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①马壮健。宋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②自满,自高自大,不服从;瞧不起(可作及物动词);骄奢淫逸:骄傲。骄气。骄恣。骄横(hèng )。骄矜。骄纵。《老子·第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孟子·离娄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孙子兵法 始计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资治通鉴 随纪六》(隋炀)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③猛烈:骄阳。

骄傲自满

jiāoàozìmǎn

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巴金《短简·病》你得知道我并不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

骄兵

jiāobīng

①骄傲而轻敌的军队。骄兵必败。《后汉书 袁绍传》盖救敌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②不服从指挥的士兵。骄兵悍将。

骄兵必败

jiāobīngbìbài

指过分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骄兵必败”。曲波《林海雪原》:“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

骄兵之计

jiāobīngzhījì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骄侈

jiāochǐ

①骄傲自大。《左传·成公十七年》:“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新唐书·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明 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书》:“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於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清 秋瑾《精卫石诗》:“举动自如无俗态,谦和举措不骄侈。”②骄纵奢侈。《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宗(陈顼)始以宽大得人,终以骄侈致败,文、武之业,坠于兹矣。唐 韦应物《金谷园歌》:“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性骄侈,好声色。”《明史·陶安传》:“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 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於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霍氏骄侈纵横。

骄侈暴佚jiāochǐbàoyì

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同“骄奢淫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

骄怠

jiāodài

傲慢懈怠。《战国策·秦策三》:“多功而不矜,富贵不骄怠。”《隋书·炀帝纪下》:“於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一》明军法以整骄怠之卒,丰廪实以增储偫之具。明 张居正《答两广督抚》:“僕闻此人,老将知兵,第数年以来,志颇骄怠,意其功名已极,亦欲善刀而藏之。”

骄敌

jiāodí

谓傲视敌方。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骄固

jiāogù

骄横顽固。唐 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骄豪

jiāoháo

骄矜纵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袁)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三国志·蜀志·刘璋传》:“恃功骄豪,欲有外意。”《北齐书·外戚传·李祖昇》:“祖勋性贪慢,兼妻崔氏骄豪干政,时论鄙之。”《隋书·柳述传》:“述虽职务修理,为当时所称,然不达大体,暴於驭下,又怙宠骄豪,无所降屈。”

骄横跋扈

jiāohèngbáhù

骄横:骄傲,意态狂豪;跋扈:专横暴戾。形容骄傲放肆,目中无人。一向骄横跋扈的老太爷,这次却对着他笑了,若不是看在钱财的份上,他是打死也不会帮忙的。随着杨贵妃日渐得宠,杨家也就渐渐成为权贵门户,连家奴也骄横跋扈起来了。

骄忌

jiāojì

骄妒。《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后恃尊骄忌,与帝所幸郭贵人更相譖诉。”

骄僭

jiāojiàn

骄横僭越。骄僭无礼。《汉书 王莽传》莽白赵氏前害皇子,傅氏骄,遂废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皆令自杀。王符《潜夫论·忠贵》:“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宋 范仲淹《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又有上言张亢骄僭不公,臣亦乞根勘辩明,或无深过。”清 龚自珍《对策》:“然自孝武以后,民渐逐末,食货志言,富商大贾,骄僭拟侯王,而农民争释耰耡以从之,此治之一变。”《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骄蹇

jiāojiǎn

亦作“骄謇”。傲慢,不顺从。骄蹇有觊觎心。《公羊传·襄公十九年》:“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颜师古注:“蹇谓不顺也。”《资治通鉴 晋纪十二》当官者以治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诏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三失也。《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河东兵马使王无纵、张奉璋等恃功骄蹇,以王缙书生,易之,多违约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一回》:“一连过了二十多天,看看那娶来的新人,非但愈形骄蹇放纵,并且对於那六岁的孩子,渐渐露出晚娘的面目来了。”茅盾《色盲》:“在初进这间餐室的时候,他对于这位颇有点骄蹇放浪的女郎,尚存着‘不敢亲近’的意思,现在却不然了。”

骄讦

jiāojié

傲慢并攻击人短处,揭人阴私。《后汉书·袁安传》:“宪险急负埶,言辞骄訐,至詆毁安。” 李贤注:“訐,谓发扬人之恶。”

