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洞穴:石窟。狡兔三窟。窟窿。②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窟。魔窟。

窟臀kūtún

方言。屁股。《笑林广记 祭器》僧临终嘱其徒曰:“享祀不须他物,只将你窟臀供座足矣。”

窟穴

kūxuè

①土室。《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②泛指住所。宋 王禹偁《放言诗之四》:“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鲁迅《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等华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③特指隐士的住所。《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荀悦《纪·景帝纪》:“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④动物栖身的洞穴。王充《论衡·辨祟》:“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唐 杜甫《又观打鱼诗》:“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鱣鮪随云雷。”宋 苏轼《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⑤做窠;盘据。《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宋 朱熹《戊申封事》:“今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於其间。”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然户部胥吏,尽浙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间。”⑥多指坏人隐藏的地方。风水学术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其甚畏公议者,乃略能警逐其徒党之一二,既不能深有所伤,而终亦不敢明言以捣其囊橐窟穴之所在。⑦地道。《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衝櫓,家杂总,身窟穴中。”鲍彪注:“谓地道。”《新唐书·康承训传》:“勛(庞勛)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⑧指地域,方位。《史记·天官书》:“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

窟宅

kūzhái

①动物栖止的洞穴。唐 刘恂《岭表录异 卷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窟宅也。②指神怪的居处。明 袁宗道《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况石室风谷,近在封内,实仙人之窟宅,区中之奥境。③指坏人、匪类藏身盘踞的地方。《周书·文帝纪上》今便分命将帅,应机进讨,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④居住;盘踞。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kū I.

古同“”,洞穴:“公子光伏甲士于室中。”II.zhú ①(物在穴中)欲出的样子。②空。

 古同“窟”,洞穴。穿穴:“(舜)以其徒属地财,取水利……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冲起:“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堁扬尘。”

堀穴

kūxué

洞穴。《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战国策·楚策四》:“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矻矻:努力、勤劳的样子,如“终日矻矻”、“孜孜矻矻”。

矻矻

kūkū

辛勤劳作的样子。矻矻终日。矻矻金汤:辛苦经营,使其牢固不破。参见“孜孜矻矻”。

圙:蒙古语“库伦”的旧译,指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村镇名。例:内蒙古的“樊家圐圙”。

圐圙

kūlüè

蒙古语音译词,又译为“库伦”。意思是指土围墙。在河南陕北方言中,除了做“圆圈”、“范围”讲以外,还可以做动词。内蒙西部方言中,还有一个读法,其中,其中“圙”为二声,表示用细长的东西(如铁丝、藤条、树枝等)围起来的圈。也有动词的用法。如月晕,可以说“月亮四周有个圐圙儿”。圐圙囤子(读作kulundunzi),指农村一种用藤条编成的用来存储粮食等物品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