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I.

①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②借用,利用;借助: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假货居贿供、赐予。提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战国·荀子《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蔡州攻围益急,金尽藉民丁防守,民丁不足,复括妇人壮健者假男子衣冠运木石,金主亲出抚谕之。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聊斋志异 小谢》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茅屋数椽,溽暑不堪其热,因请部郎,假废第。③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名”,草书称“平假名”。④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⑤“人”与“叚”联合起来表示“借用的人员”。本义:代理人。引申义:代理。借用,临时用。再引申义非真。不实。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说明:“假上将军”即“代理上将军”。“假为天子”即“代理天子”。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淮南孤弱,以帝爲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淮阴。《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太常少卿周望,假给事中,充大金通问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黄)中病革,遗表犹以山陵(宋)钦宗梓宫为言,以人主之权不可假之左右为戒。⑥授予某种称号;给予。临时授予。《晋书 文帝纪》增邑三百户,假金印紫绶。《晋书 愍帝纪》刘聪假帝光禄大夫、怀安侯。《晋书 元帝纪》东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也,假帝辅国将军。《晋书 葛洪传》岂况大塊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国老黄耇以上,假中散大夫、郡守;耆年以上,假给事中、县令;庶老,直假郡县。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假大兵权。(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假吾人彭聃之寿。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参见“假官①”。⑦即使。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假有宠待,亦无所纵。II.jià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

假痴不癫

jiǎchībùdiān

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假痴假呆

jiǎchījiǎdāi

装傻;假装糊涂。《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陆文夫《荣誉》她自己隐瞒了两匹次布,还假痴假呆地向人家做报告。

假贷

假貣

jiǎdài

①借贷。晏子《内篇 问下》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汉书 王莽传下》(司允费)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后汉书 卷三十二 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闲数百万,遣令焚削文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煎炼之初,必须假贷于人,而监司类多乘时放债,以要其倍偿之息。《聊斋志异 宫梦弼》急人之急,千金不靳。宾友假贷常不还。②宽宥。《后汉书 卷十 皇后纪上 和熹邓皇后纪》亲属犯罪,无所假贷。

假道

jiǎdào

①经由;取道。《孟子·万章上》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 杜预 注:“自晋适虢,途出於虞,故借道。”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严仲子据山坚的侦察,秦国这次派遣使臣到韩国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②犹言借助。《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③宽容诱导。《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驰,小事殆乎遂。”

假道伐虢

假道灭虢

jiǎdàofáguó

jiǎdàomièguó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你要注意他假道灭虢的把戏。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同“假途灭虢”。

假父

jiǎfù

对继(收)养父母的不良称呼。尊称应为继父,义父,养父。汉刘向《说苑·正谏》:“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饮酒醉,争言而鬭,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聊齋誌異 續黃粱》即昔之拜门墙、称假父者,亦反颜相向。

假公济私

jiǎgōngjìsī

指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东汉·班固《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假公济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现代作家欧阳山《三家巷》二六:“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

假官

jiǎguān

临时授予官衔。宋 周密《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四日,赴玉津园燕射,命善射者假官伴之。”伪装官员的人。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清 戴名世《左忠毅公传》:“巡视中城,搜获假官、假印、假文卷以百数,吏胥宿蠹为之一清。”

假馆

jiǎguǎn

借用馆舍。《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於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於门。”赵岐注:“假馆舍,备门徒也。”引申指作客旅居。宋 张耒《别梅诗》:“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清 昭槤《啸亭续录·刘凤诰》:“公性豪宕,少假馆蒋司马元益宅。”

假号

jiǎhào

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更始帝刘玄)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

假虎张威jiǎhǔzhāngwēi

犹言狐假虎威。《封神演义 第二八回》:“似这等大恶,假虎张威,毒痡四海,助桀为虐,使居天子左右,将来不知如何结局。”

假黄钺

jiǎhuángyuè

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晋书 景帝纪》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

