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①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②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③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④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箭头。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孟子·离娄下》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⑤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⑥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⑦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⑧中国朝代名:金代。⑨黄色,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金浅:指浅淡金黄颜色。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⑩姓。

金安

jīn’ān

旧时的祝福语。多用于对长辈和尊敬的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三回:“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再生缘》第二八回:“提拔大恩如再造,班师回国请金安。”

金榜

jīnbǎng

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进士的榜。因贯用黄纸,故称。金榜题名。宋·汪洙《神童诗》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参见“黄金榜”。

金榜题名

jīnbǎngtímíng

科举得中。“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谚语。旧指新婚大喜和科举得中,是人生最得意的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金贝

jīnbèi

金刀龟贝。古代用作货币。亦泛指金钱财货。《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及贼至,始令民入城,民争以金贝遗阍者求先入,践死者甚众,馀皆附贼,贼势益张。

金碧

jīnbì

①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②金黄和碧绿的颜色。金碧辉煌。唐 罗邺《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宋 苏轼《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宋 黄裳《减字木兰花 竟渡》:“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清 杜岕《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③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刘孝标注引书:“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而致。”唐 陈子昂《送殷大入蜀诗》:“蜀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④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金碧辉煌

jīnbìhuīhuáng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 他便把门面装璜得金碧辉煌,把些光怪陆离的洋货,罗列在外。

金镳玉络

金镳玉辔

jīnbiāoyùluò

jīnbiāoyùpèi

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前蜀·毛文锡《接贤宾》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

金波

jīnbō

①谓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南朝齐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宋 司马光《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诗之一》:“雾浄金波溢,天开碧幕空。”宋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宋 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淑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②借指月亮。唐 白居易《对琴待月诗》:“玉軫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唐 羊士谔《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十五夜立秋对月诗》:“金波圆静夜,银近前楹。”③反射着耀眼光芒的水波。南朝 梁武帝《七喻·如炎诗》:“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宋 孙光宪《渔歌子词》:“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④酒名。亦泛指酒。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七》:“(张次贤)尝记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间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波。”明 王九思《驻马听·四时行乐套曲》:“满饮金波,琵琶一曲把闲愁弹破。”

金波玉液

jīnbōyùyè

比喻美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粉妆楼》第七十九回:海错山珍锦盘中,捧着龙肝凤胆;金波玉液银壶内,泛出青黄碧绿。

金帛

jīnbó

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列子·说符》:“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唐 李贤注:“世祖二年,令中郎将韩统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汉书·苏武传》:“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得书多与汉朝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三》又听民以金帛易谷,而有司少加金帛之直。清 陆嵩《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贼如再来集我民,结以金帛喻以诚。”

金帛子女

jīnbózǐnǚ

“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而“金帛”指人民和财物,也可以泛指财物和财产。《宋史•岳飞传》“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意思是金贼所珍视的只有子女和财物,因此他们的意志已经变得骄傲和懈怠。

金步摇

jīnbùyáo

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以金珠装缀,步则摇动,故名。唐 白居易《长恨歌》:“云鬢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明 晏振之《香罗带·秋思套曲》:“轻将檀板敲,谩欹柳腰,罗裙半掩金步摇。”程善之《古意诗》:“玉条脱,金步摇,兰泽四溢黄金豪。”

金策

jīncè

①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汉书 王莽传》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祇畏,敢不钦受!②指禅杖。僧所持。

金钗

jīnchāi

①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唐 温庭筠《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唐 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宋 陈亮《水龙吟春恨》:“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清 黄遵宪《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②借指妇女。清 沉起凤《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贺敬之《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③石斛的别名。

金钗钿合

jīnchāidiànhé

指金钗和钿盒,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钿钗为镶嵌宝石金属等的双脚或多脚首饰,现今钿钗一词多用于代指唐朝供养人壁画上妇女的发饰。也有作钿钗礼衣所配发饰一解。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陈御史审到鲁学曾一起,阅了招词,又把金钗钿看了,叫鲁学曾问道:“这金钗钿是初次与你的么?”

金钗换酒

jīnchāihuànjiǔ

贫穷潦倒,落魄失意。出自唐·元稹《三遣悲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金钗十二

jīnchāishíèr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看为官的列金钗十二行。

金钗之年

jīnchāizhīnián

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金蟾

jīnchán

①金色的蟾蜍。三足金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前蜀 杜光庭《题北平沼诗》:“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明 何景明《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银兔啼寒夜。”马健翎《十二把镰刀》:“磞--磞打的欢,好像刘海戏金蟾。”②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叶葱奇注:“清 陈帆曰:‘高似孙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真灵转世为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菩萨道:“悟空,你不领金蝉子西方求经去,却来此何干?”

金蝉脱壳

jīnchántuōqiào

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后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亦“脱壳金蝉”。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全蝉脱壳这一个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亮’的法子。”

金阊

jīnchāng

苏州有金门、阊门两城门,故以“金閶”借指苏州。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明 袁宏道《与兰泽云泽叔书》:“金閶自繁华,令自苦耳。”清 李玉《清忠谱·谱概》:“假旨横行緹骑,不平事,震动金閶。”清 冯桂芬《重修吴县学记》:“所辖 金閶内外,比屋连甍,通闤带闠。”

金城

jīnchéng

如金属铸成的坚固城墙。汉 贾谊《过秦论》: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宫城。唐 王昌龄《长信怨》: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金城千里

jīnchéngqiānlǐ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汉 贾谊《过秦论 上》:“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桓宽《盐铁论·险固》:“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唐 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復舳艫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金城汤池

