謇 | jiǎn | ①口吃,言辞不顺利:謇吃。②正直:謇谔(正直敢言)。謇謇(a.正直之言;b.忠诚正直)。 |
謇切 | jiǎnqiē | 严正率直。宋 叶适《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朝廷虽謇切,乡党常和乐;识虑虽达权,操舍常据经;学术虽敏辨,讲肄常钝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
謇谔 | jiǎn’è | 亦作“謇鄂”。亦作“謇愕”。正直敢言。《隶释·绥民校尉熊君碑》:“临朝謇鄂,孔甫之操。”洪适释:“以謇鄂为謇諤。”《后汉书·陈蕃传》:“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华首弥固。”《晋书 武帝纪》谠言謇谔,所望于左右也。唐 阎济美《下第献座主张谓诗》:“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张昭謇諤于东吴,而曹兵南下,惟劝迎降。”《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王)彬曰:“伯仁长者,兄之亲友;在朝虽无謇愕,亦非阿党,而赦后加之极刑,所以伤惋也。” |
蹇 | jiǎn | ①跛,行走困难:蹇足。蹇步。行蹇难。《资治通鉴 周纪五》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是夏,京师醴泉涌出,饮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资治通鉴 陈纪二》鸿胪少卿阳休之私谓人曰:“将涉千里,杀骐而策蹇驴,可悲之甚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蔡)京至是凡四当国,年已八十,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参见“策蹇”、“跛蹇”。②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蹇拙。蹇运。时乖命蹇。命途多蹇,所以至此。《雷峰塔奇传 第三回》:奴家命蹇,双亲相继去世,强近之亲既无,应门五尺又乏。《贵妃艳史演义第七章》:玄宗因他酷妒梅妃,又见他连日意志蹇傲,心下着实有些不悦。苏轼: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聊斋志异 狐谐》家少有而运殊蹇,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③傲慢。④穷困。⑤驽马,亦指驴。《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士人絷蹇檐梧,乃即坐。《聊斋志异 彭二挣》与邑人彭二挣并行于途,忽回首不见之,惟空蹇随行。《聊斋志异 阿纤》(奚)山喜从之。絷蹇登堂,堂上迄无几榻。⑥不幸。《聊斋志异 马介甫》家门不吉,蹇遭悍嫂,尊长细弱,横被摧残。⑦引申为有碍,违背。《庄子·秋水》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 。⑧姓。 |
蹇傲 | jiǎnào | 高傲;傲慢。《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初大悦,及览其表,辞颇蹇傲,季龙大怒,将斩(马)詵。” 唐 胡璩《谭宾录·杜审言》:“杜审言初举进士,恃才蹇傲。”《隋唐演义 第八一回》:“玄宗因他酷妬於梅妃,又见他连日意态蹇傲,心下着实有些不悦。”《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八》李克用遣使以重币请修好于(朱)全忠;全忠虽遣使报,而忿其书辞蹇傲,决欲攻之。 |
蹇步 | jiǎnbù | 谓步履艰难。《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已而晓榜既揭,竟落孙山,咨嗟蹇步,懊惋丧志。 |
蹇裳 | jiǎncháng | 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庄子·山木》:“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洪兴祖补注:“蹇,盖读若褰,谓抠衣也。”《镜花缘 第四十回》:“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宜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 |
蹇吃 | jiǎnchī | 口吃;言语不顺利。蹇,通“謇”。北周 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言辞蹇吃,更甚扬雄。”倪璠注:“书:‘ 雄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宋 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九》:“张子耽酒语蹇吃,闻道潁州又陈州。”《花月痕第二十回》不齿之精神,瞀乱颇同宋玉;无聊之言语,蹇吃更甚扬雄。 |
蹇谔 | jiǎn’è | 亦作“蹇咢”。亦作“蹇愕”。亦作“蹇鄂”。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謇”。 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神情所涉,岂徒蹇愕而已哉。”《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六》懿宗李漼贬张云兴元少尹,刘蜕华阴令,敕曰:“虽嘉蹇谔之忠,难逃疏易之责。”《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憸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明 汤显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记》:“夫姜君者,亦蹇咢重进止,质行人耳。”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陈説忠贞蹇諤,不宜沦滞遐方。” |
蹇分 | jiǎnfēn | ①厄运,命运不佳。唐 司空图《丁巳元日》诗:“偶能甘蹇分,岂是薄浮荣。”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舒守谦)翌日办装出长安,咨嗟蹇分,怊悵自失。” ②指平庸无能的职分。唐 胡璩《谭宾录·陈少游》:“秀(董秀)遽曰:‘中丞美才,不当远官,从容旬日,冀竭蹇分。’” ③歪斜着肢体。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前人跨白卫,年四十已来,衣帽整洁;垂首蹇分,盹寐欲堕。” |
