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计量劳动果实。引申义:(根据帐本记载,对实收果实数量进行)考核、核验引申义:赋税。征税。酒课。课息。说明"课"也是古代专门负责考核工作成果的办事机构,或负责征税的税务机关。""也是专门讲授考核业务知识或税务知识的学习班。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的也。《聊斋志异 大男》何(昭容)悉优容之,亦不忍课其勤惰。②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指导。课租,课税。课役《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聊斋志异 黄英》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③劝课。鼓励与督责。《晋书 符坚载纪上》坚以境内旱,课百姓区种。“课后宫,置典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庭。”④教学科目,教学时间。迷信占卜的一种:参见“起《封神演义 第十六回》你与我起一课,如准,二十文青蚨;如不准,打几拳头,还不许你在此开馆。

课殿

kèdiàn

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资治通鉴·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课下下曰殿。”《金史·循吏传·赵重福》:“岁饥,民煮卤为盐卖以给食,盐官往往杖杀之。重福曰:‘宁使课殿,不忍杀人。’”

课调

kèdiào

征收赋税。《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税,颂声作矣。《魏书·辛雄传》:“请事五条……三言课调之际,丰俭有殊,令州郡量检,不得均一。”

课督

kèdū

①督责;督促。《后汉书·樊宏传》:“准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朞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员外散骑侍郎东海奚显度,亦有宠于世祖(刘宋孝武帝)。常典作役,课督苛虐,捶扑惨毒,人皆苦之。《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其令畿内严加课督,惰业者申以楚挞,力田者具以名闻。明 郑仲夔《耳新·经国》:“筑塘时,与匠作同甘苦,课督有法。”②特指督促交纳赋税。宋 沉括《同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文思副使兼御史大夫赵君墓志铭》:“州县课督惨刻,民有自相儥卖或为盗山泽间。”

课读kèdú

①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镜花缘第十六回》年老衰残,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无以糊口,惟有课读几个女学生,以舌耕为业。清 昭槤《啸亭续录·张夫子》:“公独处萧寺中,聚徒课读。”②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纪太傅听説无法,便留纪望唐一人课读,打算给纪献唐另请一位先生,叫他兄弟两个各从一师受业。”

课笃kèdǔ

课督。篤,通“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篤,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王利器集解:“篤读为督。

课额

kèé

赋税的数额。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谠论》一年之内,国家预得江、淮、荆湖三路卖盐课额。《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时议经理河南、淮、浙、江西民田,增茶、盐课额。(刘)正极言不可。明 王冕《伤亭户 诗》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清史稿·食货志四》请自乾隆五十七年始,凡山西、陕西、河南课额,在于三省引地百七十二属地丁顶下摊征。

课功

课工

kègōng

①考核功绩。《汉书 王莽传》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宋 王安石《酬吴季野见寄 诗》:“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明 张居正《辞考满加恩疏》:“窃惟该部所奏,乃课功常。臣之所处,则值事之变而酌礼之中,非可以常概论者也。”②监督做工。清 黄之隽《水碓 诗》:“溪女鬓插山花红,列坐臼jiù旁如课功。从容揎袖簸扬毕,劳逸不与吾乡同。”《聊斋志异 吕无病》既而课工,惰者鞭挞不贷,众始惧之。

课金kèjīn

①赋税的金额。明 沉德符《野获编·司道·方印分司》:“以两淮课金为天下最,特隆体貌,遴才品最高者任之。”②占卜的酬金。《西游记第十回》:“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清 李渔《凰求凤·假病》:“话已説完,把课金见赐了。”

课吏

kèlì

考核官吏的政绩。考功课吏。《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唐 元稹《授萧佑兵部郎中制》:“课吏陟明,诞若攸职。”《官场现形记 第五七回》话说湖南抚台本想借着这回课吏,振作一番,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

课厉

kèlì

亦作“课励”。督促勉励。《晋书·孝友传·颜含》:“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宋书·南郡王义宣传》:“义宣至镇,勤自课厉,政事修理。”《资治通鉴 宋纪八》(刘)义宣至镇,勤自课厉,事亦修理。唐 柳宗元碑阴文:“农事课励,厚生克勤,征赋首人,而其人益赡。”

课利

kèlì

定额的赋税。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如阙课利,依条科责者。"《宋史·职官志三》:"曰房地,掌诸州楼店务房廊课利,僧道免丁钱及土贡献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夏,四月,甲申,减荆南、潭、朗州死罪囚,流以下释之,配役人放还;蠲三年以前逋税及场院课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至于钱粮,亦只据所入课利,养赡官兵。

课试

kèshì

①考核官吏的政绩。《韩非子·亡征》:“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 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②考试。《后汉书·顺帝纪》:“年四十以上课试如孝廉科者,得参廉选,岁举一人。” 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近岁乃始教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 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按月出题课试,所出之题务须有裨时务,如铁路、轮船之事。”《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岁满课试,拜官有差。

课筒kètǒng

起课(占卜的一种)用的签筒。《水浒传第一○二回》:“那李助问了王庆姓名,将课筒摇着。”《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那芳兰,拿了课筒,来至帘内。”

课效

kèxiào

考核其效果。《后汉书·律历志中》设清台之候,验六异,课效觕密,《太初》为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九》朕(宋理宗)临御十有六载,愿治徒勤;责成二三大臣,课效犹邈。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故一切因革事宜,贵定之于始。始法既定,而按程课效,则游刃有馀矣。

课业

kèyè

功课,学业;攻读学业。明 吴海《送林生赴延平学正序》:“独学正职掌规矩,学録职程课业,无有司之事,专行其教。”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沂水某秀才,课业山中。夜有二美人入,含笑不言。

课语讹言

kèyǔéyán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课责

kèzé

考课督责。 唐 刘知几《史通·忤时》:“比者伏见明公,每汲汲于劝诱,勤勤于课责,或云:‘坟籍事重,努力用心。’或云:‘岁序已淹,何时辍手?’”唐 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亦宣谕德令,课责侍臣,或赏其尽规,或让以容默。”《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陆贽曰:此义士所以痛心,勇夫所以解体。可谓课责亏度矣。

课制

kèzhì

指赋税。《后汉书·宋均传》:“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穽,除削课制。”

课子

kèzǐ

①在二税未定地区征收的临时性赋税,以谷物为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壬寅,蠲两淮归正人撮收课子。②督教儿子读书。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辰玉辛丑授官后,即奉差归里,日惟课子,每命一题,辄自作一首。③锞子。课,通"锞"。金银小锭。《捻军歌谣·你要不拿咱不要》又掏金,又摸银,元宝课子往外撂。

课嘴撩牙

kèzuǐliáoyá

搬唇弄舌。课,用同“嗑”。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课最

kèzuì

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襁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说课最为。”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刘永图)以事归,宿留上海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kè I.

①昆虫、鸟兽的巢穴:窠巢。狗窠。唐 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借指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抛却山中诗酒窠”。③窠子。私娼的俗称:南街又占着窠子卓二姐,名卓丢儿,包了些时,也娶来家做了第三房。II.参见 kē。

专指雌性的马和骡:马。《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君(指宋繇)当位极人臣,李君终当有国家,有骒马生白额驹,此其时也。

锞子:小块的金锭或银锭。参见“纸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