金汤

jīnchéngtāngchí

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金城汤池,非粟不守。《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北史·儒林传下·辛彦之》:“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太平天囯 陈阳生《建天京于金陵论》:“建邦设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汤池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诚不解盛宣怀欲图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汤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亦省作“金汤”。《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注:“金以喻坚,汤取其热。”《旧唐书·宣宗纪》:“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赵朴初《滴水集·杂诗之一》:“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 

金翅擘海

jīnchìbāihǎi

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清·吴锡麒《程息庐同年心吾子诗钞序》:“昔人比之金翅擘海,香象渡河者,诚观止之叹也。”

金疮

jīnchuāng

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

金窗玉槛

jīnchuāngyùkǎn

金子做的窗户和玉石做的栏杆,形容建筑物的豪华和富丽堂皇。《红楼梦第十八回》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

金创

jīnchuàng

金属利器对人体所造成的创伤。见“金疮”。《六韬·王翼》:“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宋书·武帝纪上》:“至是桓脩还京,高祖托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乃与(何)无忌同船共还。”宋书·武帝纪下》:“寧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擣碎以付诸将。”唐·白居易《缚戎人》诗:“身被金疮而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金翠

jīncuì

金黄、翠绿之色。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绮罗金翠,不可废阙,羸马悴奴,仅充而已

金错刀

jīncuòdāo

①古代钱币名。王莽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记·邓遵传》:“詔赐遵 ……金错刀五十。”②泛指钱财。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宋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金错”。宋 沉辽《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明 王骥德《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韩童,获侍吹簫秦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错刀”。③刀名。三国吴 谢承《后汉书·冯绲》:“武陵五溪蛮夷作难,詔遣车骑将军冯緄南征,緄表奏应奉,赐金错刀一具。”唐 谷神子《博异志·王昌龄》:“当市草履子时,兼市金错刀子一副,贮在履子内。”宋 陆游《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④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清 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

金丹

jīndān

①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宋 陆游《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诗》:“昔嘆远游生雪鬢,近缘多病学金丹。”明 唐寅《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②指鸦片、红丸一类毒品。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小喜)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阮章竞《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高庄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

金德

jīndé

五德之一。谓以金而德王。古代阴阳学家以五行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说明王朝兴替的原因,称为“五德终始”。《史记·封禅书》:“殷得金德,银自山溢。”《晋书 愍帝纪》金德韬华,颠沛共推于怀愍。《魏书·礼志一》:“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行德政合化灾变歌》:“金德清洁政劲切,其化紧歛令露膏。其变肃杀霜早降,其灾苍乾草木凋。”参见“五德”。

金狄

jīndí

①铜铸人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於临洮,长五丈余,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②借指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九》:",当时金狄之语,虽诏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帝(宋徽宗)讽道录院曰:“朕乃昊天上帝元子,为大霄帝君,睹中华被金狄之教,焚指炼臂,舍身以求正觉,朕甚闵焉。”③金王朝。明 陶宗仪《辍耕录·想肉》:"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

金钿

jīndiàn

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宝钿。螺钿。金钿。翠钿。唐 白居易《长恨歌》:“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聊斋志异 丐仙》曲折不知金钿落,更随蝴蝶过篱东。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钿(tián)钱,硬币:铜钿。洋钿。车钿。

金殿

jīndiàn

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金殿玉楼。唐 顾况《宫词》“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唐 王维《酬郭给事 诗》:“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王昌龄《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金貂换酒

jīndiāohuànjiǔ

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晋书 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宋·刘过《沁园春》:“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

金鼎

jīndǐng

古代的一种用黄金做的容器。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南朝梁·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金斗

jīndòu

①饮器。②熨斗。《红楼梦芙蓉女儿诔》摺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③指金印。④筋斗。

金铎

jīnduó

即铎。古乐器名。“四金”之一。《西游记第九五回》此时已近二更,正是那:铜壶滴漏月华明,金铎叮当风送声。

金翡翠

jīnfěicuì

  金色的翡翠鸟。前蜀 韦庄《归国遥词》:“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②有翡翠鸟图样的帷帐或罗罩。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学锴《余恕诚 集解》:“金翡翠,以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之帷帐……或曰金翡翠指有翡翠鸟图样之罗罩,眠时用以罩在烛臺上掩暗烛光。”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③首饰名。后蜀 毛熙震《浣溪沙词》:“慵整落釵金翡翠,象梳敧鬢月生云。”后蜀 顾夐《酒泉子词》:“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金粉

jīnfěn

  黄金的粉末或金色的粉末。唐 景审《题所书 黄庭经 后诗》:“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后蜀 顾夐《玉楼春词》:“画堂鸚鵡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清 龚自珍《齐天乐词》:“天涯此楼休问,一番枯寂后,须画金粉。”②黄色的花粉。唐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以锦苔含碧滋。”宋 苏辙《歙县岁寒堂诗》:“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明 唐寅《步步娇·春景曲》:“垂杨金粉销,緑映河桥。”③借指蝴蝶的翅膀。南唐 李煜《临江仙词》:“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④花钿与铅粉。妇女妆饰用品。元 白朴《东墙记第一折》:“顦顇了玉肌金粉,瘦损了窈窕精神。”明 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黛緑慵挑,金粉羞调,卸朱徽银甲小。”清 孔尚任《桃花扇·孤吟》:“谁家剩有閒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⑤喻指繁华绮丽的生活。金粉世家。清 吴伟业《残画诗》:“六朝金粉地,落木更萧萧。”清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扬州是好地方,六朝金粉,自古繁华。”