骄矜

jiāojīn

骄傲自负。《韩非子·难一》:“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隠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主上(符坚)骄矜已甚,叔父(慕容垂)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资治通鉴 陈纪六》周利州刺史纪王(宇文)康,骄矜无度,缮修戎器,阴有异谋。宋 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伊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沉育《谒董江都祠墓 诗》:“一代师儒崇道义,诸王子弟敛骄矜。”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并不骄矜地,而是谦逊地注视着我。”

骄倨

jiāojù

亦作“骄踞”。傲慢不恭。《管子·白心》:“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资治通鉴 梁纪十四》初,柔然头兵可汗始得返国,事魏尽礼。及永安以后,雄据北方,礼渐骄倨,虽信使不绝,不复称臣。《资治通鉴 随纪六》(杨)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隋炀)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旧唐书·突厥传上》:“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 宋 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倨可讥訶状,由是共贤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妇尤骄倨,常佣奴其夫,自享饈饌。”章炳麟《支那印度联合之法》:“清廷於邻国,强则佞諛,弱则骄倨,此最可嗤鄙者。”

骄乐

jiāolè

骄纵享乐。《论语·季氏》:“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朱熹集注:“骄乐,则侈肆而不知节。”《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瞋怒,心缘骄乐,堕於公政!”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卷十五》:“无锡杨氏女……自幼失教,既长则骄乐佚游,从流忘反。”

骄吝

骄恡

jiāolìn

骄傲而吝啬。《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余愿世人改其无检之行,除其骄吝之失,遣其夸矜尚人之疾,绝息嘲弄不典之言。”唐 张说 《赠别杨炯箴》:“才勿骄恡,政勿烦苛。”清 杜岕《思贤篇送荔轩还京师》:“康衢本平坦,骄吝涂乃窄。”

骄虏

骄卤

jiāolǔ

骄横的胡虏。唐 沉佺期《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唐 严武《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塲匹马还。”宋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明 谢榛《塞下曲》:“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骄慢

jiāomàn

亦作“骄嫚”。 骄傲怠慢。《汉书·五行志上》:“刘向以为时宋愍公骄慢,睹灾不改。”《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与騶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 北周 庾信《结客少年场行》:“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 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太学》:“公侯子弟在太学者,多骄慢不习训。”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有求则卑辞,无欲则骄慢,终不可怀服。王先谦《条陈洋务事宜书》:“宋王偃破敌益地,国灭於齐;郅支单于乘胜骄嫚,梟首於 。” 老舍《狗之最》:“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

骄妾

jiāoqiè

骄纵的侍妾。《汉书·王莽传上》:“孝哀皇帝即位,骄妾窥欲,姦臣萌动。”

骄人

jiāorén

①傲视他人。例:骄人者必败。《庄子·徐无鬼》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庄子·盗跖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 葛洪《抱朴子·行品》:“捐贫贱之故旧,轻人士而踞傲者,骄人也。” 《史记·魏世家》:“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聊斋志异 神女》女曰:“受人求者常骄人,求人者常畏人,中夜奔波,生乎何解此苦,只以畏人故耳,亦复何言!”②引为自豪;值得骄傲。例:成绩骄人。③得志的小人。《诗·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④傲慢自大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捐贫贱之故旧,轻人士而踞傲者,骄人也。”亦指高傲倔强的人。 丘复《寄曹耐公汕头诗》:“骄人枯骨劲,歷刼头颅强。”

骄色

jiāosè

指骄矜的神色。《管子·戒》:“南面听天下,而无骄色。”《史记·高祖本纪》:“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汉书·宣帝纪》:“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宋·张耒《围棋歌戏江瞻道兼呈蔡秘校》:“主盟召会不敢辞,近忽凭陵有骄色。”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

骄尚

jiāoshàng

骄傲自大。尚:自以为超出,高出。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后汉书 张衡列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骄奢

jiāoshē

骄横奢侈。《战国策·齐策四》:“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晋书 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晋 袁宏《后纪·光武帝纪七》:“富贵有极,当知足,骄奢益为观听所议。”《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禅位之后,弥复骄奢。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富贵谁言福作门,骄奢终与祸为邻。”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上流社会满盈骄奢,寖成浮华轻薄之风。”

