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①割断,弄断:截断。截开。截取。截面。②量词,段:一截儿木头。③阻拦:截住他。截留。截击。截获。④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截长补短


jiéchángbǔduǎn


指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宋·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截肪


jiéfáng

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三国魏 曹丕《与钟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政和中,蔡太师在钱塘 ,一日中使赐茶药,亦於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星眼浑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

截鹤续凫

jiéhèxùfú

比喻事物勉强替代,失其本性。庄周《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不复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

截教jiéjiào

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一种宗教。《封神演义 第三回》苏全忠不知崇黑虎幼拜截教真人为师,秘授一个葫芦,背伏在脊背上,有无限神通。《封神演义 第四十三回》闻太师新败,去了半月,弟子闻此人乃截教门下,必定别请左道旁门之客,也要仔细防护。注:闻太师认为自己拜的是正宗道教。

截胫剖心


jiéjìngpōuxīn

指砍断足胫,剖开心胸;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尚书·泰誓下》:“扞纣呴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

截然不同


jiéránbùtóng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近义词:天壤之别、迥然不同。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截替jiétì

犹代替,接替。《水浒传第十三回》:“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

截趾适履

jiézhǐshìlǚ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聊斋志异 姚安》截指而适其屦,不亡何待! 参见“削足适履”。

jié .

勇武。②跑得快:偈偈(a.急驰的样子;b.用力的样子)。Ⅱ. jì偈陀:梵语“”,即佛经中的唱词。简作“偈”。和尚坐化时所作之偈,多是悟道之语。

偈诰

jiégào

偈:勇敢和威武。也就是最前面跑的快。诰:奉诰。李梦霁《鲁迅妻子朱安 一生欠安》生是修行,缘是尘路的偈诰,因这来之不易的刹那芳华,我忘记哀伤,忘记幽怨,得你,得全世,得一世安稳。

偈偈

jiéjié

急驰貌。《诗·桧风·匪风》“匪车偈兮” 毛传:“偈偈,疾驱,非有道之车。” 苏曼殊《绛纱记》:“忽有偈偈疾驱而来者,视之,麦翁也。”②用力貌。《庄子·天道》:“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jié

尽,用尽: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枯竭。衰竭。声嘶力竭。用之不竭。不流。荀子《不苟篇》: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春秋左传·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两汉《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宋 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李宝)遂发,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洪遵竭资粮器械济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以牛革为囊,数十人牵大绳以汲取之,自子至午,则泉脉渐竭。明 刘基《苦斋记》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竭诚

jiéchéng

完全忠诚。一心一意。竭诚相见。《晋书 宣帝纪》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待下

jiéchéngdàixià

竭诚:竭尽忠诚;全心全意。尽心尽意地对待臣民部属。《谏太宗十思疏》“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竭诚相待

jiéchéngxiāngdài

指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十六回》翌日,乃入谢汉王,汉王却竭诚相待,礼意兼优,比那昨日情形不相同。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节

jiéjié

尽忠;坚持操守。三国魏 曹操《陈损益表》:“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秋也。”《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大将军(指王敦)以其私憾,称兵向阙,此忠臣义士竭节之时也。《新唐书·程异传》:“能厉己竭节,悉矫革征利旧弊。”宋 王安石《次韵张唐公马上》:“竭节初悲力不任,赐身终愧繆恩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间有竭节死难,当横溃之冲者,皆武臣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任公竭节,利国家无不为。

竭精jiéjīng

用尽精力。《汉书·梅福传》:“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闕廷。”《封神演义 第九回》可惜先王竭精掞髓遗为子孙万世之基,金汤锦绣之天下,被你这昏君断送了个干干净净的!清 唐甄《潜书·七十》:“其贫贱者,亦竭精敝神以求富贵。”

竭尽全力

jiéjìnquánlì

用尽全部的力量,形容做出最大努力。《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竭尽全力”。 当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五四章:“她情愿为保卫洛阳竭尽全力作战,直到肝脑涂地。”