金风送爽

jīnfēngsòngshuǎng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金风玉露

jīnfēngyùlù

秋风和白露。亦借指秋天。宋 秦观《鹊桥仙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釭

jīn’gāng

①古代宫殿壁间横木上的饰物。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颜师古注:“服虔曰:‘釭,壁中之横带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唐 崔国辅《白紵辞》:“壁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②亦作“金缸”。金质的灯盏、烛台。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庭树惊兮中帷响,金釭曖兮玉座寒。”刘良注:“金釭,谓金盏置灯也。”五代 齐己《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二》:“秋加玉露何伤白,夜醉金缸不那红。”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七一》:“金缸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刘逸生注:“古代照明用的灯盏,或用铜製,称为金釭。”

金刚怒目

jīngāngnùmù

形容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板桥、心馀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金刚怒目,正是力量歉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金革

jīn’gé

①谓军械和军装。借指武将。《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孔颖达疏:金革,谓军戎器械也。《资治通鉴 齐纪六》(北)魏诏:群臣自非金革,听终三年丧。朱熹集注: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唐 白居易《议守险策》:以城池为固,以金革为备。②偏指武器。郑观应《盛世危言·教养》:兽之猛者,用金革以杀之。③借指战争。《礼记·曾子问》: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孔颖达疏:人遭父母之丧,卒哭之后,国有金革战伐之事,君使则行,无敢辞辟。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故事,执政遇丧皆起复,(富)弼谓金革变礼,不可用于平世。清 林则徐《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诗》:中原果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

金戈铁马

jīn’gētiěmǎ

①指战争,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③借指武职、军人。

金根车

jīn’gēnchē

以黄金为饰的根车。帝王所乘。蔡邕《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旧唐书·舆服志》:“金根车,朱质,紫油通幰,油画络带,朱丝,常行则供之。”《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备六马。”亦省称“金根”。《后汉书·舆服志上》:“秦并天下,閲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刘昭注:“殷人以为大路,於是始皇作金根之车。殷曰桑根,秦改曰金根。乘舆马赋注曰:‘金根,以金为饰。’”晋 潘岳《藉田赋》:“金根照耀以烱晃兮,龙驥腾驤而沛艾。”张铣注:“金根,瑞车也。”唐 章孝标《蜀中赠广上人诗:“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

金公木母

jīngōngmùmǔ

孙悟空被称为金公,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五行中属金,还因为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保护者和征服者的角色。猪八戒被称为木母,象征着生长和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命运。《西游记第三十回》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西游记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金鼓

jīn’gǔ

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后汉书 袁绍传》:“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扬、黑山同时乞降。”“金鼓响震,(吕)布众破沮。”②钲。

金鼓连天

jīn’gǔliántiān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明 陈汝元《金莲记 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金鼓齐鸣

jīn’gǔqímíng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金谷

jīn’gǔ

①指钱财和粮食。《明史·太祖纪二》发丹符,验天下金谷之数。②谓富庶。宋 王安石《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君宁久寄金谷地,方执赐笔磨蚴螭。③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④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金谷诗序》说,西征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石崇和一些人齐集金谷园,给他送行。南朝梁 江淹《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⑤泛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多含讽喻义。宋 秦观《望海潮词》:“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⑥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参见“金谷酒数”。

金谷罚

jīn’ɡǔfá

谓赋诗不能或不成则罚酒三杯。明 叶盛《水东日记·聂大年警句》:“聂大年诗,三十年来作家绝唱也,有文集若干卷。袁衷主事爱其《醉后跌起口占》诗云‘老我不胜金谷罚,傍人应笑玉山颓’之句。” 清 周亮工《王于一遗稿序》:“间友人讌集,即席赋诗,于一颓然甘金谷罚。” 《聊斋志异 苗生》苗争曰:“纵饮甚乐,何苦愁思。”众不听,设“金谷之罚”。参见“金谷酒数”。

金谷酒数

jīn’gǔjiǔshù

晋代石崇金谷园宴请宾客,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的故事。后遂用于泛指酒宴上罚酒之数。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清人 陈忱《水浒后传 第四十回》:“诸位中有能诗的,各自做来;如不能者,罚依金谷酒数。”

金谷园

jīn’gǔyuán

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唐 韦应物《金谷园歌》:“石氏灭,金谷园中流水絶。”唐 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明 王錂《寻亲记·告借》:“后来只因那緑珠呵,将金谷园变作榛荆。”②曲牌名。

金瓜

jīnguā

①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西游记第十回》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封神演义 第七回》若不是正宫,用金瓜击死,方消我恨。好懊恼人也!《笑林广记 比职》甲曰:“然则金瓜黄盖,显赫炫耀,兄可有否?”②借指执金瓜的卫士。③瓜名。瓜皮为金黄色或红黄色。

金光盖地

jīn’guānggàidì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金光闪闪

jīnguāngshǎnshǎn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金龟

jīn’guī

①黄金铸的龟纽官印。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等所用。见官仪卷下、旧仪补遗卷上。后泛指高官之印。三国魏 曹植《王仲宣诔》:“金龟紫綬,以彰勋则。”唐 卢照邻《失群雁诗》:“金龟全写中牟印,玉鵠当变莱芜釜。”元 萨都剌《再赠李溉之学士诗》:“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凌烟。” 唐 权德舆《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角巾华髮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明 沉鲸《双珠记·西市认母》:“珮玎咚,腰掛金龟,近天颜,谈道经幃。”②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武后天授元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中宗初罢龟袋,复佩鱼。③指所佩杂玩之物。唐 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於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謫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王琦注:“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宋 朱服《渔家傲 小雨纤纤风细细》:“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九十天春光)明 何景明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腰下金龟在,明朝付酒壚。”明 徐渭《贺知章乞鉴湖一曲图诗》:“幸有双眸如镜水,一逢李白解金龟。”

金龟换酒

jīn’guīhuànjiǔ

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唐 李白《李太白集 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金龟婿

jīn’guīxù

将丈夫称为“金龟婿”,与唐代官员的佩饰有关。据《唐书·职官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李商隐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写一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时,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

