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
| jùn | ①山高而陡:高峻。险峻。峻峭。峻拔。②高大:峻德。峻节。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③严厉苛刻:峻刻。峻厉。严峻。严刑峻法。《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隋书 帝纪卷二高祖杨坚下》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④增高,加高;升迁,高升。《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从《周易》设险之义。如:峻用(提拔任用);峻除(升迁);峻擢(高升);峻迁(高升;升迁);峻登(高升) |
峻阪盐车 | jùnbǎnyánchē
| 比喻能人老迈,难负重任。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茅盾《题高莽为我所画像》诗:风雷岁月催人老,峻阪盐车亦自怜。 |
峻补 | jùnbǔ | 用强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称。如产後亡血,用十全大补汤;峻补元阳用参附汤之类。 |
峻辞 | jùncí | ①严正的言词。明 屠隆《昙花记·礼佛求禳》:“因南郊一见,蓦然起意,要娶我二人,峻辞正色以却之。”清 周亮工《张林宗先生传》:“郡邑亦徵请恐后,先生皆峻辞拒之。”②严加拒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连城凄然,无所为计,转谋(乔)生。生又哀顾。顾难之,峻辞以为不可。” 《聊斋志异 小翠》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慰我迟暮。”女峻辞不可。 |
峻德 | jùndé | 大德。高尚的品德。厚泽;大恩。《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郑玄注:“峻,大也。”按,《尚书·尧典》作“克明俊德”。明 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至於宽仁峻德,优遇旧勋及宠异文学侍从之臣,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清史稿·礼志五》:“窃谓唯圣可扬峻德,唯祖可显隆功。” |
峻急 | jùnjí | ①严酷;严厉。晋 干宝《搜神记卷八》:“时吴政峻急,莫敢宣也。”宋 苏辙《乞放市易欠钱状》:“元丰中,朝廷催理欠负极为峻急。”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苏报被封后,余与陈独秀继创国民日日报以善其败。但论调之舒缓,即远较苏报之峻急有差。”②严正急躁。《北史·阳休之传》:“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明 陶宗仪《辍耕录·贤孝》:“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 清 唐甄《潜书·悦入》:“予,蜀人也,生质如其山川,峻急不能容,而恒多忧恚。”③湍急。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宋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尝观考工记:‘善沟者水囓之,善防者水淫之。’盖谓上水湍流峻急,则自然下水泥沙囓去矣。”路翎《王兴发夫妇》:“那边,下面是一道细小的,峻急的溪流。” |
峻极 | jùnjí | ①《礼记·中庸》:“发育万物,峻极於天。”郑玄注:“峻,高也。” 孔颖达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后以“峻极”谓极高。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嵩岱不託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太山者但嗟其峻极。”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西望双峯峻极,氤氲云表者,大明山也。”②谓极为陡峭。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久之别,已下午,遂从右上,小径峻极,令其徒偕。”③形容书法的劲挺峭拔。《宣和书谱·张顗》:“公权之学出於颜真卿,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议者以谓如惊鸿避弋,饥鹰下鞲,盖以言其风骨峻极,而少和淑之气焉!”④古寺院名。在 嵩山 。 宋 梅尧臣《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诗》:“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幘。” |
峻拒 | jùnjù | 严厉拒绝。他不是不想加以峻拒,而是无法不被对方威仪震慑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帝(宋高宗)意坚甚,往往峻拒之(金使乌陵阿思谋),或至于震怒。 |
峻岭 | jùnlǐng | 连绵的高山。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明 刘基《过闽关诗》:“峻岭如弓驛路赊,清溪一带抱水斜。”清 徐翔鵾《普安道中诗》:“横穿峻岭几千丈,直下危峰数十盘。” |
峻命 | jùnmìng | 大命。指天帝或帝王的命令。《礼记·大学》《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於殷,峻命不易。郑玄注:“天之大命,得之诚不易。”《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缅维峻命不易,创业尤艰。 |
