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ǎn

看,阅:阅览。游览。展览。览胜(观赏美景)。一览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唐 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观

lǎn’guān

①观察。《汉书·平帝纪》:“遣太僕王惲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宋 苏轼《徐州上皇帝书》:“及移守徐州,览观山川之形势,察其风俗之所上,而考之於载籍。”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②阅览。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歷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鸞,游于六艺之囿,驰鶩乎仁义之涂,览观春秋之林。”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方宗诚《徐庾文选 序》:“李君某选徐(徐陵)庾(庾信)二家文为一集,属余为序,因备论之,学者览观焉。”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览镜

lǎnjìng

①照镜。南朝宋 谢灵运《豫章行》:“览镜睨頽容,华颜岂久期。”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镜影成相字》:“宋璟未第时,因於日中览镜,镜影忽成‘相’字,璟因此自负,遂脩相业,后如其志。”清 史骐生《写怀》:“览镜何颜面,江东一腐儒。”清 赵翼《偶得诗之七》:“清晨自览镜,苒苒老已至。”②比喻借鉴。《后汉书·杨震传》:“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览揆

lǎn’kuí

观察衡量。战国楚 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览闻辩见

lǎnwénbiànjiàn

指见识多,能说会道。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纪策考》:“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览物

lǎnwù

观看风物。南朝宋 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唐 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lǎn

①把持:持。独揽大权。②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包揽。招揽。承揽。揽客。揽活儿。③搂,捆:把孩子揽在怀里。④取,采:揽秀。揽胜。摘星揽月。战国楚 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揽镜lǎnjìng

持镜;对镜。《花月痕第十八回》秋痕向外间揽镜,更细匀脂粉,梳掠鬓鬟。

揽蔓

lǎnmàn

攀缘。《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成玄英疏:“揽蔓,把捉也。” 宋 蔡襄《翠岩寺诗》:“揽蔓巖扃峻,交绳寳界平。”

揽名责实

lǎnmíngzéshí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揽权纳贿

lǎnquánnàhuì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揽涕

lǎntì

亦作“擥涕”。挥泪。《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王夫之通释:“擥涕,挥泪也。”三国魏 曹植《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清 徐枋《别诗》:“恐伤游子心,揽涕不敢下。”《聊斋志异 瑞云》贺(生)货田倾装,买之而归,入门,牵衣揽涕,且不敢以伉俪自居,愿备妾媵,以俟来者。

揽头lǎntóu

包揽某项事务的头目;接受。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青年少寡,那里熬得?待要嫁人,那边厢人闻得他妖淫之名,没人敢揽头。《儒林外史第四回》范举人念旧,拿了几两银子,交与胡屠户,托他仍旧到集上庵里请平日相与的和尚做揽头,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

揽辔

lǎnpèi

挽住马缰。唐 张文琮《蜀道难》诗:“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聊斋志异 娇娜》细视,则皇甫公子也。揽辔停骖,悲喜交至。邀(孔)生去,至一村,树木浓昏,荫翳天日。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圣主不乘危而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擥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

揽辔澄清

lǎnpèichéngqīng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革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 柳永一寸金》: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龚自珍己亥杂诗》 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揽辔登车

lǎnpèidēngchē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清·毛奇龄《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傥,揽辔登车气何爽!”

揽辔中原

lǎnpèizhōngyuán

解释见“揽辔澄清”。出处 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揽衣

擥衣

lǎnyī

提起衣衫。《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唐 白居易《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擥衣中夜起。”唐 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lǎn

①系船用的粗绳或铁索:缆绳。缆索。缆桩。解缆。②泛指许多股拧成的像缆的东西:电缆。钢缆。③用绳索栓住:缆舟。一纵不可缆。

lǎn

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