金闺

jīn’guī

指金马门。亦代指朝廷。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闺阁的美称。

金匮/金柜

金鐀

jīn’guì

①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史记 太史公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汉书 王莽传》又按金匮,辅臣皆封拜。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颜氏家训 教子篇》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引申谓传之久远。③借指藏书。④比喻博学。⑤相士术语。谓富贵之相。

金匮石室

jīn’guìshíshì

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章炳麟《订孔上》自老聃写书征藏,以诒孔氏,然后竹帛下庶人,六籍既定,诸书复稍稍出金匮石室间。

金荷

jīnhé

①即“金荷叶”,金制莲叶形的杯皿。宋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 序》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②烛台上承烛泪的器皿。形如莲叶,用金、银或铜制成,亦借指烛。

金荷叶

jīnhéyè

金制莲叶形的杯皿。《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大喜,就坐。娉呼福出佳肴荐酒,亲持金荷叶杯,酌以劝生。”亦省称“金荷”。宋 黄庭坚《念奴娇》词序:“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山谷云:‘八月十七日,与诸生步自永安城,入张宽夫园待月,以金荷叶酌客。’”南宋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之一:“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明 汤显祖《牡丹亭·欢挠》:“金荷,斟香糯。你酝酿春心玉液波。”

金壶墨汁

jīnhúmòzhī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声,闻声则隐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金虎符

jīnhǔfú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吕向注:“金虎、竹使符,汉家符名。”《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至元十七年,命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亦省称“金虎”。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骢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金徽

jīnhuī

①琴上系弦之绳。南朝 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軫,兹夕抚离鸿。”②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③借指琴。唐 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明 汤式《一枝花·素兰曲》:“纬天经地鲁仲尼,也将他演入金徽。”清 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

金货

jīnhuò

南朝梁 简文帝《谢敕赐解讲钱启》:“无劳磁石之火,金货猥臻;非游玉垒之川,铜山可见。” 《聊斋志异 王桂庵》笑君双瞳如豆,屡以金货动人。

金羁/金覊

jīnjī

①金饰的马络头。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②借指马。

金鸡独立

jīnjīdúlì

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清 李汝珍《镜花缘》:“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茅盾《子夜》十七:你站在这桌子上,金鸡独立,那一条腿不许放下来。

金鸡消息

jīnjīxiāoxī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金枷玉锁

jīnjiāyùsuǒ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元·无名氏《小张屠 第二折》:“到来日只少个殃人祸,儿女是金枷玉锁。” 

金甲

jīnjiǎ

①金饰的铠甲。蔡琰《悲愤诗》:“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唐 李白《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唐 卢纶《塞下曲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 何薳《春渚纪闻·金甲撞钟梦》:“建安徐国华,宣和间,将入太学,梦高楼中悬大金鐘,有金甲人立鐘傍。”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天门三将军》:“其天门有三人守卫之,皆金甲。”《聊斋志异 画壁》女惊起,与生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金甲使者:身着铁制铠甲的使者。)②借指兵事。宋 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③鼻孔部位。

金浆玉醴

金浆玉液

jīnjiāngyùlǐ

jīnjiāngyùyè

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唐 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金焦

jīnjiāo

金山与焦山的合称。两山都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花月痕第五十回》望见金焦一片邱垤,赤云峥嵘,兔葵燕麦,向残阳。

金尽裘弊

jīnjìnqiúbì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金经

jīnjīng

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金精玉液

jīnjīngyùyè

旧指一种仙药。也指珍贵的饮料。《汉武帝外传》:“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金精玉液。”

金井

jīnjǐng

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 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轆轤。”唐 王昌龄《长信怨》:“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宋 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轆轤鸣晓瓮。”唐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疎桐。”叶葱奇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北宋 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清 陈维崧《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宋 曾觌《水龙吟》:“鸳瓦寒生,画檐光射,碧梧金井。”②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侬智高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侬智高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

金科玉律

jīnkēyùlǜ

本意是指金制的科(斗)和玉制的律管。律:律管,古代音乐用来确定音高的标准器;科:从禾从斗,指用斗来区分禾的品类,也指量器。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清·李绿园《歧路灯》:“三表嫂是聪明人,她把她家里那种种可笑的规矩看成圣贤的金科玉律。”

金科玉条

jīnkēyùtiáo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真台谏之金科玉条也。”

金口木舌

jīnkǒumùshé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jīnkǒuyùyá

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不信你长个金口玉牙!我故意从屋里取来秤一称。

金口玉言

jīnkǒuyùyán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金块珠砾

jīnkuàizhūlì

黄金被当成土块,珍珠被当成砂砾。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参见“鼎铛玉石dǐngchēngyùshí

金兰

jīnlán

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吕延济注:“金兰,喻交道,其坚如金,其芳如兰。”“金兰”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以此,“金兰”才有指深交、指契合的友情的意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

金兰之交

jīnlánzhījiāo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梁实秋《槐园梦忆》:“淑贞的父亲黄运兴先生和我父亲是金兰之交。”

金兰之契

jīnlánzhīqì

指交情投合的朋友。近义词: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jī)阮一面,契若金兰。”宋·张孝祥《下定书》:“门馆游从,早托金兰之契;衣冠歆艳,共称冰玉之贤。”

金勒

jīnlè

①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南朝陈 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唐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罌。”宋 柳开《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水浒传第一○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②借指坐骑。唐 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宋 梅尧臣 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清 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③借指骑马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鶯鶯望张生,凄凄凉凉心酸痛。”

