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 jīng | ①上好的白米:“食不厌精”。②细密的,与“粗”相对:精密。精细。精确。精制。精读。精选。精心。精研。精雕细镂。③聪明,思想周密:精悍。精敏。精明。④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精华。精英。精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⑤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精力。聚精会神。无精打采。⑥专一,深入:精诚。精忠。精炼。精湛。精严。⑦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精子。⑧很、极:精湿。精瘦。精光。⑨完美,最好:精美。精妙。精益求精。⑩明朗,清明:“天精而见景星”。11.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精灵(a.鬼怪;b.机灵)。妖精。12.古同“菁”,花。 |
精奥 | jīng’ào | 精微奥妙。《镜花缘 第十八回》贵处人文极盛,兼之二位才女博览广读,于此书自能得其精奥。清 袁枚《新齐谐·贾士芳》:“汝未读书,何得剖析易理如此精奥?”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其理之精奥伟大者其名高,其事之切实益人者其实厚。” |
精白 | jīngbái | ①纯白;洁白。精白粉。②纯净;纯洁。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宋理宗)诏:“监司、守令各精白自新,以称朕意。其或不悛,必罚无赦!”《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诸臣宜精白供职,助朕修省。 |
精辩 | jīngbiàn | 精洁治辩。《韩非子·孤愤》:“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晋书 葛洪传》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若夫文之坚毅者必能断,文之精辩者必能谋,文之有始终者必能持正。” |
精兵简政 | jīngbīngjiǎnzhèng | 精减人员,缩减机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
精兵强将 | jīngbīngqiángjiàng | 指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精彩逼人 | jīngcǎibīrén |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宋 洪迈《夷坚丙志 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他的《唐诗杂论》虽然只有五篇,但都是精彩逼人之作。 |
精采秀发 | jīngcǎixiùfā | 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
精诚 | jīngchéng | 真心诚意;至诚。《庄子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唐 白居易《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 jīngchéngsuǒzhì jīnshíwèikāi |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西京杂记》卷五:“至诚则金石为开。”宋 苏轼《东莞资福寺再生柏赞》:“是心苟真,金石为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亦作“金石可开”。沙汀《范老老师》:“他更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 |
精诚团结 | jīngchéngtuánjié | 一心一意,团结一致。《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茅盾选集·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
精粗 精麤 精麄 | jīngcū | ①细微和粗大。《礼记·大学》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天下》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②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③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
精打细算 | jīngdǎxìsuàn | 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他们花了几年的时间,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终于使航海度假成为现实。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茹志鹃《妯娌》: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 |
精雕细刻 | jīngdiāoxìkè |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 |
精耕细作 | jīnggēngxìzuò | 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
精贯白日 | jīngguànbáirì | 精诚上通天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南史·宋纪上·武帝》:“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张巡)城陷见执,卒无橈词,慢叱兇徒,精贯白日,虽古忠烈无以加焉。” |
精光 | jīngguāng | ①光辉;凤仪神采;光彩,光艳。②一无所有。 |
精果 | jīngguǒ | 精明果断。贾谊《新书·道术》:“志操精果谓之诚,反诚为殆。”《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孙峻)少便弓马,精果胆决。” 明 徐渭《又奉师季先生书》:“夫子道明而意见归一,才敏而决断精果。”《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张)松为人短小放荡,然识达精果。 |
精悍 | jīnghàn | ①精明能干;精锐强悍。精悍的办事员。宋 苏轼《方山子传》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②文笔等精练锋利。文章写得很精悍。 |