假继jiǎjì

后母,继母。刘向《列女传·珠崖二义》:“珠崖夫人,甚有母恩,假继相让,维女亦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其后假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假节

jiǎjié

①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晋书 宣帝纪》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曹)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晋书 文帝纪》师次于项,假廷尉何桢节,使淮南,宣慰将士,申明逆顺,示以诛赏。②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后汉书 董卓列传》(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晋书 武帝纪》改封南阳王柬为秦王,始平王玮为楚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驤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四》:“及假节邕交,道经湘口,零陵郑太守史与京同年,远以酒乐相迓。” ③借用符节。《战国策·燕策二》:“故假节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鲍彪注:“时诸侯不通,出关则以节假之。” ④虚伪的节操。《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   

假借

jiǎjiè

①宽假,宽容。《战国策·燕策三》:“荆軻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史记 孝文本纪》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延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资治通鉴 梁纪十三》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指宇文),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新唐书·田悦传》:“德宗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明 李贽《答周柳塘》:“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文笔上的饶情我不哀求,我也不肯假借。”②同义复词,指“”。《南史·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指不是自己本有的;窃取的。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假借外力。假借名义。假借邀功。《庄子·至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于藏书之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梁)克家时独相,贵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以与张说议使事不合,遂求去。④指六书之一。《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假吏

jiǎlì

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东汉 班固《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

假力于人

jiǎlìyúrén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假令

jiǎlìng

①假设,如果。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假令有取。《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①临时代理县令。

假寐

jiǎmèi

①打盹儿,打瞌睡不脱衣服小睡。《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途次,绝粮,仲恭进<麦少>与枣。欲憩,仲恭即跪坐,(辽主)倚之假寐。《聊斋志异 陈锡九》寻至旧宿处,倚壁假寐,以天明②假装睡觉。《聊斋志异》(蒲松龄)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门假事

jiǎménjiǎshì

做得像真的一样。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假母
jiǎmǔ

①继母、乳母或庶母。义母。②鸨母。《花月痕第三十五回》掌珠是此夜听说宝书做了道士,又受了瑶华一激,便决意出家,和他假母吵闹几次,竟将青丝全行剪下。

假年

jiǎnián

假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向天借寿之意。清 钱谦益《原任南京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安希范赠光禄寺少卿制》方当召用,竟不假年。清 魏源《序》《诗》之道可尽於是乎?乌呼!以俟假年,以待来哲。《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

假女

jiǎ’nǚ

①夫的前妻之女或妻的前夫之女。 汉 刘向列女传·珠崖二义》:“二义者, 珠崖 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傍人,可谓直耳。”②义女;养女。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李 ,表字贞丽 ……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 王季思等注:“义女,养女。”《聊斋志异 巧娘》华姑叹曰:“是我假女。三日前,忽殂谢去。”参见“假子 ”。

假气游魂jiǎqìyóuhún

比喻苟延残喘。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李善注引三国魏明帝《善哉行》:“权实竖子,备则亡虏,假气游魂,鸟鱼为伍。”《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后蒙降诏,贼人假气游魂,未伏招抚。

假寝

jiǎqǐn

犹假寐。打盹儿,打瞌睡不脱衣服小睡。刘向《说苑·立节》:“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夙夜兢兢,不遑假寝。”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得其药,喜,尽出左右,独构火殿中,煮未及熟,怠而假寝。”

假情假意

jiǎqíngjiǎyì

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请收起你的假情假意。近义词:虚情假意、假情假义。

假人假义

jiǎrénjiǎyì

伪装仁慈善良。高阳《玉座珠帘》下册: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杀了安德海,偏是嘴里假人假义。

假仁假义

jiǎrénjiǎyì

伪装仁慈善良。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

假容

jiǎróng

矫饰容态。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於江皋,乃缨情於好爵。”

