèi | ①同“联袂” 手拉着手,比喻一同(来,去等)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群臣言天书升辇,有云五色如花,又黄云如人连袂翊辂而下。②犹连襟。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李参政昌龄家女多得贵壻,参政范公仲淹、枢副郑公戬,皆自小官布衣选配为连袂。” |
连甍接栋 | liánméngjiēdòng | 房屋连片。清·王韬《洋泾浜海市说》:“今新街及马路侧,连甍接栋者皆是也。”清·余宾硕《余陵览古·昭明读书台》:“城中烟火万家,连甍接栋。” |
连绵 | liánmián | 本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雨雪连绵。宋 韩稹《凤箫吟 锁离愁》:“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
连绵不断 连绵不绝 | liánmiánbùduàn liánmiánbùjué | 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二一章》:“在卧龙岗北边五六里处,是连绵不断的岗岭。”《三国演义八六回》:“南徐沿江一带,直至石头城,一连数百里,城郭舟车,连绵不绝,一夜成就。 |
连绵起伏 | liánmiánqǐfú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这里的丘陵真是连绵起伏。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
连绵字 连绵词 | liánmiánzì liánmiáncí | 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双声”,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叠韵:崔嵬,扶苏,绸缪,逍遥,苍茫,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前三种连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左传·僖公九年》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杨伯峻注:“陨越,同义连绵词,犹颠坠也。” |
连明 | liánmíng | 犹通宵。宋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诗》:“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宋 方岳《次韵酬其又》:“春寒眠对雨,别久语连明。” |
连明彻夜 连明连夜 连明达夜 | liánmíngchèyè liánmíngliányè liánmíngdáyè | 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西戎《女婿》这几天挖泥,四五台锅驼机地抽水,连明连夜都抽不干。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姚雪垠《长夜》:“离开信阳的时候,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
连弩 | liánnǔ | 装有机栝,可以同发数矢或连发数矢之弓。《墨子·备高临》:“备临以连弩之车。”《汉书·李陵传》:“陵军步鬭树木间,復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颜师古注:“服虔曰:‘三十弩共一弦也。’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 |
连辔 | liánpèi | 骑马同行。唐 张说《赠崔公》诗:“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 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以二马从予,予与杜架阁连辔而发。”《聊斋志异 张诚》官命脱骑载(张)讷,连辔归诸其家,始详诘之。 |
连翩/连鶣 | liánpiān | ①连续飞翔貌,可形容奔驰。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南朝齐 谢朓《赠王主簿诗之一》:“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②连续不断。三国魏 曹植《名都篇》:“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南朝梁 何逊《学古诗之一》:“长安美少年,羽骑暮连翩。”茅盾《色盲二》:“最后显现在他幻觉上的,是燕子似的连翩飞来的九封信。”③伶俜,孤独无依貌。三国魏 曹植《吁嗟篇》:“宕若当何依,忽亡而復存。飘颻周八泽,连翩歷五山。”南朝宋 鲍照《与荀中书别诗》:“劳舟厌长浪,疲斾倦行风。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渴乏无食可充肠,逈野连翩而失伴。”蒋礼鸿通释:“联翩就是连翩,伶俜和联翩、连翩是一声之转。”《敦煌曲子词·乐世词》:“失羣孤燕独连鶣,半夜高飞在月边。” |
联翩而至 | liánpiānérzhì | 形容人接连来到。 |
连篇累册 连篇累牍 连篇絫牍 连篇累幅 | liánpiānlèicè liánpiānlěidú liánpiānlèifú | 原义是写字用的竹简、木片串连堆积在一起,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又“联篇累牍”。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唐·魏征等《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喧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三回:“论文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比气势者,由于笔之纯故也。” |
连篇累帧 连篇累帙 | liánpiānlèizhēn liánpiānlèizhì | 解释同上。明·李东阳《明故资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状》:“楷法遒整,自习业至公牍,连篇累帙,多不可纪数。”清·周亮工《重阳后二日》诗:“连篇累帧真难竟,引睡能消字几行。” |
连骑 | liánqí | 多形容骑从之盛。《战国策·秦策一》:“当秦之隆,黄金万鎰为用,转轂连骑,炫熿於道。”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出连骑以游畋,入侯服而玉食。” |
连阡 | liánqiān | 田埂相连;田地连片。《旧唐书·懿宗纪》:“或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清蒲松龄《青州杂咏》:“晓烟四塞远蒙蒙,沃野连阡气象雄。”《聊斋志异 红玉》(冯生)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聊斋志异 小梅》数年中,田地连阡,仓库万石矣。 |
连阡累陌 | liánqiānlèimò | 形容田多。清·王有光《吴下谚·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
