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 kū |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哭喊。哭泣。哭诉。哭腔。啼哭。长歌当哭。 |
哭哭啼啼 | kūkūtítí | 不停的哭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哭哭啼啼道:‘不知小人家主何事触犯老爷,被老爷射死?’” |
哭泣 | kūqì | 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他们在一起哭泣。《庄子·天道》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 |
哭丧着脸 | kūsāngzheliǎn |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金光亮一个人跪在老地主的坟前,哭丧着脸开始了他的祭祖仪式。” |
哭天喊地 | kūtiānhǎndì | 对着天地痛哭喊叫。形容极其悲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说完在罗刹女肚子里连踢带打,痛得罗刹女面色苍白,哭天喊地,在地上乱滚。”余华《活着》:“伤号疼的嗷嗷乱叫,哭天喊地的叫声是一长串一长串响过来。” |
哭天抹泪 | kūtiānmǒlèi | 形容哭哭啼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王朔《给我顶住》:“你要有志气,别到时哭天抹泪地好像我是陈世美。” |
哭笑不得 | kūxiàobùdé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鲁迅《伪自由书 止哭文学》否则咬着了辣椒,哭笑不得的时候,我不能负责。 |
哭眼擦泪 哭眼抹泪 | kūyǎncālèi kūyǎnmǒlèi |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好听的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再说大喜的事,这么哭眼擦泪的,是为什么呢?” |
刳 | kū | 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刳木为舟。刳心(道教指澄清内心的杂念)。《聊斋志异 崔猛》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刳腹流肠;(李)申妻亦裸尸床下。宋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
刳剥 | kūbāo | ①谓剖腹割皮。《汉书·王莽传 中》:“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三国魏 曹植《神龟赋》:“感白灵之翔翥,卒不免乎豫且。虽见珍于宗庙,罹刳剥之重辜。”②指杀戮。宋 赵令畤《侯鲭录 卷六》:“因读禅月有怀王慥 使君诗云:‘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俊做梯媒’令人叹息,古已如此。” |
刳肝 | kūgān | ①剖挖肝脏。《后汉书·董卓传论》:“夫以刳肝斮趾之性,则羣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縉绅,遟疑陵夺,尚有盗窃之道焉。”李贤注:“刳,剖也。斮,斩也。紂刳剔孕妇,剖比干之心,斮朝涉之脛。”②喻尽陈肺腑之言。唐 韩愈《过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黄节《怀哲夫却寄诗》:“搜怀欲尽无多意,将纸刳肝恐未传。” |
刳肝沥胆 | kūgānlìdǎn | 犹言披肝沥胆。喻竭诚相见。宋·司马光《辞修起居注第五状》:“烦读圣听至于四五,刳肝沥胆,盈卷溢幅。” |
刳精鉥心 | kūjīngjiūxīn | 极言用心劳苦。当代·殷谦《天廷秘传》:“天斗闻之,大喜,赞而曰:‘为师开创三界,刳精鉥心,今大功告成,此皆乃汝之功也,为师心甚慰之。’ |
刳精呕血 | kūjīngǒuxuè | 极言用心劳苦。同“刳精鉥心”。 |
刳木 | kūmù | 剖凿木头(用以做舟)。《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孔颖达疏:“舟必用大木刳凿其中,故云刳木也。唐 皎然《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聊斋志异 晚霞》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 |
刳胎 | kūtāi | 剖挖孕妇胎儿。班固《白虎通·礼乐》:“斮涉刳胎,残贼天下。《资治通鉴 梁纪三》魏主(宣武帝)将屠李氏,中书令崔光谏曰:“李氏方妊,刑至刳胎,乃桀、纣所为,酷而非法。请俟产毕,然后行刑。”从之。宋 苏轼《诅楚文 诗》:“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苻生)即位未几,后妃、公卿已下至于仆隶,凡杀五百余人,截胫、拉胁、锯项、刳胎者,比比有之。 |
刳胎焚夭 刳胎杀夭 | kūtāifényāo kūtāishāyāo |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战国策·赵策四》臣闻之,有巢毁卵,而凤凰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 |
刳剔 | kūtī | 剖杀,割剥。削除,铲除。《封神演义 第一回》直谏剖心尽焚炙,孕妇刳剔朝涉歼。 |
刳心 | kūxīn | ①道教语。谓摒弃杂念。《庄子·天地》:“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郭象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刳而去之。” 成玄英疏:“刳,去也,洗也。”宋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述志》:“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羊邹悲峴首。”②挖出心脏,表示忠心。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前蜀 杜光庭《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内族外亲,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号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代议然否论》:“震旦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 |
刳心雕肾 | kūxīndiāoshèn | 犹言刻骨铭心。表示强烈的情感。 |
刳形去皮 | kūxíngqùpí | 谓忘却形体和家国,而任乎自然。《庄子·山木》:“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於无人之野。”郭象注:“刳形,欲令无其身,忘其国,而任其自化也。”成玄英疏:“刳形,忘身也。去皮,忘国也。” |
刳磔 | kūzhé | 古代酷刑。剖腹并分解肢体。《宋史·庞籍传》:"籍晓律令,长于吏事。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及为相,声望减于治郡时。" |
刳脂剔膏 | kūzhītīgāo | 喻残酷地剥削。在旧社会,由于地主豪绅无休止的刳脂剔膏,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