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 | kē | ①棵儿(kēr):植物的大小,如“树棵儿很大”,“拣棵儿大的菜拔”。②量词,用于植物:一棵树。一棵草。几棵白菜。 |
稞 | kē | 青稞,大麦的一种。 |
颗 | kē | ①小而圆的东西:颗粒。②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三颗珠子。 |
颗粒归仓 | kēlìguīcāng | 指一颗粮食也要收到粮仓里。表达不糟蹋粮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
颗粒无存 | kēlìwúcún | 颗粒:一颗一粒。指粮食没有存货。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船上米粮,都被劫得颗粒无存,如今饿的头晕眼花,哪有气力还去拿篙弄柁?” |
颗粒无收 | kēlìwú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叶圣陶《地动》:“入秋大雨四十天,田中颗粒无收。” |
窠 | kē I. | 鸟兽昆虫的窝:狗窠。蜂窠。鸟在树上做窠。II.参见kè。 |
窠臼 | kējiù | ①指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出处《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众人一齐动手,乒乒乓乓将遮堂乱打,那遮堂已是离了窠臼的,不消几下,一扇扇都倒下去。”②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老套子。跳出前人窠臼。参见“不落窠臼”。宋 朱熹《答许顺之书》:“此正是顺之从来一箇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岂自以为是之过耶?”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於盗袭窠臼。”③喻指地狱,牢笼。明 屠隆《昙花记·祖师说法》:“万人坑里,打破疑团,纔喜得离窠臼;千丈崖颠,踢翻筋斗,这遭永脱轮回。”明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七》:“所以释氏自家,也把做石火电光相拟,稍为俄延,依旧入人欲窠臼。”。 |
窠名 | kēmíng | 款目;条项。宋 朱熹《戊申封事》臣闻虞允文之为相也,尽取版曹岁入窠名之必可指拟者,号为岁终羡馀之数,而输之内帑。宋 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国家经常,皆用供亿;州县财赋,各有窠名。《宋史·食货志上二》漕计合收窠名,有丁盐、坊场课利钱……岁入不过一万五千馀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今钞盐窠名已尽行除放,州县只是搬卖一色;岁计纲须今置场出卖,不得科抑于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休兵后,秦桧取户部窠名之所取者尽入此库。 |
髁 | kē | 骨头上的突起,多在骨头的两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