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 | jiù | ①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明·刘基《苦斋记》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②形状像臼的:臼齿。 |
臼齿 | jiùchǐ | 位置在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齿冠上有疣状的突起,适合于磨碎食物。人类的臼齿在左右两侧,包括智慧齿在内,每一侧上下颌各4到5个,合计应有16到20颗。通常又称槽齿或者磨牙。 |
臼杵之交 | jiùchǔzhījiāo |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秋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定为臼杵之交。 |
臼科 | jiùkē | ①臼形的坑。唐 韩愈《石鼓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量度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孙汝听注:“谓安石鼓处。”宋 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日短循除廡,溪寒出臼科。”②同“臼窠”。宋 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
臼头深目 | jiùtóushēnmù | 形容相貌丑陋。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
臼灶生蛙 | jiùzàoshēngwā |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
桕 | jiù | 乌桕:也叫蜡子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花单性,雌雄同株。种皮外有白色蜡层,可用于制肥皂、蜡烛等;种仁榨的油叫梓油,可用于制油漆、油墨、润滑油等。是中国南方重要工业油料树种。 |
舅 | jiù | ①母亲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②妻的弟兄:妻舅。③古代称丈夫的父亲: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于虎”。④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诸侯亦称异姓大夫为“舅”。 |
舅弟 | jiùdì | ①舅父之子年幼于己者。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葬子厚於万年之墓者,舅弟 卢遵。”②口语亦称妻子之弟为舅弟。参见“舅兄”。 |
舅姑 | jiùgū | ①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国语·鲁语下》:“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诬。”《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上(李世民)欲为之营第,公主固辞,曰:“妇事舅姑,当朝夕侍侧,若居别第,所阙多矣。”上乃命即第而营之。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三》先是,公主下嫁者,舅姑拜之,妇不答。《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 《礼·内则》云:‘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舅姑与父母一也。②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礼记·坊记》:“昏礼,壻亲迎,见於舅姑。” 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
舅兄 | jiùxiōng | 指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清 赵翼有《寿刘可行舅兄八十》诗。口语亦称妻子之兄为舅兄。参见“舅弟”。 |
舅爷 | jiùyé | ①祖母之兄弟。②称他人妻子的兄弟。《儒林外史第五回》:“忙着小廝去请两位舅爷来商议。他两个阿舅……听见妹丈请,一齐走来。”《官场现形记 第十回》陶子尧的姊夫下来,立刻就到电报局打一个电报给自己舅爷,叫他赶紧把事办好,回来销差。 |
舅子 | jiùzǐ | 妻子的兄弟。《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只恐怕舅子年幼,你见了此书,生心谋害,故此用这机关。如今被我识出,家财自然是你舅子的,再有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