精核 | jīnghé | ①认真考核。精核账目。文选·马融《长笛赋》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李善注:仲长子《昌言》曰:“精核是非,议之嘉也。”《説文》曰:“覈,考实事也。”核与覈古字通。《晋书·葛洪传》:“洪传(鲍)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至于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考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核。②精辟翔实。《明史·王樵传》王樵,字明远,金坛人……著《读律私笺》,甚精核。清 周亮工《书影 卷三》颠末原委,默自詮次,纯类瑜瑕,剖别精核。清 王先谦《与缪荃孙书》手札读悉。瞿序精核,得之极为欣感。 |
精魂 | jīnghún | 灵魂。精神。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吊祭不至,精魂无依。 |
精甲 | jīngjiǎ | 精兵。《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精健 | jīngjiàn | 精干强健。《三国志·吴志·贺齐传》:“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杨家将 第五回》部士精健,不下数千。明 梅衡湘《答李贽书》:“又读翁扇头细书,乃知復转精健耳。” 叶圣陶《倪焕之四》:“穿一件棉布的长袍,不穿棉鞋而穿皮鞋,又朴素,又精健。” |
精洁/精絜 | jīnɡjié | 精粹纯洁。精致洁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洁乎? |
精金百炼 | jīngjīnbǎiliàn |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
精金良玉 精金美玉 | jīngjīnliángyù jīngjīnměiyù | 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那点精金美玉,同心意合,媚滋一人。 |
精祲 | jīngjìn | 阴阳灾害之气。旧谓阴阳相侵为灾异的征兆。《淮南子·泰族训》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高诱注:“精祲,气之侵人者也。”《汉书·匡衡传》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汤。颜师古注:李奇曰:‘祲,气也。言天人精气相动也。’祲谓阴阳气相浸渐以成灾祥者也。 |
精进不休 | jīngjìnbùxiū | 精进:专心努力上进;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追求》:“刻苦,沉着,精进不休。” |
精力充沛 | jīnglìchōngpèi | 指体力强盛,精神充足。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让年轻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们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 |
精力过人 | jīnglìguòrén | 指精力旺盛,超过一般人。《汉书·匡衡传》:“你世农夫,至衡好学,庸作以供资用,精力尤过绝人。”高阳《母子君臣九十一》不过他精力过人,一大早起身,接见属员以后,总是到各处营伍去看操。 |
精励/精厉 | jīnglì | 精勤奋勉。《后汉书·朱浮传》:“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远近同慕。”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学者有凭,益不精励。”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儒教》:“復以诸生多不精励,遂废州县学,京师惟留国子生七十二人。” |
精庐 | jīnglú | ①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李贤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清 《瞿鸿禨与缪荃孙书》:“钟山既已蝉联,精庐又较南菁为胜。”②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碻磝戍,州内有愔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唐 贾岛《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宋 辛弃疾《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
精练 | jīngliàn | ①精研熟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论》:“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宋 苏辙《谢除户部侍郎表之二》:“自非精练吏事,通知民情,何以上副忧勤,下宽疲瘵。”章炳麟《文学说例》:“观君文数用法兰西文辞,果使精练英语,则无论何种感想,皆自有言语可表,何必用法语也?”②精悍强壮;精明干练。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国富兵强,六军精练,思復翰飞,饮马南海。”宋 苏轼《德威堂铭》:“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周而复《白求恩大夫 七》:“白大夫向尤副部长提出巡视平原所需要的精练干部的名单。”③精美凝练。晋 陆机《遂志赋序》:“思玄精练而和惠。”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如书者……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崔鲁华清宫诗》:“以鲁诗为精练奇丽,则诚然。”④指金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精练藏於鑛朴,庸人视之忽焉。”李善注:“精练,金也。金百练不耗,故曰精练也。”一本作“精鍊”。 |
精美绝伦 精妙绝伦 | jīngměijuélún jīngmiàojuélún |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真是精美绝伦。我国的手工艺品精妙绝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
精魅 | jīngmèi | 妖精鬼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怪哉!怪哉!分明我箭中了玉兔,玉兔怎么不见,只见箭在此间!想是年多日久,成了精魅也。 |
精敏 | jīngmǐn | 精细敏捷。《汉书·儒林传·丁宽》:“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许仲宣,青社人,三为随军转运使,心计精敏,无丝髮遗。”续范亭《延安五老诗》:“先生理政务精敏,具体详尽最可贵。” |
精明能干 精明强干 | jīngmíngnénggàn jīngmíngqiánggàn |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清史稿.卷四一八.毛昶熙传》:今日之封疆大吏,以地方多事,喜用精明强干之员,而不求恺悌循良之吏。茅盾《子夜》十:吴为成的脸方上透露着精明能干的神气。 |