金莲

jīnlián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三寸金莲。潘妃脚小,步态轻丽,走在贴有金莲的地上,步步生莲花。后遂用“金莲、金莲步、步步金莲、步链、等形容美人的小脚。孔平仲《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敞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金鳞

jīnlín

①金色的鱼鳞。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常借指鱼。③比喻闪烁于水面的细碎日光。

金陵

jīnlíng

①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南朝齐 谢朓《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北周 庾信《寄王琳》:“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唐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宋 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②中晚唐人常以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唐 李绅《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金陵若动摇。”唐 杜牧《杜秋娘诗序》:“杜秋,金陵女也。”冯集梧注:“…… 唐人谓京口亦曰金陵。” 宋 王楙《野客丛书·北固甘罗》:“赵璘因话録言李勉至金陵,屡讚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③北魏拓跋珪陵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盛乐城西北。《魏书·太祖纪》:“永兴二年九月甲寅,上諡宣武皇帝,葬於盛乐金陵。”④指四川铜陵山。唐 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金陵。”蒋清翊注引后书·公孙述传注:“蜀有铜陵山。”

金镂鞍

jīnlòuān

用金属雕花为装饰的马鞍。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金炉

jīnlú

金属铸的香炉。汉·桓宽《盐铁论·贫富》:“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鑪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杅,无其用也。”马非百注:“金炉,疑即金香炉。《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遗以五层金博香炉。’”南朝梁·江淹 《别赋》:“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唐·刘禹锡 《秋萤引》:“纷纶晖映平明灭,金鑪星喷镫花发。”

金銮

jīnluán

①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②翰林学士的美称。③白居易女儿的名字。后借指幼女。

金銮殿

jīnluándiàn

唐代宫内有金銮殿,后来旧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殿。

金络脑

jīnluònǎo

络脑指的是马笼头,而金络脑就是金子做的马笼头。显示出其主人的尊贵。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参见“络脑”。

金缕(衣)

jīnlǚ

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宋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明 唐寅《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清 李渔《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唐 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宋 李清照《蝶恋花 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宋 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③指柳条。宋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词》:“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

金马

jīnmǎ

①金制的马匹。②指金马门。③指代国家藏书之所。④指朝廷或帝都。《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趋铜驼以观国,望金马而来庭。⑤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是以待诏之徒,争趋金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⑥我国福建省沿海金门、马祖两岛的并称。

金马玉堂

jīnmǎyùtáng

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宋·欧阳修《会老堂致语》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孽海花第五回》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曹公坊)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

金门

jīnmén

①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②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 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③宫门。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金门绣户

jīnménxiùhù

指富贵人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里,那里认的木头。”

金迷纸醉

jīnmízhǐzuì

原意谓居室和陈设精美华丽,使人迷恋醉心,后用以比喻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北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昭宗时常以方药入侍。……治居宅法度奇雅,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金迷纸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金母

jīnmǔ

①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西王母。《镜花缘 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哗,不独耽误娇音妙舞,怕金母要下逐客之令了。②道教语。纳金于鼎,以炼真丹,称其金曰“金母”。③沙金中之大者。亦称狗头金。

金木

jīnmù

①旧时施刑所用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属刑具如刀锯斧钺,木制刑具如捶楚桎梏等。《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南史·王彧传》:“诸都令史住京师者,皆遭中兴之庆,人人蒙爵级;宰逢义嘉染罪,金木缠身,性命几絶。”宋 秦观《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清 方苞《陈西台墓表》:“叔父某又为仇家扳连,将以金木讯,君请代受刑。”②五行中的金与木。《吕氏春秋·处方》:“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晋 傅玄《太子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③代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是五行中金和木。《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金铙

jīnnáo

又称铙、金拔、金拔罩。中国古代军乐器名,形似一顶草帽。在《西游记》中是一种法宝,为黄眉大王之物,曾困住孙悟空。

金猊

jīnní

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时,烟从口出。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宋 周紫芝《鹧鸪天》:“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金辇

jīnniǎn

车舆名。清代皇帝所乘二辇之一。清初沿明制,设凉步辇。人力拉挽的饰金之车。《聊斋志异 书痴》一日,梯登高架,于乱卷中得金辇径尺,大喜,以为“金屋”之验。

金奴银婢

jīnnúyínbì

指服饰华丽的奴婢。《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妹妹,我也亲身接了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

金瓯

jīn’ōu

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清 秋瑾《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金瓯无缺

jīnōuwúquē

金瓯: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意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金沤浮钉

jīn’ōufúdīng

金饰的浮沤钉。浮沤钉,门上装饰的钉状突起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入其家,则金沤浮钉,宛然世族。” 何垠 注:“金沤浮钉,《演繁露》公输班 见水中蠡,遂象之立於门户,所谓钉也。《义训》曰:饰金谓之铺,浮谓之沤,今俗谓之浮沤钉也。”亦称“ 金钉浮瓯 ”。《冷眼观 第十五回》至则金钉浮瓯,宛然甲第。

金盘/金柈

jīnpán

①金属制成的盘。a.餐具。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膾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檳榔一斛以进之。”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詎擘麻姑之脯。”b.烛盘。唐 岑参《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掣芳饵,红烛燃金盘。”c.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唐 韩偓《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d.古代博具之一。唐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一》:“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②比喻日月。宋 陆游《金山观日出诗》:“遥波蹙红鳞,翠蔼开金盘。”元 萨都剌《织女图》:“西楼月落金盘倾,暖霞拂地海棠晓。”明 刘基《归朝欢词》:“乌鸦立遍城头树,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广寒府。”

金盆

jīnpén

古时称金属为金,金盆即铜盆。宋 杨万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金盆洗手

jīnpénxǐshǒu

原指由给汉长安王宫送粮的船民,在渭河渡口上岸后举行的一个仪式,表示给官家的功业做完;后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

金鎞

jīnpī

亦作“金錍”。亦作“金篦”。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亦可用以梳发。唐 寒山《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将过带,见一红绒头,用金錍儿挑之,上有诏书。”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羞将白发金篦拢,闷把菱花照病容。”