假手jiǎshǒu

假:利用。借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特指请人代笔。称科举考试中代人作文的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假手于人

jiǎshǒuyúrén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尚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后汉书·吕布传》:“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晋·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假授

jiǎshòu

非正式的委任。晋书·宣帝纪:“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陆)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

假宿jiǎsù借宿。《西游记第六十七回》适到贵地,天晚特造尊府假宿一宵,万望方便方便。明 郎瑛《七修类稿·奇谑·狐狸》:“妇人乞以附车逐犬,自言某地人。张遂载以去。抵家,復求假宿。”清 陆长春《香饮楼宾谈·罗寺》:“有丐者十八人至寺假宿,寺僧憎其秽,拒不纳。”

假榻

jiǎtà

暂时借住。宋 冯时行《游云泉寺》诗:“从容寻后约,假榻卧云根。” 《聊斋志异 刘夫人》(廉)生方皇惧,更不暇问其谁何,便求假榻。

假天

jiǎtiān

犹齐天。谓象天那样。《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善政不述,细异輒书,是为尧负洪水大旱之责,而无咸熙假天之美。”李贤注:“假音格,至也。”《后汉书 袁绍传》假天之威,每战辄克。

假途jiǎtú

借路。《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观(袁)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假途灭虢

jiǎtúmièguó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 第五六回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亦“假道灭虢”。

假托

jiǎtuō

①指借故推托。借故推托。假托有事。《明史 卷十八 世宗二》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②冒名顶替。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假王

jiǎwáng

暂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代理王。《史记·陈涉世家》:“乃以吴叔(吴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史记·淮阴侯列传》:“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汉书 王莽传》赞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唐 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一》:“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资治通鉴 秦纪二》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足与计事,恐败。

假物

jiǎwù

①借用事物。《聊斋志异 耳中人》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②假造的东西。

假息

jiǎxī

①苟延残喘。②暂时休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今禋柴展礼,(丁谓)必潜输琛货,私结要权,假息要荒,冀移善地。

假戏真做

jiǎxìzhēnzuò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亦假戏真唱。丛维熙《第十个弹孔》你们同台跳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假戏真做,可是有损名声?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所谓‘假戏真做’。”

假心假意

jiǎxīnjiǎyì

①虚假的心意:虚情假意②故意(表现或做出):他假心假意笑着问,‘刚来的这位是谁呢?’

假延

jiǎyán

暂且延缓。《后汉书·桓帝纪》:“(刘志)之服已加,将即委付。而四方盗窃颇有未静,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謐。”《晋书 谢安传》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

假以辞色

jiǎyǐcísè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

假誉驰声

jiǎyùchíshēng

指传播虚假的名声。《旧唐书 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

假赈

jiǎzhèn

赈济。《后汉书·虞诩传》:“詡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

假子

jiǎzǐ

夫的前妻之子或妻的前夫之子。汉书·王尊传》美阳女子告假子不孝。王先谦补注引沉钦韩曰:“前妻之子也。”②养子;义子。

jiǎ I.

①妇女肚子里结块的病。②腹中生长寄生虫。II. xiá古同“瑕”,污;缺点:“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III. xiā喉病。

瘕疾jiǎjí

腹中结块的病。《山经·南山经》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jiǎ I.

同“槚”。见“夏楚”。II.xià见“夏xià”。

夏楚

jiǎchǔ

①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后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礼记 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金主(完颜守续)已立为太子,有过,(皇太后都察氏)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儿怠,则少加夏楚(打),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②鞭打、体罚。《聊斋志异 卷二 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聊斋志异 细柳》谯诃不改,继以夏楚,而顽冥如故。

jiǎ

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宋高宗)命近侍出内金盘尊斝赐(刘)光世、(韩)世忠、(张)俊,酒一行,并所饮器赐之,陛辞而退。参见“飞觞走斝”“飞觥献斝”“走斝飞觞”“杯斝”和“飞觥走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