蹇缓 | jiǎnhuǎn | 步履缓慢。《聊斋志异 巧娘》莲步蹇缓,(傅)廉趋过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途中,连城行蹇缓,里馀辄一息;凡十馀息,始见里门。”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席故蹇缓,行数步,辄憇路侧。”《聊斋志异 役鬼》 二人旋踵而行,蹇缓则立候之,若奴隶然。《聊斋志异 青蛙神》视之则,巨蛙,室门仅容其身,步履蹇缓,塞两扉而入。 |
蹇蹇 | jiǎnjiǎn | ①忠直貌。蹇,通“ 謇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颜师古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 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起民之病,治国之疵,蹇蹇一心,如对策时。” 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人士,则灾变可除。②平直貌。蹇,通“ 謇 ”。 汉 扬雄《太玄·勤》:“往蹇蹇,祸邇福远。” 范望 注:“蹇蹇,平直也。” |
蹇蹷 | jiǎnjué | 亦作“蹇蹶”。①困顿颠蹶。《魏书·古弼传》:“吾闻筑社之役,蹇蹷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②步履缓慢貌。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三:“风日晴暖,策杖蹇蹶,雍容林邱之下,清江白石之间。” |
蹇罹 | jiǎnlí | 常用于描述不顺利或遭遇不幸的情况。 |
蹇劣 | jiǎnliè | ①驽钝,拙劣。《聊斋志异 彭海秋》马调良,幸不蹇劣,半月始归。②指身体衰病。《聊斋志异 柳氏子》柳(西川)谋杀蹇劣。子闻之,即大怒骂,疾益甚。③困厄;境遇不好。 |
蹇驴 | jiǎnlǘ | ①跛蹇驽弱的驴子。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②比喻驽钝的人。 |
蹇落 | jiǎnluò | 穷困;衰败;不得志。《聊斋志异 巧娘》才色无匹,而时命蹇落。适毛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因邑邑不畅,赍恨如冥。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先是仲殷饶,同堂子弟,争奉事之,凡有任其取携,莫之较;及仲蹇落,存问绝少。”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馀,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何垠注:“蹇落,蹇缓落寂也。” |
蹇讷 | jiǎnnè | 说话迟钝木讷。蹇,通“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或偶有敷陈,稍惬圣旨,怯懦蹇讷者,口虽奏而未尽其心;奸诈辩词者,言虽当而未必有理。” |
蹇浅 | jiǎnqiǎn | 犹言鄙陋浅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浅。”成玄英疏:“好为遗问,徇於小务,可谓劳精神於跛蹇浅薄之事,不能游虚涉远矣。”宋 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敷导训辞,惧空疏之难强;追参讽议,忧蹇浅之易穷。”清 曾国藩《黄仙峤前辈诗序》:“以咿嚘蹇浅之语,而视为鐘彝不朽之盛业,亦见其惑已。” |
蹇涩 | jiǎnsè | ①步履艰难。唐 白居易《梦上山》诗:“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②文字生硬,言语迟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然性绝痴,五六岁尚不辨菽麦;言语蹇涩。”《聊斋志异 向杲》杲但卧,蹇涩不能语。③困厄;不顺利。清 龚自珍《发大心文》:“当念众生寃枉蹇涩,若忠臣,若孝子,若贤妇、孝女、奴仆,种种屈曲缭戾,千幽万隐,我皆化身替他分说而以度之。” |
蹇视高步 | jiǎnshìgāobù | 蹇:傲慢。指昂首阔步。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 |
蹇叔 | jiǎnshū | 蹇叔(约前690年—前610年),子姓,蹇氏,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秦 李斯《谏逐客书》: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参见“百里奚”。 |
蹇卫 | jiǎnwèi | 指驽钝的驴子。元 武汉臣《老生儿 第一折》:“我情愿谢神天便把那香花赛,请亲隣便把猪羊宰,遮莫他将蹇卫迎,草棍捱。” 清 赵翼《游金陵杂诗》之二:“蹇卫牵来狗不如,跨鞍难稳且呼车 。” 《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后苍头至太华山,遇十四娘,乘青骡,婢子跨蹇以从,问:“冯郎安否?” |
蹇修 | jiǎnxiū | 代指媒人。蹇修是传说中伏羲氏的臣子。屈原《离骚》:“解佩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后因以“蹇修”作为媒人的代称。《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冯)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聊斋志异 宦娘》泫然曰:“代作蹇修,不为无德,何相逼之甚也?”《聊斋志异 阿绣》方嬉笑间,一人搴帘入曰:“快意如此,当谢蹇修否?” |
蹇滞 | jiǎnzhì | 不顺利;不吉利。《水浒传第一一○回》宋江道:“想我生来八字浅薄,年命蹇滞。…”《聊斋志异 念秧》生平蹇滞,出门亦无好况。 |
蹇拙 | jiǎnzhuō | ①艰难困拙;不顺利。《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道:“我命运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②谓文词拙劣,不通畅。 |
蹇足 | jiǎnzú | ①跛足。《晋书·葛洪传》:“岂况大块稟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駑之蹇足。”唐 张南史《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诗》:“蹇足终难进,嚬眉竟未舒。”②指驽马。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于是策蹇足,造军门,请謁于公。” |
瀽 | jiǎn | 泼(水);倾倒(液体)。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元 关汉卿《窦娥冤》: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