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ī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探。伺。测。视。管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庄子·马蹄》:“是故禽兽可係羈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闚。”《史记 太史公 自序》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南朝梁 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簷上飞,云从窗间出。”唐 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扣关无僮僕,窥屋唯案几。”《红楼梦 第94回》: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②窃听。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窥豹一斑


kuībàoyībān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局部,而不见全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后人由此提炼出“窥豹一斑”这则成语。宋·李光《与胡邦衡书》:“三经新解未能遍阅,然尝鼎一脔,窥豹一斑,亦足见其大略矣。”

窥兵

kuībing

观兵;炫耀武力。《战国策·秦策三》:“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王充《论衡·答佞》:“苏秦约六国为纵,强秦不敢窥兵于关外。”窥兵:用兵进犯。 《荀悦纪·成帝纪三》:“赵有廉颇马服,秦不敢窥兵井陉 。”《后汉书·李固传》:“故羣俊竞至,名过齐桓,秦人不敢窥兵于西河,斯盖积贤人之符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今处之于内地,见其弱矣,方当窥兵郡县,为北边之害。

窥测方向

以求一逞

kuīcèfāngxiàng

yǐqiúyìchěng

暗地里探测方向,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总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孔子传》第二十章:眼下盘据费邑的公山不狃正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他早已不把定公和季桓子放在眼里。

窥觇

kuīchān

①暗中察看;探察。《韩非子·备内》:“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有邢建者,论说贼势,语最张皇,察其事情,颇似窥觇,今已于一所安置。《聊斋志异 新郑讼》张不敢入,但自短垣窥觇之。②觊觎。宋 柳师尹《王幼玉记》:“我发委地,宝之若金玉,他人无敢窥觇,于子无所惜。”

窥度

kuīduó

①暗中图谋。窥伺揣度。宋 叶适《潼州府修城记》:“然民离于兵久而膂力积销弱,地离于兵久而预防益简薄,及奸豪窥度,则不足支仓猝有事之用。”《后汉书·刘玄传》:“唯名与器,圣人所重。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海内望此,有以窥度汉祚。”②猜测。明 宋濂《七儒解》:“沉鸷寡言,逆料事机翼然、规然、幽然、漆漆然、逮逮然、察察然、猎猎然,千变万化,不可窥度。”《红楼梦 第三四回》:“那焙茗 也是私心窥度,并未据实。”

窥谷忘反

kuīgǔwàngfǎn

观赏到这(美丽的)山谷,流连忘返。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窥观

kuīguān

①暗中察看。东汉 班固《苏武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②观望。③谓识见狭小浅陋。

窥觊

闚覬

kuījì

犹觊觎。谓非分的希望或企图。窥伺希冀。《后汉书·袁绍传》:“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闚覬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宋书·袁顗传》:“而羣小构慝,妄生窥覬。”宋 欧阳修《论水灾疏》:“后唐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从荣后以举兵窥覬,陷於大祸,后唐遂乱。此前世之事也。”《明史·景王载圳传》:“载圳年少,左右怀窥覬,语渐闻,中外颇有异论。”

窥间伺隙

kuījiànsìxì

窥:暗中观察;伺:守候,等待机会。暗中观察,准备伺机采取行动。汉 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秦)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间伺隙,既并海内之后,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明 朱之瑜《与佐藤弥四郎书》彼谓衅皆由我,窥间伺隙,造此纷坛,亦理所应有也。

窥见一斑

kuījiànyībān

指只了解一二。《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关德栋《<山歌>序》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窥见一斑。

窥镜

kuījìng

①管道或罐(槽)壁上的透明部分,以便给出液面或液体流动的目视指示亦称“窥视孔”、“观察孔”。②安装并密接在炉子边上的一块耐高温透明材料(如云母),通过它可以看到炉内情况。③照镜子。《战国策·齐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窥瞰kuīkàn

俯视;张望;偷看。唐·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秘怀》之三:“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矙,招风揽火。”明·陆采《明珠记·授计》:“管教伊愁上添欢,悄低低怕有人窥瞰。”

窥帘

kuīlián

躲在帘后偷看。《聊斋志异 莲香》媪睹(桑)生名,故使燕儿窥帘志客

窥窃

kuīqiè

①伺机窃取。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清史稿·允禩传》:“就两人心术而论,覬覦窥窃,诚所不免。” ②偷看窃听。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并头儿眠,低声儿説,夜静也无人窥窃,有幽窗花影西楼月。” ③窥宋和窃玉。指男女私情。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且防男女同观,共闻褻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郑声宜放,正为此也。”参见“窥宋”、“窃玉偷香 ”。