骄奢淫逸

骄奢淫佚

jiāoshēyínyì

《左传·隐公三年》:今本为:"骄、奢、淫、泆(逸),所自邪也。"骄傲,奢侈淫荡,放纵四种导致人走上邪路的的原因,旧指父母过分宠爱子女,易使得子女贪得无厌,永不知足。(南汉宫苑使何词)及还,言帝(后唐帝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汉主(刘岩/龑)大悦,自是不复通中国。

骄生惯养

jiāoshēngguànyǎng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骄汰

骄泰

jiāotài

骄恣放纵。《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周文 叔向贺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今公家骄汰,而 田氏 慈惠,国泽是将焉归。"《晋书 武帝纪》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耶?” 宋 陆游《贺张参政修史启》:“礼絶搢绅,而无王公骄泰之意。” 郑泽《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齐封惧东亩,亦可惩骄泰。”《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八》朱全忠召诸将谓曰:“王珂驽材,恃太原(李克用是他的岳丈)自骄汰。吾今断长蛇之腰,诸群为我以一绳缚之!”

骄黠

jiāoxiá

傲慢狡猾。《汉书·西域传上·康居》:“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汉书 王莽传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晋书·虞预传》:“徐龕骄黠,无所拘忌,放兵侵掠,罪已彰灼。”《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恩》:“督抚吴文华谓九司日以骄黠,编氓甚少,缓急难恃,奏割南寧武缘县属思恩 。”

骄心

jiāoxīn

骄矜之心。《韩非子·解老》:“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后汉书 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南史·褚裕之传》:“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翬之禽,骄心未警。但得神驾游豫,羣情便可载驩。”明 方孝孺《豫让论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弘治之世,邪説兴,劝天下士无读唐以后书,骄心盛气,不復考韩欧大家立言之旨。”

骄阳

jiāoyáng

酷烈的阳光。头顶骄阳。宋 曾几《苏秀道中》:“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骄阳似火

jiāoyángsìhuǒ

骄阳:火辣辣的太阳。形容太阳灼热地照射着。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但是交通警察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们举行了毕业典礼。

骄佚

jiāoyì

骄纵放肆。骄奢安逸。《左传·成公六年》:"国饶则民骄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延(阜陵王刘延)奢泰骄佚,待下严刻。"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兵部郎中、知兗州韩授上言:“迩者亢旱伤稼,天其或者以陛下(宋真宗赵恒)春秋鼎盛,兆民乐业,万一圣心忽生骄佚,故暂加灾眚,用儆睿聪。"明 刘基《悲杭城》诗:"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六十年丰豫之后,商人皆席富厚,乐骄逸,恢调舞歌。"《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教子须知有义方,养成骄佚必生殃。"

骄溢

jiāoyì

骄傲自满。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元载既诛鱼朝恩,上(代宗李豫)宠任益厚,载遂志气骄溢。

骄稚

骄穉

jiāozhì

①骄矜炫耀。《庄子·列御寇》:“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穉庄子 。”郭庆藩集释:“穉亦骄也。”②骄逸幼稚。《太平广记卷四二》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秀才( 权同休 )慙谢顾者曰:‘某本骄稚,不识道者,今返请为僕。’”《明史·常茂传》:“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

骄子jiāozǐ

①娇贵、宠爱之子。骄,通“娇”。《孙子·地形》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②借指胡人。

骄恣

jiāozì

亦作“骄姿”。骄傲放纵。《韩非子·六反》:“夫富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财货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亲爱之则不忍,不忍则骄恣。”《史记 吕太后本纪》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汉书 霍光传》今其子孙用事,昆弟益骄恣。《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善果为大理卿,渐骄姿,清公平允遂不如畴昔焉。”《旧唐书·宗楚客传》:“楚客、处訥、 晋卿等骄恣跋扈,人神同疾,不加天诛,詎清王度。”清 唐甄《潜书·鲜君》:“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我们在外面看见一个猛人的亲信,谬妄骄恣,很容易以为该猛人所爱的是这样的人物。”《资治通鉴 秦纪三》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

骄纵jiāozòng

骄傲放纵。形容一个人自以为是,非常骄傲和放纵。《后汉书·袁绍传》:“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 绍召杀之,而并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