连钱 | liánqián | ①花纹、形状似相连的铜钱。《南史·梁纪下·简文帝》:“项毛左旋,连钱入背。”唐 韩偓《即目诗之二》:“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明 文徵明《三宿岩诗》:“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②马名。唐 纪唐夫《骢马曲》:“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驄。”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参见“五花”。宋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之四》:“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清 纳兰性德《虞美人词》:“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③代称连钱障泥。障泥上饰花纹如连钱。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④鸟名。脊令之别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大如鷃雀……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是也。” |
连墙接栋 | liánqiángjiēdòng | 形容房屋连片。明·陈子龙《霍光论》:“骄妻劲奴,纵横长安中,连墙接栋,比拟宸极,此岂复人臣也哉!” |
连衽成帷 | liánrènchéngwéi | 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晋 裴秀《大蜡诗》:“充牣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亦作“连袵成帷”。宋范成大翠楼诗:“连袵成帷迓官,翠楼沽酒满城欢。”《资治通鉴 周纪二》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 |
连日带夜 连日继夜 | liánrìdàiyè liánrìjìyè | 指日夜不停。《后汉书·班固传下》:“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半个月来,连日带夜地赶着设计图样,左眼又红肿起来了,我点上眼药,扎起手帕,继续工作。” |
连日连夜 | liánrìliányè | 指日夜不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竟成了痨病了,现在危急,专差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李大个子的铁匠炉子连日连夜生着通红的烈火,他正忙着给人修犁杖,打锄头。 |
连三接二 | liánsānjiēèr | 犹言接连不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王西彦《古屋》第二部七:最初沉醉在男性的柔情里,一年之后,孩子连三接二的来了,又一下子跌入所谓神圣的母爱里了。 |
连三接四 连三并四 | liánsānjiēsì liánsānbìngsì | 接连不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又没逃了,这么连三接四的叫人来找。”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
连三接五 | liánsānjiēwǔ | 解释同“连三接二”。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
连三跨五 | liánsānkuàwǔ | 形容动作迅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
连山 | liánshān | ①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唐 韩愈《毛颖传》:“(蒙恬)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②连绵的山岭。南朝梁 吴均《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唐 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宋 苏辙《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③满山。唐 卢纶《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清 王凯泰《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
连山排海 | liánshānpáihǎi | 形容数量多、规模大。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
连属 | liánshǔ | ①连接;连续。《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羣生,连属其乡。”成玄英疏:“夫混茫之世,淳和淡漠。故无情万物连接而共里閭,有识羣生係属而同乡县。”《史记 孝武本纪》使者存问所给,连属於道。《西京杂记 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明 陶宗仪《说郛 卷六九引影灯记》:“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至於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絶。”叶圣陶《城中·病夫》:“他头痛极了,以下的思念不能连属,只是碎碎屑屑地乱晃。”②犹结合。清 金松岑、曾朴《孽海花 第三二回》:“你爱了我这了解你的女子,存心决非欺骗;我爱了你那有妻的男子,根本便是牺牲。所以我和你两人间的连属,是超道德和超法律的。” |
连岁 | liánsuì | 连年。《汉书·宣帝纪》:“巫蛊事连岁不决。”《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大司马吴汉上书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岁。唐 韩愈《崔评事墓铭》:“连岁大穰,军食以饶。”宋 戴复古《庚子荐饥》诗:“连岁遭饥馑,民间气索然。”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敝邑连岁饥馑,百姓流离。今冬稍稔,流亡者渐归故里,仅能自给,不足以相济也。” |
连锁反应 | liánsuǒfǎnyìng |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产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我们要注意此事的连锁反应。莫应丰《将军吟》第20章:“疑问一个套一个,急速地产生了连锁反应,把整个的观念境界全部搅乱了。” |
连汤带水 | liántāngdàishuǐ | 比喻全部,无遗留。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方之《内奸》:“他把田主任如何当上所长等等废话,都连汤带水倒了出来。” |
连天 | liántiān | ①持续许多天。连天连夜。连天赶路。②连续不断。叫苦连天。③与天相连,比喻非常高的样子。水连天。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连天烽火 | liántiānfēnghuǒ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李大钊《南天动乱 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 |
连天匝地 | liántiānzādì | 形容规模大,数量多。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清·陶贞怀《天雨花》第15回:“但见那西南方位安营寨,连天匝地大明兵。” |
连衔 | liánxián | 谓二人以上连署官衔。《宋史·孝宗纪二》辛亥,诏:“自今诏令未经两省书读者毋辄行,给、舍驳正毋连衔同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两司行移,连衔按察。 |
连宵彻曙 连宵达旦 | liánxiāochèshǔ liánxiāodádàn | 犹言通宵达旦。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不想被太宗看灯接去,连宵达旦,媚娘见他风流可爱,便生起妒忌心来。”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 |
