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 jūn | ①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子”)。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作及物动词表示奉或敬为君王。《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礼记·檀弓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②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③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④主宰。作动词可表示“统治”。 《庄子·德充符》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⑤作动词:当君主对待。唐 韩愈《原道》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
君侧 | jūncè | 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唐 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参见“清君侧”。 |
君臣 | jūnchén | ①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庄子·德充符》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宋书 本纪武帝上》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②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吴金害了个寒症,陈小四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吴金死了。”③指主食和副食。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君臣佐使”。 |
君道 | jūndào |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蔡邕《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晋书 景帝纪》夫然,故君道明于上,兆庶顺于下。宋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明 李贽《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
君侯 | jūnhòu | ①秦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吕不韦,不韦封文信侯,为秦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 ②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三国魏 曹丕《与锺大理书》:“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宋 姜夔《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丞相称君,本沿战国之制:田文相齐封孟尝君,苏秦相 赵封武安君是也。至如谢万谓王述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李白与韩荆州书,亦曰君侯,此则非列侯为相者。盖自以来,君侯为贵重之称,故口语相沿,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 |
君家 | jūnjiā | ①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唐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②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
君贶 | jūnkuàng | 君王的赐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明 吾邱瑞《运甓记·翦逆闻丧》:“只图个数行露布酬君貺,反阻却几点星稀省母傍。” |
君临 | jūnlín | ①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君临天下。君临一切。《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朕君临宇县,十有九年,未能使百姓安乐,刑措不用。《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朕君临区宇,属当浇末,轻重之典,在政未康,小大之情,兴言多愧。②来临。在黑暗君临的前一刻,整个世界显得那样静谧。 |
君临天下 | jūnlíntiānxià | 通常形容帝王将相,指一个人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尊位。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资治通鉴唐记十三》陛下君临天下十有七载,以仁恩结庶类。宋德富《简明大众中国通史,第八十四篇》李隆基回答说:“相王生性淡泊,从来不把世事放在心上,即使他已经君临天下,还要把帝位让给别人,何况当今天子乃相王亲哥哥的儿子,他又怎么肯取而代之呢!” |
君门 | jūnmén | 犹宫门。亦指京城。三国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新唐书·刘蕡传》君门万重,不得告诉,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唐 顾况《宫词》“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前蜀 韦庄《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诗: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唯君门非笑哭之所,宜重杖遣之。《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十》万里君门远,乘舆蓦地逢,天颜有喜亲承奉。 |
君命 | jūnmìng | 君王的命令;君王的使命。《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酖之。”《孙子·九变》:“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孟子·万章下》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宋 梅尧臣《送李密学赴亳州诗》:“譙郡君命重,苦县祖风殊。” 清 昭槤《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此相公祸福关头,使光平不亲至,何以归报君命?” |
君命无二 | jūnmìngwúèr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
君迁 | jūnqiān | 果木名。又称君迁子、黑枣、软枣、羊矢枣。树冠圆形,叶互生,椭圆,夏季开花,色淡黄或淡红。北周 庾信《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
君亲 | jūnqīn | 君王与父母。亦特指君主。《旧题 李陵答苏武书》:“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汉书 王莽传下》《春秋》之义,‘君亲毋将,将而诛焉。’《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夫保己遗名,以安君亲,孰与危辱?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臣子失礼於君亲之前,幼贱悖慢於耆宿之坐。”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荷君亲终始之分,近古殊无;守宫闕宗庙之司,非才莫可。”清 傅鼎铨《忆剑诗》:“陵社沉沦伤北极,孤提一剑答君亲。” |
君人 | jūnrén | ①为人之君;统治人民。《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②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尔虽冲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
君辱臣死 | jūnrǔchénsǐ |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