精疲力竭 精疲力尽 | Jīngpílìjié jīngpílìjìn | 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一个精疲力竭,甚至形象崩溃的教师,他能够给学生的关爱帮助非常有限。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瞿秋白《饿乡纪程》:“走得精疲力尽,想找一辆马车,也找不着。” |
精魄 | jīngpò | ①精神魂魄。汉 徐干《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晋书 惠帝纪》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宋 苏舜钦《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清 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②精神气魄。明 宋濂《见山楼记》:“濂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明 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
精骑 | jīngqí | 精锐的骑兵。《史记·匈奴列传》:“右贤王大惊,脱身逃走,诸精骑往往随后去。”《后汉书 袁绍传》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新唐书·李愬传》:“既引还,贼以精骑尾击。”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王刘二奇士》:“率精骑万人,南赴金陵。” |
精气 | jīngqì | ①阴阳精灵之气。古谓天地间万物皆秉之以生。②人的精神元气。《汉书 王莽传》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③清明之气。④肾精之气。⑤犹精诚。⑥犹灵气。 |
精洽 | jīngqià | 精深广博。《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巡省之道,务令精洽,深简行识,俾若朕亲览焉。《北史·刘芳传》:“詔以芳经学精洽,超迁国子祭酒。”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六·杂篇下》:“陈心叔名疑,考据殊精洽。” |
精虔 | jīngqián | 诚敬貌。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香灯蠲洁,焚诵精虔,冀凭妙道之功,永祝无疆之寿。”《西游记第六九回》:“ 三藏大惊道:‘徒弟啊……你须仔细上心,精虔制度也!’” |
精锐之师 | jīngruìzhīshī |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
精舍 | jīngshè | ①学舍;书斋。《后汉书·党锢传·刘淑》:“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谓之精舍。”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东时候,私人传经的事业很盛,有些学者设立‘精舍’,先后著籍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往往从几千里外到那里去求学。”《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曹操曰:“时年纪尚少,乃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为二十年规,待天下清乃出仕耳。”②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建安五年”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晋书 孝武帝纪》(太元)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魏书·外戚传上·冯熙》:“熙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财,在诸州镇建佛图精舍,合七十二处。” 唐 白居易《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李生》:“商河李生,好道。村外里餘,有兰若,筑精舍三楹,趺坐其中。”③精致的房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堂后精舍数间,卧室在内。”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院中精舍华好,又闻琴声。”④指心。《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 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 |
精深奥妙 | jīngshēnàomiào | 精深 :(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博大精深奥妙ㄧ学术造诣精深奥妙。 |
精神 | jīngshén | ①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灵魂状态。②宗旨,主要的意义。③心神魂魄的俗称。④《黄帝内经》: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汉书 王莽传》臣莽等不胜大愿,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 |
精神百倍 | jīngshénbǎibèi | 形容特别有精神。明·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回:包公拜别了李老爷后,又嘱咐一番。包兴此时欢天喜地,精神百倍,跟了出来,只见李保牵马坠橙。包公上了坐骑,李保小心伺候,事事精心。 |
精神抖擞 | jīngshéndǒusǒu | 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我则见玳筵前摆列着英雄辈,一个个精神抖擞。 |
精神矍铄 | jīngshénjuéshuò | 矍:惊视的样子。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强健。指老人富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中“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宋 苏轼《入峡诗》“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
精神焕发 | jīngshénhuànfā |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峻青《故乡杂记》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 |