金瓶落井

jīnpíngluòjǐng

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无音讯。可省作“瓶落井”。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唐·李白《寄远》:“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金瓶素绠

jīnpíngsùgěng

金瓶:汲水器皿;素:白色;绠:井绳。指井上汲水的器具。

金仆姑

jīnpúgū

典故:鲁人有仆忽不见,旬日返,道:臣之姑得道,白日升天,召臣饮于泰山,极欢,不觉旬日,临别赠臣金矢一乘,曰此矢不必善射而准,试之果然,因以金仆姑名之。自后鲁之良矢皆以此名。唐 欧阳詹《送张骠骑邠宁行营》:宝马雕弓金仆姑,龙骧虎视出皇都。扬鞭莫怪轻胡虏,曾在渔阳敌万夫。唐 卢纶《塞下曲》:“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宋 辛弃疾《鹧鸪天》:“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金雀

jīnquè

①钗名。妇女首饰。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唐 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明 无心子《金雀记·开场》:“掷果车灯宵驰纵,金雀盟天假良缘。”②花名。

金阙

jīnquè

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唐 杨炯《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指天子所居的宫阙。黄金的门楼。北齐 颜之推《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唐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宋 朱敦儒《鹧鸪天 西都作》:“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明 沉鲸《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赵旭叩头奏道:“臣是四川成都府人氏,自幼习学文艺,特赴科场,幸瞻金厥。”清 赵翼《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③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金人

jīnrén

①铜铸的人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②指佛像。《汉书 霍光传》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指以金箔或綵纸刻剪成的人。④指金国。

金人三缄

金人之缄

jīnrénsānjiān

jīnrénzhījiān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晋·葛洪《抱朴子·重言》于是奉老氏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

金沙

jīnshā

①含有金子的沙砾。文选·左思《蜀都赋》:“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暉丽灼烁。”刘逵注:“永昌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唐 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二》:“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富民说》:“盖南、北天山金沙最富,淘者甚众,记不絶书。”②井名。唐 李商隐《昭郡诗》:“绳烂金沙井,松乾乳洞梯。” 冯浩笺注:“方舆胜览:‘金沙井在平乐府治东。’平乐县志:‘在塘背庵内。唐李义山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湖州长兴县金沙泉名为瑞应泉。金沙泉不常出,唐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④借指泉水。宋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三》:“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清 许承钦《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眼界任澜翻。”⑤地名,江苏省南通县城,后通州区金沙镇,现通州区金沙街道。⑥见“金沙江”。

金沙江

jīnshājiāng

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毛泽东《七律 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山

jīnshān

①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②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异)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③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李贤注:“金山,西方之精也。”④山名。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古有氐父、获苻、伏牛、浮玉等名,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江边,因改名。南宋韩世忠败金兀朮于此山下。元 萨都剌《江城玩雪诗》:“千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清 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瓜洲玉糅,半笏金山雪透。”⑤山名。在今上海市松江县附近海中。宋 吴聿《观林诗话》:“华亭并海有金山,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寒穴泉,甘冽与惠山相埒。”⑥新疆阿尔泰山。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金商

jīnshāng

①东京洛阳西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昭仁惠於崇贤,抗义声於 金商。”薛综注:“金商,西门名也……西为金,主义,音为商,若秋气之杀万物,抗天子德义之声,故立金商门於西。”《后汉书·蔡邕传》:“(蔡邕)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节、王甫就问灾异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晋纪总论》鰲坠三山,鲸吞九服,獯入金商,穹居未央。②指秋令;秋声。秋于五行为金,于五音为商,商为金音,其音凄厉,于时为秋。三国魏 锺会《菊花赋》:“挺葳蕤於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唐 白居易《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清 魏源《杂诗之六》:“天风吹金商,太音毋乃清。”

金觞

jīnshāng

金制的酒杯;精美珍贵的酒杯。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晋·张华《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觞浮素蚁。”《文选·江淹》:“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吕延济注:“觞,酒杯也,以金为之。”

金舌弊口

jīnshébìkǒu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金绳

jīnshéng

①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a.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唐 杨炯《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b.用于一般拴束,描述书法。唐 韩愈《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②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唐 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王琦注引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明 陈汝元《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清 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③借指地平线。唐 刘长卿《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康有为《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香港灯。”

金声

jīnshēng

①指钲声。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汉书·李陵传》:“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颜师古注:“金谓鉦也,一名鐲。” 王粲《从军诗之二》:“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②指钟声。 唐 沉佺期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诗:“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復传。” 宋 苏轼《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阳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清 金人瑞《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金声齐雅颂,玉尺辨毫釐。”③指金石声。 唐 唐彦谦《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明 何景明《赠子言诗》:“腰佩白玉环,手掷金声赋。” 叶景葵《蔽庐丛志 序》:“金声掷地,诵左赋而俗耳顿聪。”④对人声音的美称。 明 沉仕《桂枝香·咏镜题情曲》:“爱你秋波如练,金声娇软。”⑤恭敬的声音。《逸周书·酆保》:“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 朱右曾校释:“金声,肃也。”⑥比喻美好的声誉。 晋 刘琨《劝进表》:“玉质幼彰,金声夙振。” 唐 卢纶《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⑦指声誉传播。 王国维《观堂集林·国学丛刊 序》:“二刘金声於隋代,孔贾玉振於唐初。”

金声玉润

jīnshēngyùrùn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东汉 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刘师培《文说》:“金声玉润,绣错绮文,赋体之正宗也。”

金声玉振

jīnshēngyùzhèn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唐 杨炯《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馀力。”