君山 | jūnshān | 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湖(洞庭湖)中有君山 …… 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唐 李白《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唐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宋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宋 戴复古《柳梢青 岳阳楼》:“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
君王 | jūnwáng | 古称天子或诸侯。《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为人不忍。君王与沛公饭。唐 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梨花颂》:“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
君长 | jūnzhǎng | 君主;部落的首领。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之酋长。《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晋书 武帝纪》于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 |
君子 | jūnzǐ | ①“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指有道德修养的人。《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诗·小雅·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将帅;小人:士兵)《论语·为政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三国蜀 诸葛亮《戒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车马衣服僭同王者,官齐君子,为籓国列卿,伤风败俗,有尘圣化。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②对别人的尊称。唐·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明·顾炎武《复庵记》君子登山。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同社诸君子。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子之后。③可作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毛传:“素,空也。” 陈奂传疏:“今俗以徒食为白餐。餐,犹食也。④旧时妻对夫之称。《晋纪总论》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 |
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 | jūnzǐbàochóu shíniánbùwǎn |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时机成熟再说。范雎蔡泽列传记载,秦王三十六年,范雎被人陷害,魏齐疑他谋反,将他打的半死。于是范雎离开自己的家乡游说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杀掉魏齐。 |
君子不器 | jūnzǐbùqì | 《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
君子动口不动手 | jūnzǐdòngkǒubùdòngshǒu | 指君子只用口来说理争辩,而不以拳头相向鲁迅 《呐喊·阿Q正传》:“‘君子动口不动手!’ 阿Q 歪着头说。”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地还是要有两条,君子动口不动手,第一条;第二条,小人要动手,老子也动手。” |
君子固穷 | jūnzǐgùqióng |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鲁迅《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
君子好逑 | jūnzǐhǎoqiú | 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现指男子追求佳偶。好hǎo配偶。《诗经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玉凤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玉郎他竟不肯‘君子好逑’。” |
君子绝交 不出恶语 | jūnzǐjuéjiāo bùchūèyǔ | 又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史记 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於君子矣。《颜氏家训》卷四《文章》: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自春秋已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矣;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战国策·燕策》也有收录乐毅之语,“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意思是:有修养的人与人之间断绝来往的时候,是不会说不好听的话的。说明品格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绝交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因此不会怀恨在心,事后仍然会与对方保持一贯的君子风度。《三国志·刘封传》记述孟达投靠曹操时给刘备写信,无奈地说:“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
君子儒 | jūnzǐrú | 君子式的儒者。儒,为古代学者的通称。《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文中子·周公》:“或问宇文俭,子曰:‘君子儒也。’”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惟太保府君志为君子儒,以明经居上第。”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老相公,飞卿他是君子儒,有何罪将他吊起来。” |
君子三戒 | jūnzǐsānjiè | 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壮年时戒争斗;老年时戒贪图。《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 jūnzǐtǎndàngdàng xiǎorénchángqīqī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清除,洗涤。坦荡:形容率真无杂念,心神安宁的样子。戚戚: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表示忧惧;忧伤的样子。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
君子协定 | jūnzǐxiédìng |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他事先征求了资产阶级的意见,和资产阶级订了君子协定,却没有向中央报告。”王朔《顽主》:“我们不是有君子协定在先,任人唯贤,因材施教。” |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 jūnzǐyìyán kuàimǎyìbiān | 比喻做事做人一言为定,决不反悔。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 jūnzǐyīyán sìmǎnánzhuī |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常用在承诺之后,表示说话算数。《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明·徐田臣《杀狗记·谏兄触怒》:“今日一语轻交,他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君子之交淡若水 | jūnzǐzhījiāodànruòshuǐ | 又:君子之交淡如水。成语,君子之间因心怀坦荡,所以无须存有戒备之心。不用讲究太多礼节及客套语,不用太过谦卑。可以轻松自然,心境如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莙 | jūn | 水藻的一种。可食。 |
莙荙菜 | jūndácài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菱形,有长柄,花绿色。叶子嫩时可以吃。 |
鲪 | jūn | 鱼,身体长而侧扁,口大而斜,牙细小,尾鳍呈圆形。生活在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