窥窃神器

kuīqièshénqì

神器:帝位、政权。窥伺机会,窃取帝位。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为布告事:迩以袁氏背叛国家,窥窃神器。”

窥觑kuīqù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在傍,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虚实。”《平山冷燕》第三回:“此楼上供御书,系才女书室,闲人不得在此窥觑。如违,奏闻定罪。”

kuīshè

浏览;涉猎。汉 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关涉。南朝梁 沉约《神不灭论》:“人品以上,贤愚殊性,不相窥涉,不相晓解。”窥涉:犹涉猎。广泛阅读。北齐书·徐之才传》:“之才药石多効,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北齐书·封询传》:“询窥涉经史,清素自持,历官皆有干局才具,治郡甚着声绩,民吏敬而爱之。”

窥涉百家

kuīshèbǎijiā

窥涉:关涉,关系;百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窥伺

kuīsì

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他窥伺着,看谁将是今晚的受害者。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窥伺效慕

kuīsìxiàomù

窥:从小孔中偷看;伺:探察。偷看观察而仿效。唐·柳宗元《种树郭櫜驼传》:“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窥宋

kuīsòng

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战国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因以“窥宋”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宋已久,今冒雨相就。”

窥听

kuītīnɡ

偷看偷听。《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夫妻在房说话时……全不堤防有人窥听。”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渔父夫妇在林中时隐时现,男者间或出头窥听,俄复隐去。”

窥图

闚圖

kuītú

犹阴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於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汉书·刘歆传》:“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闚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儷汉舳,云屯冀马,闚图讯鼎,禋天类社。”李贤注:“闚图谓若刘歆图书改名秀。”

窥摇

kuīyáo

暗中扰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御史中丞李文会、右谏议大夫詹大方即奏卨(万俟卨mòqíxiè)黩货营私,窥摇国是。”

窥牖

kuīyǒu

从窗上向屋外看。《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窥牖小儿

kuīyǒuxiǎoér

窥牖: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指小偷。晋·张华《博物志 卷八》: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窥觎

kuīyú

伺隙图谋。《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晋书·袁瓌传》:“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今三虏窥觎,宜立长君,非大王不可。《魏书·高闾传》:“苛慝不生,上下无怨,奸巧革虑,窥觎絶心。”《资治通鉴 梁纪五》任城王(元)澄上表,以为“萧衍常蓄窥觎之志,宜及国家强盛,将士旅力,早图混壹之功。…”《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严边备以杜强邻之窥觎,走轺传以察远方之疲瘵。参见“觊觎”。

窥觎非望

kuīyúfēiwàng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窥窬

窥踰

kuīyú

亦作“窥觎”。亦作“窥踰”。①觊觎jìyú。三国魏 卫觊《金城太守殷君碑》:“乃敷权略,奬厉威信,猃狁率服,不敢窥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桂阳失图,窥窬神器。”吕向注:“窥窬,谓欲有篡逆之心也。”晋 刘琨《劝进表》方今踵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狡寇窥窬,伺国瑕隙,黎元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秦王(符)坚闻(慕容)恪卒,阴有图燕之计,欲觇其可否,命匈奴曹毂发使如燕朝贡,以西戎主簿郭辩为之副。《资治通鉴 唐纪十一》(魏征)对曰:“自周以来,皆子孙相继,不立兄弟,所以绝庶孽之窥窬,塞祸乱之源本,此为国者所深戒也。”《旧唐书·沉法兴传》:“是时, 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发展时期》:“荩诚既短于才,又不能开诚布公容纳各方意见,军政上根本动摇,致启奸人之窥窬。”参见“觊觎”②希求。南朝陈 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麟角。以此之外,何所窥窬。”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

窥欲

闚欲

kuīyù

非分希求;觊觎。窥伺的欲念。《汉书·王莽传上》:“孝哀皇帝即位,骄妾窥欲,姦臣萌乱,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僭坐。”《汉书·王莽传下》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足,窥欲非望。《后汉书·西羌传·滇良》:“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復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絶狂狡窥欲之源。”王符《潜夫论·实边》:“西羌北虏,必生闚欲,诚大忧也。”

窥园

kuīyuán


观赏园景。《汉书·董仲舒传》:“(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参见“目不窥园”。


岿

kuī

①高大屹立的样子:岿巍。岿然不动。②小山丛列。

岿然不动

kuīránbùdòng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同“嵬然不动wéiránbùdòng”。《淮南子·诠言》: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岿然独存

kuīrándúcún

形容经过变乱而惟一幸存的事物。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明·袁宏道《场屋后记·缑山》:“古迹皆荒,唯天后碑刻,岿然独存。”

kuī

①军人、消防人员等用来保护头的金属帽子:盔甲。钢盔。铝盔。②盔儿: 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子:白盔。帽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