连业 | liányè | 连用经籍。王利器集解:“业,谓书写经典之大版;连业,谓其兄曾用之经籍,其弟又从而连用之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 |
连引 | liányǐn | 牵连;引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汉书·王莽传上》:“莽因是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桀素非议己者。”《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唐 胡璩《谭宾录·李邕》:“后柳勣下狱, 吉温令勣引邕,议及休咎,厚相赂遗,词状连引。” |
连营 | liányíng | ①扎营相连。②指连绵不绝的营寨。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③星名。 |
连舆并席 连舆接席 | liányúbìngxí liányújiēxí | 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宋·苏籀《答曹机宜启》:“连舆并席,琢磨益友之陪;会弁挥犀,磊落德星之聚。”《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望苑招贤,华池爱客,连舆接席。” |
连云 | liányún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花月痕第二十九回》人生如寄,就是甲第连云,亭台数里,也不过是寄此一身。 | |
连章累牍 | liánzhānglèidú | 解释同“连篇累牍”。唐·刘知畿《史通·核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委婉之言。”清·宋彝尊《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尝与梁武帝论书,连章累牍,载诸法要录。” |
连朝 | liánzhāo | 连日。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聊斋志异 贾儿》答云:“连朝稍可。又以耗子啮衣,怒涕不解,故遣我乞猎药耳。” |
连枝 | liánzhī | ①两树的枝条连生一起。喻同胞兄弟姐妹。南朝梁 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清 孙枝蔚《寄五兄大宗》诗:“南游不为爱江光,欲省连枝道路长。”清 洪昇《长生殿·献发》:“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总有万语千言,只在心上忖。” 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骨肉》:“其连枝友于之爱,实后世所罕见也。”②比喻恩爱夫妇。明 沉璟《义侠记·悼亡》:“谁想生擦擦连枝锯开,哀嚦嚦双雁惊分阵。” 清 李孚青《枣巷行》:“在天为比翼,在地为连枝。” |
连枝比翼 | liánzhībǐyì | 连枝:连理枝;比翼:比翼鸟。比喻男女成双成对,夫妻恩爱。亦“比翼连枝”。明 高濂《玉簪记 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明 高濂《玉簪记 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
连枝并头 | liánzhībìngtóu |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
连枝带叶 连枝分叶 | liánzhīdàiyè liánzhīfēnyè |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有无数花朵,连枝带叶,漂在海面上。” |
连枝共冢 | liánzhīgòngzhǒng |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晋 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明·孟称舜《娇红记·晚绣》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 |
连枝同气 | liánzhītóngqì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
连帙累牍 | liánzhìlèidú | 解释同“连篇累牍”。宋·文天祥《金匮歌》序:“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 |
连中三元 | liánzhòngsānyuan |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巴金《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连中三元的战士朱友恒同志不管自己胸前一大片血迹,咬紧牙齿冲出工事。” |
连州比县 连州跨郡 | liánzhōubǐxiàn liánzhōukuàjùn | 谓遍及各地。《陈书·高祖纪》:“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连州跨郡,迈陶氏之隆甚;开国承家,掩张门之累叶。” |
连珠 | liánzhū | ①连接成串的珠子。《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②比喻连续不断的声音等。连珠炮、妙语连珠、连珠似的机枪声、捷报连珠似地传来。《东周列国志 第七回》:“二将方在壁垒之上,指手画脚,忽听连珠炮响,城上遍插郑国旗号。” 《聊斋志异 老饕》叟手掇一,似未防其连珠;后矢直贯其口,踣然而堕,矢僵眠。 |
连珠合璧 | liánzhūhébì |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明 徐复祚《红梨记 诉衷》尽道是连珠合璧,卻无由尊酒杯茶。 |
连珠箭 | liánzhūjiàn | 同义词:连珠炮。①连续发射之箭。《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李信不用长枪,拈弓取箭,射三隻连珠箭,张吉落马。”《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原来那袖箭一筒可装五枝,先搬好机子下上箭,一按那机子,中间那枝就出去了。那周围四个箭筒儿的夹空里还有四个漏子,再搬好机子,又一晃,那四枝自然而然一枝跟一枝的漏到中间那个筒儿来,可以接连不断的射出去,因此又叫作连珠箭。”②比喻多次;接连不断。《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监)叫取大银赏钟斟酒与义士喫,连珠箭劝了武松几钟。”《荡寇志第七三回》:“高衙内夹着一双眼,看着丽卿,连珠箭的喝采。” |
连踪 | liánzōng | 踪迹相连。比喻追随,相随。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韩信 背水之军,未遑得喻;工输萦带之势,早拟连踪。”《聊斋志异 狐联》君名下士,妾有一联, 请为属对,能对我自去: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焦凝思不就。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对之可矣: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一笑而去。 |
縺 | lián | 古同“连”。①丝线纠结不解。②古代一种鱼网。《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八戒道:“不好了!我们都装在拉縺里了!”行者道:“呆子,不是拉縺,我们被他笼在衣袖中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