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②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③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④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⑤凭…之力。晋 葛洪《抱朴子·序》: “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⑥姓。

力倍功半

lìbèigōngbàn

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力不从心

lìbùcóngxīn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张茜《陈毅诗词选集 序言》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亦可手不从心。

力不能及

lìbùnéngjí

力量达不到。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那时中原多事,吴越地远,朝廷力不能及。”

力不能支

lìbùnéngzhī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南宫适大战黄元济,未及三十回合,元济非南宫适敌手,力不能支。

力不胜任

lìbùshèngrèn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力不胜任而勉强去做,事情一定做不好。《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力不自胜

lìbùzìshèng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

力殚财竭

lìdāncáijié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力敌千钧

lìdíqiānjūn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余秋雨《关于嫉妒》:“他们可能才高八斗、力敌千钧,但深知一旦让嫉妒的目光在自己身上聚集,一切都会化为灰烬。”

力敌势均

lìdíshìjūn

解释同“力均势敌”。《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周书·武帝纪下》:“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

力疾

lìjí

①动作有力而迅速。《国语·越语下》:“今其来也,刚彊而力疾,王姑待之。”《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臣輒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②勉强支撑病体。《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去冬旱,至是始雨。辛酉,上(李世民)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唐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诗》:“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司马光)乃力疾移书三省曰:“今法度宜先更张者,莫如免役钱。光见欲具疏奏闻,若降至三省,望诸公协力赞成。”《聊斋志异 薛慰娘》力疾行数里,至城南丛葬处,益惫,因傍冢卧。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沥,怆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 

力竭声嘶

lìjiéshēngsī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度未有不索然气沮,力竭声嘶,一蹶再蹶,而吾丧我者。”刑野、羽山《平原游击队》何非力竭声嘶地喊道:“中队长,我们自己跟自己打起来了。请你快下命令吧!”

力尽筋疲

lìjìnjīnpí

同“筋疲力尽”。气力用尽,十分疲乏。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宋 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清 李渔《奈何天·筹饷》:“趲军粮,我这里力尽筋疲,舌敝唇焦,并不见些儿餉。”刘大白《驾犁诗》:“驾犂,驾犂!老农獃气!拉牛耕田,力尽筋疲。”

力尽神危lìjìnshénwēi

 危:危急。气力用尽,神色危急。形容用心用力过度,体力不支的样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替他捶着。

力均势敌

lìjūnshìdí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势均力敌”。《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周书·儒林传·乐逊》:“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力可拔山

lìkěbáshān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能扛鼎

lìnénggāngdǐng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清 顾复《平生壮观 米芾》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力农

lìnóng

致力于农事。《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穀,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汉书·食货志上》:“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唐 杜甫《往在诗》:“冗官各復业,土著还力农。”清 曾国藩《台州墓表》:“自国初徙湘乡,累世力农。”

力排众议

lìpáizhòngyì

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他在这次会议上力排众议,终于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力屈

力诎

力竭。“诎”通“屈”,表示穷尽、竭尽,“力诎”即力量用尽。《孙子兵法·作战第二》中的“力屈”一词,后演变为“力诎”。《孙子兵法·作战第二》攻城则力屈。《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庄子·天运》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后汉书·庞参传》百姓力屈,不复堪命。《南史·宇文修传》魏相安定公宇文泰遣书喻之,力屈乃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是月,夏国主睍力屈出降,遂絷以归。

力屈计穷

lìqūjìqióng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九回:“我已力屈计穷,只求将军少宽一线。”

力所不及

lìsuǒbùjí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力所不及的事情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做。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力所能及

lìsuǒnéngjí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郭小川《十字路口》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

力田

lìtián

努力耕田。《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笃学至孝、义烈力田者,皆令具条以闻。”“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孝悌力田爵二级,孤寡高年谷帛有差。”《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其令畿内严加课督,惰业者申以楚挞,力田者具以名闻。唐 司马扎《卖花者诗》:“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清 戴名世《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今诚兴水利,教民力田,则西北可復为财赋之藪矣。” 易宗夔《新世说·雅量》:“ 徐竹逸与弟竹虚独守敝庐,昼则力田,夜不废读,儼如太平之世。”《资治通鉴 周纪三》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缮甲厉兵,力田积粟,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力透纸背

lìtòuzhǐbèi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清·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清·黄景仁《两当轩集·题赤桥庵上人画梅》:“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力挽狂澜

lìwǎnkuánglán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力小任重

lìxiǎorènzhòng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明·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本之德薄位尊,力小任重,其见诋诬,非不幸也。”

力行

lìxíng

①犹言竭力而行。《尚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孟子·滕文公上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②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宋 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孔孟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 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力学笃行

lìxuédǔxíng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明史 方孝孺传》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

力役

lìyì

①以武力征伐。②劳役。③征用民力。④服役;干体力活。《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

力有未逮

lìyǒuwèidǎi

能力做不到。他一直希望能化解这两家的仇恨,但力有未逮,他们仍然争吵不休。

力征

lìzhēng

以武力征伐。《墨子·节葬下》:“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征。”《史记·项羽本纪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项羽以宰割分封而亡,高以力征混一而帝。”

力争

lìzhēng

极力争辩,尽力争取。力争当班主席。《晋书·宣帝纪》:“虽復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

力争上游

lìzhēngshàngyóu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新中国的青少年,要有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精神。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屴崱:a.山峰高峻的样子,如“苍龙海成叠嶂,屴崱西来势何壮!”b.态度庄重,如“隐笑甚艰难,歛容还屴崱。”

荔枝:常绿乔木。果皮有瘤状突起,果实多汁,味甜。广东、福建栽培较多,是南方特产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