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ùn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

郡丞

jùnchéng

郡守的副贰。《晋书 元帝纪》罢御府及诸郡丞,置博士员五人。

郡公

jùngōng

爵名。晋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明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晋书 宣帝纪》弟(司马)孚表陈先志,辞郡公及韫辌车。《晋书·王沉传》:“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郡公》:“后光武建武十三年以土无二王,爵不过公,於是以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功臣悉为公。晋始曰开国郡公也。”

郡国

jùn’guó

郡和国的并称。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晋书 武帝纪》:“是岁,凤皇六、青龙十、黄龙九、麒麟各一见于郡国。”“(泰始)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

郡侯jùnhòu爵名。晋武帝封羊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历代因之。金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公之下。元与金同,明以后废。一郡之长,知府。《西游记第八七回》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连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闽 徐夤《寄僧寓题诗》:“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

郡寄

jùnjì

谓作郡太守。《宋史·黄洽传》艺祖惩藩镇偏重之失,不欲兵民之权聚於一夫之手。今使主兵官兼郡寄,是合兵民权为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练达民事,可任郡寄。宋 陆游《会庆节贺表》之二:兹膺郡寄,復在王畿。

郡界

jùnjiè

亦作“郡堺”。谓郡治范围之内。《后汉书·袁閎传》:“(閎)父贺,为彭城相。閎往省謁……既而辞去,贺遣车送之,閎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宋史·褚湛之传》:“孝建元年,为中书令,丹阳尹。坐南郡王义宣诸子逃藏郡堺,建康令王兴之,江寧令沉道源下狱,湛之免官禁錮。”

郡马

jùnmǎ

民间流传的称呼,并非正式的称谓。是由公主之驸马演变而来,一般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其夫婿称之为郡马。宋·欧阳修《归田录 卷二》:“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马。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宋·袁文 《瓮牖闲评 卷三》:“驸马者,天子之壻也,以副马给之,故称驸马。不知所谓郡马、县马者何义?”

郡守

jùnshǒu

①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本系武职,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汉书 王莽传》诸刘为郡守,皆徙为谏大夫。《晋书 宣帝纪》赐以谷帛牛酒,敕郡守典农以下皆往会焉。《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寻监西江督护、高要郡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丙申,命检正都司官详定郡守所上利病以闻。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公(袁可立)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②旧时知府的别称。明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

郡亭

jùntíng

杭州满陇桂雨公园内有三座亭,分别安置于山顶、山腰及后山幽静处。由于满陇以“桂”闻名,园区设计又是妙借《三海经》中桂月传说,因此,园中景观命名皆与桂月有关。这三处亭子被分别命名为:郡亭、水月亭、桂子亭。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郡下

jùnxià

谓郡守所在地。晋 陶潜《桃花源记》:“(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説如此。”

郡县

jùnxiàn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战国策·燕策》给贡职如郡县。《史记·陈涉世家》郡县苦秦吏。《晋书 武帝纪》十二月,罢农官为郡县。晋 李密《陈情事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定东南郡县。

郡庠

jùn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元 王恽《谒武惠鲁公林墓》诗:“清秩铨华省,羣英萃郡庠。” 《聊斋志异 凤仙》刘赤水,平乐人,少颖秀。十五入郡庠。参见“邑庠”

郡邑

jùnyì

府县。郡与邑。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唐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唐 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三》今天下郡邑被灾者众,国家经费若此之繁,帑藏空虚,生民凋瘵,此正更新百度之时也。

郡斋

jùnzhāi

郡守起居之处。唐 白居易《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唐 韦应物有五言古诗,名《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清 赵翼《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

郡主jùnzhǔ

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明代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水浒传第九十八回》话说邬梨国舅令郡主琼英为先锋,自己统领大军随后。《三国演义 第五十五回》(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既然肯顺刘备,必同心而去。所追之将,若见郡主,岂肯下手?”

jùn

①拾,捡。如:捃刀(拾取麦穗的农具);捃拾(拾取;收集);捃收(收集)指收集材料以打击别人。引申指弹劾。如:捃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捃诬(搜罗材料加以诬陷)《资治通鉴 后晋纪三》闽王王曦遣亲吏业翘监建州军,教练使杜汉崇监南镇军,二人争捃(王)延政阴事告于曦,由是兄弟积相猜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今闻(苏)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②取。如:捃采(采集);招摭(采取;采集;拾取当道者之言隋声附和);捃摘(采集,摘取)。《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知韶州者疾主簿,捃其罪,无所得,唯得与(余)靖接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内外台弹劾,并须审实,毋捃细故,潜发阴私。

捃采

捃採

jùncǎi

采集。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张华 ……好观秘异图纬之部,捃采天下遗逸。”《周书·明帝纪》:“又捃採众书,自羲农以来,讫於魏末,敍为世谱,凡五百卷。”

捃拾

jùnshí

拾取;收集。《东观汉记·范丹传》:“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唐元稹《高釴授起居郎制》:“富有文章,优於行实,捃拾匡益,殆无阙遗。”《资治通鉴 后梁纪六》张承业在晋阳闻之,诣魏州谏(晋王李存勖)曰;“吾王世世忠于唐室,救其患难,所以老奴三十余年为王捃拾财赋,召补兵马,誓灭逆贼,复本朝宗社耳。”杨刚《读》:“往往流于捃拾故事,编凑印象的半真半假之途。”《资治通鉴 后晋纪一》张延朗曰: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库财之外捃拾以供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又,庶官所掌之务,多不修举,而捃拾它局利害,以图进身。

捃摭

jùnzhí

①采取,采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周书·儒林传·熊安生》:“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资治通鉴 随纪二》(王)劭前后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众,又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捃摭佛经,回易文字,曲加诬饰,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余为捃摭其文,附以説解,令吏士有所取法焉。”②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宋 苏轼《与郑靖老书之四》:“某见张君俞,乃始知公中间亦为小人所捃摭。”《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八》(刘)挚亦言:“(赵)子几捃摭贾蕃,欲箝天下之口,乞案其罪。”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窦群》:“羣等怨,遂捃摭吉甫阴事告之。” 

jùn

美玉。珺,多用於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