峻折 | jùnshé | ①陡峭曲折。宋 余靖《西山行程记》:“行二十里,有梅岭,山岭峻折。”②严加斥责。《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
峻急 | jùnjí | ①严酷;严厉。严正,急躁。《北史·阳休之传》:"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宋 苏辙《乞放市易欠钱状》:"元丰中,朝廷催理欠负极为峻急。"《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一》于是行移峻急,所过州县,皆以兵甲防送,不得稽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催科峻急而农民怨,关征苛察而商旅怨。明 陶宗仪《辍耕录·贤孝》:"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②湍急。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
峻整 | jùnzhěng | ①高峻整饬。《宋书·武帝纪上》:“循广州守兵,不以海道为防,是月,建威将军孙季高乘海奄至,而城池峻整,兵犹数千。” 唐 柳宗元《南岳云峰和尚塔铭》:“礱石峻整,植木蓊茂,凡衡山无与为比者。”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阔。”②严肃庄重。《世说新语·品藻》“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资治通鉴 晋纪十二》(庾)亮风格峻整,善谈老、庄,帝器重之,聘亮妹为太子妃。刘孝标 注引 南朝宋 檀道鸾续晋阳秋:“坦之雅贵有识量,风格峻整。”《新唐书·王璠传》:“仪宇峻整,著称于时。” 明 李东阳《傅公墓志铭》:“诗文峻整有格,书法亦遒美为时所重。”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三》:“陶文毅公,丰裁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廷对亦然。” |
峻擢 | jùnzhuó | 高升。宋 苏轼《答王商彦书》来岁科诏,竚闻峻擢,以尉愿望。《续资治通鉴 陈纪二》陛下(宋理宗赵昀)悟已往而图方来,昨以直言去位者亟加峻擢,补外者早与召还,使天下知陛下非疏远正人,非厌恶忠言,一转移力耳。明 沈德符《野获编·词林·从龙外迁》历朝从龙旧臣,俱峻擢台阁,惟宣宗登极,恩最为凉薄。 |
竣 | jùn | 事情完毕:竣事。竣工。完竣。大功告竣。 |
竣事 | jùnshì | 了事;完事。宋 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三昼夜即竣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吾(孟珙)选精骑疾驰,不十日可竣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钟生》次日,草草竣事,立时遂发。 |
浚濬 | jùn | ①疏通,挖深:疏浚。浚河。浚泥船。《孟子·万章上》使浚井,出,从而揜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知镇江司马伋言用石修砌湖闸门,浚海鲜河,使船有舣泊之所。②深:浚哲(深沉而有智慧)。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③掘取,榨取。《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 |
浚池 | jùnchí | 深池。文选·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浚池,佩长洲之茂苑。吕延济注:浚,深也。吴有朝夕池,谓潮水朝盈夕虚,因为名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臣闻高城浚池,深居邃禁,帝王之藩篱也。明 徐渭《海樵山人新构·曲池》诗:浚池叠青山,山色落池里。 |
浚川 | jùnchuān | 疏通河道。《史记 太史公自序》维禹浚川,九州攸宁。 |
浚谷 | jùn’gǔ | 濬谷:深谷。晋 陆机《招隐诗》:“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晋 陆云《逸民赋》:“蒙玉泉以濯髮兮,临濬谷而投簪。”《晋书·谢安传》:“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濬谷。”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明刘基《郁离子·天道》:“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
浚湍 | jùntuān | 急湍。晋 郭璞《巫咸山赋》:“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笼,幽蔚隐蔼。”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
埈 | jùn | ①古同“峻”。②古亭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大荔县。 |
葰 | jùn | 大:“实叶葰楙”。 |
鵕 | jùn | ①古同“鵔”。原名“鼓”,是烛阴之子,和父亲一样是人面龙身之神(也有说法称其人面马身、长有蓝色羽毛)。传说鼓生性阴险,和另一名叫做“钦 丕鸟”的神一起谋杀了名叫“葆江”的神。由于犯了天条,两个都被处死。鼓的怨恨转世成为叫做“鵕”的怪鸟,外形象枭、脚为红色、身体黄色、头部白色,鸣叫的声音象天鹅。鵕的出现预示着旱灾的发生。②通“屣xǐ”,鞋子。《史记 孝武本纪》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鵕耳。” |
鵔 | jùn | 赤雉,即“锦鸡”。《玉篇》鸟状如鸱,赤足,直喙,黄文。《正字通》鸟似凤有光彩。李彤曰:鵔䴊,神乌,飞光竟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