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é I

①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视觉。觉察。②醒悟: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③作及物动词表示启发。《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④睡醒。《说文》觉,悟也。从见,学省声。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庄子·齐物论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汉书·邓通传》觉而之渐台。II.jiào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觉。睡了一大觉。

觉道

juédào

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佛教指成佛正觉之路。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掛冠去,觉道资无穷。”②犹觉得。《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玉娘也十数夜未睡,觉道甚劳倦。”《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觉人觉世

juérénjuéshì

指启发世人觉悟。清 郑燮《<道情>序》:“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觉悟

juéwù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寤

juéwù

亦作“觉悟”。睡醒。《史记 项羽本纪》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东观记·冯异传》:“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后汉书·冯异传》作“觉悟”。《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 式怳然觉寤,悲嘆泣下。”

jué

欺诈;诡谲:怪异。形容人的性情怪异多变。①诡诈。《论语》晋文公谲而不正。《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超闻之,大怒,赵衢因谲说超,使自出击之。超出,衢与梁宽闭冀城门,尽杀超妻子。《资治通鉴 魏纪七》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② 又如:谲计(奸计;诡计);谲怪(诡谲狡诈);谲数(诡谲的权术);谲诡(怪异;变化多端)凶猛诡谲。诡谲多变guǐjuéduōbiàn 晋·张协《玄武馆赋》:“于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谲,烂若。《三国演义 第46回》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三国演义 第65回》玄德自于阵前叫曰:“吾以仁义待人。不施谲诈。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不乘势赶你。”

谲而不正

juéérbùzhèng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谲怪

juéguài

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之谈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程颐学术颇僻,素行谲怪,劝讲经筵,有轻视人主之意,议法太学,则专以变乱成宪为事。

谲怪之谈

juéguàizhītán

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谲怪之谈不可信。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之谈也。”

谲诡juéguǐ

①变化多端。《老残游记第一回》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②怪诞。

谲诳

juékuáng

①诡奇虚妄。文选·陆机《文赋》:“奏平彻以闲雅,説煒曄而譎誑。” 李周翰注:“説者,辩词也。辩口之词,明晓前事,诡譎虚誑,务感人心。” 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剧谈者以譎誑为宗,利口者以寓言为主。”王闿运《湘绮楼论诗文体法》:“説当回人之意,改已成之事,譎誑之使反於正,非尚诈也。”②欺诈诳骗。《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前盖吴反逆,扇动关陇。彼復使人就而诱之,丈夫遗以弓矢,妇人遗以环釧;是曹正欲譎誑取赂,岂有远相服从之理!” 

谲计

juéjì

诡计。《资治通鉴 晋纪一》将帅有欲进谲计者,(羊祜)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朱)全忠患李茂贞坚壁不出,季昌请以谲计诱致之。清 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 后六》:“自古未有六岁即立为皇后者,上官安譎计希宠,而光不能止,一也。”

谲诈

juézhà

狡诈;奸诈。《六韬·王翼》:“术士二人,主为譎诈,依託鬼神,以惑众心。” 宋 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上》:“故夫譎诈者,司马仲达之所长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常侍、黄门,竞行谲诈,妄爵非人。孙中山《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孰意贼性兇顽,譎诈成习,背誓乱常,妄希非分,假中央集权之名,行奸雄窃国之实。”

jué

①箱子上安锁的环形钮。②锁:“(左)震怒,破鐍入,取巫斩廷下。” 《清史稿卷十七 宣宗本纪一》 嘉庆四年四月戊戌,仁宗遵建储家法,亲书上名,缄藏鐍匣。参见“扃谲”。③锁闭。④喻枢要。⑤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