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茶几

I

①小或矮的桌子:茶几儿。②将近,差一点:几乎。几至。《老子·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论语·子路篇》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孙膑兵法·威王问》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汉书 王莽传》建平、元寿之间,大统几绝,宗室几弃。晋 刘琨《劝进表》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辅伏兵邀击,几获之,又杀万余人。《资治通鉴 齐纪十》闻外鼓叫声,被大红袍,(东昏侯)登景阳楼屋上望之,弩几中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李)密将如黎阳,或曰:“杀翟让之际,徐世几死,今失利而就之,安可保乎!”清 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③苗头,迹象:知几其神乎。参见“先几”。④政务。通“机”。《法言·先知》。或问为政有几。注:“要也。”《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明 方孝孺《深虑论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⑤引申指“终、尽”。《吕氏春秋.恃君览》:“寡人与仲父为乐将几之!”。《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⑥时期;机会。《史记·李斯列传》:“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后汉书·王允传》:“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后汉书 袁绍传》:“兵以几动,斯其时也。”“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兒病失其会,惜哉!”“田丰以既失前几,不宜便行。”⑦细微的迹象;事情的苗头或预兆。几微,及初。《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计倪》:“由此而言,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几,得有丧之理。”⑧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易·系辞上》:“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唐·柳宗元《记里鼓赋》:“周物之智斯设,极深之几是研。”参见“识微见几”II.参见jǐ。III. 参见jì

几案      

jī’àn

①桌子;案桌。王粲《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②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元)顺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几不欲生

jībùyùshēng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七回:凤姐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净尽,自然愁苦,又恐人埋怨,正是几不欲生的时候。

几簟

jīdiàn

几席。《红楼梦 第三五回》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内陰陰翠潤,几簟生凉。

几多

jǐduō

询问数量,多少。布几多长? 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几谏

jījiàn

微谏,婉言劝谏。《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諫。”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几者,微也。当微諫纳善言於父母。”《晋书·孝友传·刘殷》:“殷恒戒子孙曰:‘事君之法,当务几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而况万乘乎!’”《明史·王德完传》:“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则子於父母之怒,当号泣几諫。”

几危

jīwēi

犹隐微。指预兆。《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陶弘景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赵王伏甲以宴高祖,高祖几危,赖元胄以济,语在《胄传》。于是诛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

几微

jīwēi

①细微;细小。几微之差。《后汉书·陈宠传》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六》第二皇后奇氏有宠,后(皇后鸿吉哩氏)无几微怨望意。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至岁凶则散粟煮糜,以果翳之腹。公(袁可立)倒囊输饷,夫人无几微难色。”征兆,迹象。《汉书·萧望之传》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於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彭龟年)晚既投闲,悠然自得,几微不见于颜面。

 I.

持箸取物。参见II.qī III.y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