精神恍惚 | jīngshénhuǎnghū |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样子。北齐 魏收《魏书 尔朱荣传》:“荣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在大姐失踪之后,我精神恍惚。领导上这时又要我写个大姐的简历,要进行追功。 |
精神满腹 | jīngshénmǎnfù | 形容富有才智,满腹经纶。《晋书 温峤传》:“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金史 李献甫传》博通书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故时人称其精神满腹。 |
精神振奋 | jīngshénzhènfèn | 振作精神,奋发努力,相当的精神。振作精神,奋发努力,相当的精神。 |
精审 | jīngshěn | 精密确实。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凡欲饵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总录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 |
精爽 | jīngshuǎng | ①精神。②魂魄。晋 刘琨《劝进表》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闻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惊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精爽飞越:魂飞体外)③犹言神清气爽。 |
精思 | jīngsī | ①精力和思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汉书 王莽传》其与所部儒生各尽精思,悉陈其义。宋 曾巩《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此臣所以穷日夜,惫精思,不敢忘须臾,志在於斯文。”明 方孝孺《悯知赋哀叶廷振》:“疲精思於编简兮,驰志虑於遗文。”②精心思考。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后汉书·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新唐书·虞世南传》:“(虞世南)与兄世基同受学於吴顾野王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今用白话,不恃熟读,而恃精思。” |
精微 | jīngwēi |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那幅画的精微之处也刻划得一丝不苟。《礼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 |
精卫 | jīngwèi |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
精卫填海 | jīngwèitiánhǎi |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精详 | jīngxiáng | 精细周详。《后汉书·窦融传》融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多矣。宋 刘克庄《鹊桥仙·庚申生日》词:“前回读得未精详,更罚走、一遭重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董)师中练达典宪,处事精详。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读诗四论》和那些论文都够精详的,创见不少。” |
精血诚聚 | jīngxuèchéngjù | 指的是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指花费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
精曜 | jīngyào | 光辉。班固《西都赋》:“精曜华烛,俯仰如神。”晋 左思《吴都赋》:“精曜潜颖,硩陊山谷。”《晋书·元帝纪》:“隆準龙颜,目有精曜。” |
精意 | jīngyì | ①专心一意;诚意。《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②精深的意旨。③精神。 |
精益求精 | jīngyìqiújīng | 原意是已经很精致了,还要更加精致。精:完美,好;益:更加。比喻已经很好还求更好。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精益求精”。 清·陈森《品花宝鉴》:“一切人情物理,仲清不过略观大概,不求甚解;子玉则钩深索隐,精益求精。”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继老之言原是精益求精之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虞兄何必如此硁硁。” |
精义入神 | jīngyìrùshén |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易·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宋·张载《正蒙·神化》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附和之者,则曰此致知格物、精义入神之学,而古圣贤之功用在是也。 |
精英 | jīngyīng | ①精华;最宝贵的事物。故宫博物院里,藏有许多我国古代文化的精英。唐 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②最宝贵的人才。集中华之精英。 |
精忠报国 | jīngzhōngbàoguó |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
睛 | jīng | 眼球,眼珠:眼睛。目不转睛。画龙点睛。定睛一看。 |
菁 | jīng | ①韭菜的花:“秋韭冬菁”。②古代指“芜菁”(即“蔓菁”)。③华丽:“丽服扬菁”。④水草:“唼喋菁藻”。 |
菁茅 | jīngmáo | 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 |
菁英 | jīngyīng | 精华;精英。 |
腈 | jīng |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与无机氰化物不同,不是剧毒物质,但也有一定毒性。 |
鶄 | jīng | “青”意为“精华”、“最佳”。“青”与“鸟”联合起来表示“鸟类中的精华部分”、“好鸟”。本义:益鸟(因喜欢捕食害虫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鸟)。鵁鶄。唐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将身亲魍魅,浮迹侣鸥鶄。”参见“鵁鶄”。 |
鼱 | jīng | 哺乳动物,身体小,外形像老鼠,但吻部细而尖,头部和背部棕褐色,腹部棕灰色或灰白色。多生活在山林中,捕食昆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也吃植物种子和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