金石

jīnshí

①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庄子·逍遥游》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西汉·贾谊《治安策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南朝梁 江淹《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著金石,义盖山河,朕甚嘉焉。唐 李商隐《韩碑》:“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③常用以比喻不朽。④指钟磬一类乐器。《庄子·骈拇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 ⑤指钟磬发出的乐声。⑥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⑦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⑧指古代丹药。⑨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西游记第六十四回》那长老心如金石,坚执不从。

金石不渝

jīnshíbùyú

像金石那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金石良言

金石之言

jīnshíliángyán

jīnshízhīyán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叔公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不可有负栽培。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金石丝竹

jīnshísīzhú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金石为开

jīnshíwéikāi

指的是最坚硬的东西都被打开了,形容真诚足以打动人心;也比喻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现代·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沈国英听了这话,心中不免一动,心想:这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了。这样子做下去,也许我一番心血不会白费。”

金石之计

jīnshízhījì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金石之交

jīnshízhījiāo

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比喻友情坚贞不渝。他们两人是金石之交,在日常生活中从不互相请客送礼、互相吹捧,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

金兽

jīnshòu

①指金色虎首形铺首。唐 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②指兽形的香炉。宋 张耒《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明 刘基《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清 龚自珍《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铜镜上兽形花纹。清 陈维崧《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古台名。建安十八年,曹操建于邺城西北。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三臺者,陆翽鄴中记云:魏武於鄴城西北立三臺,中名铜雀,南名金兽,北名冰井。”

金粟

jīnsù

①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悵念襄楚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②“金粟如来”的省称。南朝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金粟来仪,文殊戾止。”前蜀 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金粟像,门枕御沟泉。”宋 张元干《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金粟龙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宋 范成大《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明 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清 捧花生《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黄色花蕊。宋 梅尧臣《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⑤比喻灯花、烛花。唐 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明 刘基《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清 许光治《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⑥首饰名。唐 杨炯《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唐 温庭筠《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华锺彦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⑦山名。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唐玄宗泰陵在此山,金粟堆。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玄宗尝謁桥陵,至金粟山,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金粟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唐玄宗葬此,曰泰陵 。”⑧后世泛指帝王陵墓。明 李东阳《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鼎湖龙作雨,金粟鸟呼风。”

金汤之固

jīntāngzhīgù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同“固若金汤”。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金縢

金滕

jīnténg

①古代用以放置公文档案的金匮。《汉书 王莽传》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淮南子 精神》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文选 左思 魏都赋》窥玉策于金縢,案图箓于石室。《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六》帝(元惠宗)曰:“待朕它日归天,令吾儿修之可也。仍以御图书封藏金滕,自今以后,不许有所入。”②书经篇名。周征商成功后二年,武王生病,周公祝祷于三王,愿以己身替代。祝祷文字被史官收于金匮中,故称为“金縢”。

金天

jīntiān

 

西方之天。指秋天﹔秋天的天空。《红楼梦芙蓉女儿诔》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指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古帝少昊的称号华岳神名。唐玄宗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金铁

jīntiě

①铜和铁。②专指铁。图:金铁矿石。③借指金属制的器具。a.刑具文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吕延济注:"绕金铁谓鏁也。"b.指刀斧之类。 刘大櫆《达命》:"吾观攻剽劫夺不避金铁之诛毁肌肤而断肢体者皆若有所不获已。"④指经济军事

金童玉女

jīntóngyùnǚ

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金童玉女意投机,才子佳人世罕稀。”

金头银面

jīntóuyínmiàn

形容挂金戴银,打扮得十分华丽讲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三回:“他男人在外头不多几时,那些小老婆子们便金头银面的妆扮起来了。”

金柝

jīntuò

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乐府诗集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金丸

jīnwán

①金制的弹丸。金弹丸。子弹。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四》:“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②指金黄色的果实。③比喻明亮的圆月。

金蜼彝

jīnwèiyí

一种有蜼形图案的青铜祭器,为贵重的陈设品。一本作“鏨金彝”。《红楼梦》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緑色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盆。”

金屋

jīnwū

华美之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南朝梁 柳恽《长门怨诗》:“无復金屋念,岂照长门心。”唐 于鹄《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髮辞金屋,许著黄裳向玉峯。”唐 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宋 姜夔《疏影词》:“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宋 吴文英《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名娃金屋指馆娃宫,参见“馆娃宫”。)清 龚自珍《湘月词》:“一枝赠我,安排自有金屋。”鲁迅《惜花诗之二》:“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参见“金屋贮娇”。

金屋藏娇

金屋贮娇

jīnwūcángjiāo

jīnwūzhùjiāo

金屋:华丽的房屋;娇:阿娇,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借指美丽的女子。指娶妻或纳妾。东汉·班固《汉武故事》:“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金乌西坠

jīnwūxīzhuì

相传日中有三足乌,世因称太阳为金乌。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兔,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太阳东山,月亮升起。指黄昏时分。也借指时光。

金吾不禁

jīnwúbùjìn

古代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 《三国演义 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jīnwúzúchì

rénwúwánrén

指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指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金玺

jīnxǐ

金制成的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国。”《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三国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仰齿金璽,俯执圣策。”

金镶玉裹

jīnxiāngyùguǒ

比喻荣华的生活。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金相玉质

jīnxiàngyùzhì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汉·王逸离骚 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七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金象

jīnxiànɡ

亦作“金像”。金身佛像。《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金象生毛,长安大风震电,坏屋杀人,坚惧而愈修德政焉。《晋书·吕光载记》:“又进攻龟兹城,夜梦金象飞越城外。光曰:‘此谓佛神去之,胡必亡矣。’”北魏 杨炫之《洛阳迦蓝记·永宁寺》:“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象三十躯。”唐 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明 何景明《再至寺》诗:“古壁栖金象,花宫出梵音。”