竭绝jiéjué

尽;穷尽。《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

竭蹶

jiéjué

亦作“竭蹷”。①颠仆倾跌,行步匆遽貌。《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杨倞注:“竭蹶,颠倒 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则有从容竭蹷之别。”②尽力。 明 张煌言《与某书》:“苟有利於国家,有益於桑梓,无弗竭蹶以告当事。” 《聊斋志异 钟生》下舆,女跬步甚艰,生挽臂拽扶之,竭蹶始得上达。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

竭力

jiélì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竭力,尽力,尽心;用尽全力。《礼记·燕义》:“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於国,君必报之以爵禄。”《吕氏春秋·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汉·贾谊《新书·权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国之忧。”《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竭力虔心

jiélìqiánxīn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大家都是竭力虔心地工作着。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竭心

jiéxīn

犹尽心。祢衡《鹦鹉赋》:“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宋书 本纪武帝下》实赖将帅竭心,文武尽效。宋 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一状》:“自领经略之任,竭心戎事。”清 魏源《圣武记 卷七》:“维时,鼐竭心筹之,无出碉堡为上。”

竭愚

jiéyú

自谦之词。谓尽其愚见。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竭愚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后汉书·乐恢传》:“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惟蒙留神。”《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资治通鉴 后晋纪一》李崧和吕琦曰:“臣等志在竭愚以报国,非为虏计也,愿陛下(后唐末帝李从珂)察之。”

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

竭:使……干涸;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七》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惟思竭泽,不虑无鱼。

竭泽焚林

jiézéfénlín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且财非天来,皆自民出,竭泽焚林,其孰御之!力屈财殚,非所以养民而强国也。参见“焚林竭泽”。

竭泽焚薮

jiézéfénsǒu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竭智尽力

jiézhìjìnlì

用尽智慧和力量。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竭忠尽智

jiézhōngjìnzhì

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史记·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jié I.

圆顶的石碑:残碑断。墓。《聊斋志异 考弊司》堂下两碣东西立,绿书大于栲栳,一云“孝弟忠信”,一云“礼义廉耻”。参见“石碣”。II.磍;猛兽盛怒的样子。

碣石

jiéshí

①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碣石山馀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该石自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尚书·禹贡》:“导岍及岐 …… 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復东巡海上,至碣石 。”三国魏 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唐 韦应物《弹棋歌》:“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唐 高适《燕歌行》:“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资治通鉴 秦纪二》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刻碣石门。明 王錂《春芜记·献赋》:“似迢遥乘槎海畔,把碣石相望。”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②指墓碑。唐 司空图《偶诗之三》:“一掬信陵 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jié

公羊,特指骟过的:羯羊。摩羯。②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匈奴的一个分支:羯族。羯鼓。五胡之一

羯鼓催花

jiégǔcuīhuā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唐·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唐玄宗笑着说:“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明 陆采《明珠记 巡陵》惟将羯鼓催花,赐得貂裘拖地。

羯胡

jiéhú

《魏书·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於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唐 杜甫《往在诗》:“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清 黄燮清《黄天荡怀古诗》:“驄马宜威临阵日,羯胡丧胆渡江时。”

羯磨

jiémó

①佛教名词。梵语karman的音译。意译为“业”。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有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之分。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连续不断的因果报应。《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上释御服,服法衣,行清净大舍,名曰“羯磨”。梁启超《余之死生观》:“佛説一切万象悉皆无常,刹那生灭,去而不留,独於其中有一物焉,因果连续,一能生他,他復生一,前波后波,相续不断,而此一物名曰羯磨。”②佛教名词。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作法办事”。指诵经拜佛等法事。《华严经·梵行品》:“三説羯磨是戒耶?”音释:“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兹成办也。”唐 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领羯磨会十三,化大众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