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讲述春秋末期的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三家分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其岳丈秦穆公的全力支持下在晋国登基成为晋文公并且成为春秋第一霸(参见第12篇),过了185年,到了公元前450年左右晋出公时期,三家分晋开始上演了。此时的晋国已由六卿变为四卿执政,国内智、韩、赵、魏四大家族相互争权夺利,国外吴越频频挑战晋国霸权,智氏家族面临内忧外患。
智家大夫智宣子,喜欢儿子智瑶,立智瑶为继承人,寄望于“五长过人”的智伯瑶来维系家族的发展。所谓“五长过人”是智宣子的兄弟智果对智伯瑶的肯定,同时指出了他的致命缺陷。智果说: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理。
智瑶,或智瑶,亦作荀瑶,智伯瑶,被尊称为智伯,一个初涉政坛的新星,他的理想也是匡扶晋国霸权。他扛起了晋国的大旗,继续着晋国的争霸行动。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有一种说法,勾践想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传统霸主晋国因为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大权旁落,无力对外争雄。丧失霸主之位,这对于晋国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智伯在朝担任执政后,南征北战,使晋国声望大大提高,许多在晋国内乱时脱离晋国影响的小国,都纷纷重新归附,在晋国似乎有望重夺中原霸主之位,因此在晋出公眼里,智伯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忠臣良将。作为晋国的执政,智伯心里很清楚,晋国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若要恢复晋国霸业,必须增强晋国国君实力,才能主导晋国一致对外。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智伯瑶对另外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资治通鉴》原文: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响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柰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独赵襄子赵无恤拒绝献地,智瑶向晋侯晋出公请命,率领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讨伐赵襄子,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晋国内战爆发了。
智瑶带领着晋国的大部队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赵无恤询问家臣张孟谈:“如今赵氏战败,智氏势大,我们将何去何从啊?”张孟谈建议:“晋阳。先君(赵简子)在晋阳经营多年,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赵无恤也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于是将赵氏的基地迁往晋阳,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智瑶认准了赵氏这次必然崩盘,继续追击,包围晋阳,命令军士强攻,但没有攻克。
智瑶巡视战地,发觉晋阳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足智多谋的智瑶又心生一计。前453年,智瑶派军队驻守汾水堤坝,命士兵挖土,将汾水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赵无恤怎么也没有料到荀瑶会来这么一手,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进攻人驻守的城池。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智瑶站在高处,俯视晋阳,对自己所作出的这一前无古人的战术壮举颇为自豪,不禁说道:“我智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这就是“水灌晋阳”的故事。
请看水灌晋阳的图片
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而食。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的帐营,说道当前局势。张孟谈告诉韩、魏之君曰:“唇亡齿寒,智伯率领你们两位来攻击赵氏,赵氏快要灭亡了,接下来你们两位也要被智伯当成攻击的目标了。”韩、魏本来就对智伯的嚣张跋扈非常愤恨,听了孟谈之言,也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灭亡的门阀,决定倒戈起事。于是三方密约,决定共同攻灭智氏,一场惊天密谋酝酿成型。
公元前453年3月,晋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智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智瑶无法控制军队,想夺路而逃。这时最恨智氏的赵无恤带兵将智瑶活捉后杀死,还将智瑶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韩、赵、魏三家继续剿灭受降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悉数被歼灭。
为了免除后患,三家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智氏封邑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韩赵魏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国全部进入了战国的国家系列。历史学家们“三家分晋”看作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同时也认为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因此说“三家分晋”是一次标志性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