金芽

jīnyá

泛指各种植物金色的芽,金色的茶芽,比喻茶叶极为珍贵。《水浒传第四回》玉蕊金芽真绝品,僧家制造甚工夫。

金要足赤

人要完人

jīnyàozúchì

rényàowánrén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金要成色十足的金子,人要完美无缺的人。指对人和物不切实际的苛求。

金印

jīnyìn

①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晋书 文帝纪》增邑三百户,假金印紫绶。②借指官职。③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④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金印紫绶

jīnyìnzǐshòu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东汉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金墉

jīnyōng

①西方的城。②犹金城。坚固的城墙。③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④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金友玉昆

jīnyǒuyùkūn

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北朝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 前凉 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上》:“说甚金友玉昆,只是五龙一门。”

金玉

jīnyù

①珍宝的通称;比喻珍贵和美好。金玉满堂。《战国策·赵策四 说赵太后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晋书 愍帝纪》(建兴三年)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宋书 本纪武帝下》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②珍视。《聊斋志异 凤仙》八仙起,捉水仙曰:“凤仙从来金玉其音,不敢相劳;我二人可歌‘洛妃’一曲。”③敲金击玉发出的声音。宋 郑思肖《二砺》:“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金玉锦绣

金玉绮绣

jīnyùjǐnxiù

jīnyùqǐxiù

指精美珍贵的东西。绮绣: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也比喻巧妙的计策。《战国策·秦策一》:“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

金玉良言

jīnyùliángyán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

金玉良缘

jīnyùliángyuán

①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②《红楼梦》中,“金玉良姻”象征着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之间的联系,最终两人结婚成就了这段良姻。《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金玉满堂

jīnyùmǎntáng

①极言财富之多。《老子 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唐 白居易《读 道德经 诗》:“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总不想一死后,虽家资巨万,金玉满堂,尚是汝物耶?”②引申为称誉才学美富。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王长史谓林公 :‘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金玉其表

jīnyùqíbiǎo

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我不喜欢他们那金玉其表的欺骗做法。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jīnyùqíwài

bàixùqízhōng

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金允

jīnyǔn

允许。《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

金灶

jīnzào

指道家炼丹的丹炉。王勃《秋日仙游观赠道士》:“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唐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诗》:“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金缯

jīnzēng

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新唐书·王晙传》:"告以祸福,啖以金缯。"《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申侯曰:'此言甚当。'遂备下金缯一车,遣人赍书与犬戎借兵,许以破镐之日,府库金帛,任凭搬取。"《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六》其后金人邀取金缯、暴掠宫禁事,皆(郭)药师导之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所输钱租,籍以给行人金缯之费。《聊斋志异 翩翩》业为国子左厢,富有金缯而无子,爱(罗)子浮若己出。

金章

jīnzhāng

①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南朝宋 鲍照《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钱振伦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注》:“金章,铜印也。” 唐 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无私齐綺饌,久坐密金章。”仇兆鳌注:“金章,金印也。”宋 柳永《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 清 蒋士铨《桂林霜·告变》:“愧不能麟符倒用搜奸党, 北邙 。” ②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鱼朝恩)翌日於上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处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上未及语,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谢於殿前。上虽知不可,强谓朝恩曰:‘卿儿着章服大宜称也。’”

金张

jīnzhāng

西汉时金日磾、张安世(张汤)二人的并称。金日磾(jinmidi)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金针

jīnzhēn

①刺绣、针灸用的针。宋 朱淑真《自责二首》:“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②比喻某种技能的诀窍。处世金针。

金针度人

jīnzhēndùrén

金针: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把金针给人。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元 金好问《论诗》诗:“鸳鸯绣了不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鲁迅《集外集拾遗 怀旧》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金枝花萼

jīnzhīhuā’è

比喻皇室的子孙后代。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牒出金枝,系连花萼,宜承大统诸宗长。”

金枝玉叶

jīnzhīyùyè

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二刻拍案惊奇 卷七》到得那里,谁管你是金枝玉叶?多被磨灭得可怜。参见“玉叶金枝”。

金卮

jīnzhī

金制酒器。亦为酒器之美称。《杨家将 第回》是日刘钧亲赐(杨)业金卮,君臣尽欢而散。

金紫

jīnzǐ

指“金印紫"。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亦作“金章紫绶”。《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金主(宛颜守绪)谓侍臣曰:“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所恨。”

金字

jīn

①以金粉书就之文字。指铭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文选·陆倕《新漏刻铭》:“寧可使多谢曾水,有陋昆吾,金字不传,银书未勒者哉!”张铣注:“金字银书,谓碑铭之书也。”②指皇帝写的文字。唐 张昔《御注孝经台赋》:“金字累累以条贯,银钩歷歷而交映。”唐 王建《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③见“金字经”。

金字经

jīnzìjīng

词牌名,又名“阅金经”、“梅边”,以张可久词《金字经·水冷溪鱼贵》为正体。

金字牌

jīnzìpái

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文件的"急脚递"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沈括《梦溪笔谈·官政》:"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绍兴十年(1140年),秦桧与高宗合谋,一日之间发金字牌十二道,将岳飞从朱仙镇召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三》一日奉十二金字牌,(岳)飞愤惋泣下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金字招牌

jīnzìzhāopái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鲁迅《花边文学·趋时与复古》:“只要敬爱他的人,多发挥这一点,不要七手八脚,专门把他拖进自己所好的油或泥里去做金字招牌就好了。”

金樽/金尊

jīnzūn

酒尊的美称。南朝宋 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之一》:“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綺筵。”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闻一多《红烛·深夜底泪》:“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将酌进上帝底金樽。”

jīn

贵重、结实的玉;比喻金玉良缘。琻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