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I.

用于地名。《汉书·武帝纪》:“四月幸不其。”(不其:地名)用于人名。审食其(汉代人);郦食其(汉代人)。II.语助词。常用在“彼”“何”之后。《诗经·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②周年。后作“朞(期)”。《墨子·非儒下》:“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③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尚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III. 参见qí。

jī I.

古书上指一种像获而较细的草。萁服:用其草编织的箭袋。II.qí萁,豆茎也。《说文》从艹,其声。《汉书·杨恽传》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淮南子·时则》炊萁燧火。《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①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②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③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④姓。

箕畚

jīběn

畚箕。《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风毕雨

jīfēngbìyǔ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尚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南朝 梁 吴均《八公山赋》箕风毕雨,育岭生峨。

箕踞

箕倨

jījù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踞而骂。箕,名词作状语。踞,蹲,坐:龙蹯虎(形容地势险要)。坐。《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资治通鉴 汉纪三》赵王敖执子婿礼甚卑;上箕倨慢骂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 。”《资治通鉴 唐纪七》(张镇周)到州,就故宅多市酒肴,召亲戚故人,与之酣宴,散发箕踞,如为布衣时,凡十日。《弟子规》: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宋 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钱篋,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箕敛

jīliǎn

以箕收取。谓苛敛民财。《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家家人头数出谷,以箕敛之。”《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今府库虚竭,箕敛供军,若行郊禋,则必赏赉;是取虚名而受实弊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司马)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明 何景明《忧旱赋》:“苦箕敛之无方兮,矧予畆之不食。”清吕履恒《牛口谷》诗:“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

箕山之操jīshānzhīcāo

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箕尾jīwěi

①星名。箕星与尾星。两宿相接,属东方七宿。常用来比喻得道升天或大臣死亡。《红楼梦芙蓉女儿诔》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②山海经中的一山。《山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箕张

jīzhāng

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之形。《魏书·尒朱荣传》:“葛荣自邺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明史·孙传庭传》:“河南贼马进忠、马光玉驱宛洛之众,箕张而西。” 《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门左一怪石鬼, 面人而立,目努,口箕张,齿舌狞恶。

箕箒

箕帚

jīzhǒu

畚箕和扫帚。皆扫除之具。宋 黄庭坚《赠送张叔和 诗》:“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 ②以箕帚扫除,操持家内杂务。 管道杲《题仲姬墨竹 诗跋》:“夫妇人之事,箕帚、中馈、刺绣之外,无馀事矣,而吾妹则无所不能,得非所谓女丈夫乎?” ③借指妻妾。《三国演义 第54回》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若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资治通鉴 周纪三》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④借指妻子。箕,农具;帚,清洁用具。箕帚,为愿作人整理家院之人,即妻子。《史记·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刘季即刘邦)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八回》:“于是僖公遣使止住鲁、卫之兵,免劳跋涉。命大排筵席,专待世子忽。席间又说起:“小女愿备箕帚。”世子忽再三谦让。” ⑤旧时谦指自己的女儿缺乏才貌,只能胜任家务粗活。《聊斋志异 狐嫁女》翁闻公醒,乃出,跪而言曰:“小人有箕箒女,今夜于归。不意有触贵人,望勿深罪。” 《聊斋志异 柳生》我有息女,欲奉箕帚,当即无辞。《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箕坐

jīzuò

犹箕踞。两腿张开坐着,形如簸箕。《资治通鉴 宋纪四》明日,蒙逊延顺入至庭中,蒙逊箕坐隐几,无动起之状。

鎡錤 zījī:锄名。鎡錤,鉏也。也作“鎡基”、“鎡其”、“兹其”。

嵇(jī)姓。在各方言中,嵇姓的读音亦不相同。如:yí(第二声)、ji(第一声,第二声)和 xi(第一声)。江苏北部灌南地区,当地读音是:yí,二声(移)同音,在灌云、淮安涟水等地区也是读yí的,灌云县龙苴镇有个嵇(yí)岭的村子,在山东潍坊高密地区是读“xī”。在沭阳地区读音和灌南与灌云相同,也是“yí”。 ②山名。从山,稽省声。奚氏避难特造此字,非古。嵇山:在安徽省宿县西南。相传三国魏嵇康居此;在河南省修武县西北。亦以嵇康曾居此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又东迳嵇山北,嵇氏故居。嵇康本姓奚,会稽人也。先人自会稽迁於谯之銍县,故为嵇氏,取‘稽’字以上以为姓,盖志本也。嵇氏谱曰:‘谯有嵇山,家於其侧,遂以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