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獲/穫 獲得;收穫 | huò
| ①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②得到,取得:获得。获奖。获悉。如获至宝。《礼记·中庸》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③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④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获面辞。⑤收割庄稼:收获。《汉书 王莽传中》予之西巡,必躬载铚,每县则获,以劝西成。 |
获济 | huòjì | ①得到救助。《西京杂记 卷一》:“宣帝被收……﹝臂上﹞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晋 潘岳《马汧督诔》:“皇帝咨故督守关中侯马敦,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②得以成功;能够济事。晋 支遁《与梅太尉 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伏愿明公扇唐风于上位,待白足于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晋书 王羲之传》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唐 元稹《莺莺传》:“红娘复来,连曰:‘(崔氏)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明 敖英《绿雪亭杂言》:“物之贱者,时乎获济,其为物也,弘矣!”③得以安全航行或渡过(江河等)。《晋书 元帝纪》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唐 刘禹锡《因论·儆舟》:“刘子浮于汴,涉淮而东……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唐 袁郊《甘泽谣·韦驺》:“驺亲弟騋舟行,溺于洞庭湖 ……﹝驺﹞移舟湖神庙下,欲焚其庙,曰:‘千金贾胡,安稳获济,吾弟穷悴,乃罹此殃,焉用尔庙为?’” |
获隽 | huòjuàn | 会试得中。亦泛指科举考试得中。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二》(毛俟園藻)赴 金陵鄉試……榜揭,毛獲雋。《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 |
获戾 | huòlì | 得罪;获咎。《尚书·汤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孔传:“此伐桀未知得罪于天地,谦以求众心。” 晋 郗超《奉法要》:“况乎仁德未至,而名浮于实,获戾幽冥,固必然矣!”《纪泰山铭》: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聊斋志异 王成》成心愿盈溢,惟恐失时,曰:“以此数售,心实怏怏;但交而不成,则获戾滋大。无已,即如王命。” |
获麟 | huòlín | ①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史记 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②指春秋末期。③指武帝太始二年捕获白麟事。④喻指著作的绝笔。 |
获没 | huòméi | 得以善终;得以寿终正寝。没,通“殁”。《左传 子革对灵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左传·昭公七年》:“我若获没,必属説与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杜预注:“获没,得以寿终。”《左传·昭公十二年》:“王是以获没於祇宫。”《晋书·何曾传》:“汝等犹可获没。” |
获命 | huòmìng | 获得应允。《左传 楚归晋知罃》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杨伯峻注:“不获命亦当时辞令,犹言不得允许。”《晋书 武帝纪》炎维德不嗣,辞不获命。南朝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恩诏》:“顾维菲德,辞不获命。” 梁启超《南学会叙》:“啟超以湘中大夫君子之督责,辞不获命,乃讲学长沙 。” |
获售 | huòshòu | 犹得志。特指科举考试得中。《大马扁》第一回:“(康有爲)應了幾次童試不能獲售,就是府縣試也不曾前列過一次。” |
获兔烹狗 | huòtùpēnggǒu |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你要小心他干获兔烹狗的事。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
获悉 | huòxī | 获:得到;悉:1.了解、知道;2.尽、全部。获悉意思即得到消息,知道某种情况。书信、电文等用语。 |
获乂 | huòyì | 得到治理;得到安定。《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晋书 文帝纪》扫平区域,信威吴会,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 |
嚄 | huò I. | ①大呼;大笑。如:嚄唶(大笑,大呼。形容气势很盛)②叹词,表示惊讶。《史记》武帝下车泣曰:“嚄!大姊,何藏之深也!”II. huō表示惊讶。嚄!好大的鱼!III. ǒ叹词,表示惊讶:嚄,居然会这样? |
镬 | huò | 锅:镬盖。古代的大锅。鼎镬(常作为烹人的刑具)。镬亨(“亨”,同“烹”)。汤镬(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煮死)。《资治通鉴 秦纪一》王大怒曰:“是人也,故来犯吾,趣召镬烹之,是安得积阙下哉!”《后汉书 袁绍传》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则伏首欧刀,褰衣就镬,臣之愿也。《聊斋志异 陕右某公》死后见冥王判事,鼎铛油镬,一如世传。《聊斋志异 阎罗薨》墀中置火铛油镬,数人炽薪其下。 |
镬汤 | huòtāng | 喻水深火热的处境。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唐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诗:“此辈之死后,鑊汤所熬煎。” 《聊斋志异 蒋太史》妄向镬汤求避热,那从大海去翻身。 |
蠖 | huò | 昆虫名。尺蠖的省称。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颜色像树皮色,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蠖屈(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蠖屈不伸(如尺蠖之屈而不伸。喻人不得志);蠖屈鼠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奏言:尝反复思之,无乃燕闲渊蠖之中,虚明应物之地,天理有未纯,人欲有未尽。《聊斋志异 续黄粱》又移时,身躯重赘,刀孔渐阔,忽焉脱落,四支蠖屈。参见“温蠖”。 |
蠖屈不伸 | huòqūbùshēn |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人在蠖屈不伸的时候不能气馁。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 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
蠖屈求伸 | huòqūqiúshēn | 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明 刘基《诚意伯文集》第八卷:盖闻蠖屈求伸,非终于屈,龙潜或跃,匪固于潜。 |
蠖屈鼠伏 | huòqūshǔfú | 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宋 孔平仲 《续世说·奸佞》:“(李)宏楚请以中尉意召 (郑)注…… (韦)元素以为然,召之。注至,蠖屈鼠伏,佞词泉涌。元素不觉执手款曲,谛听之忘倦。”原文见《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公元833年,唐文宗李昂时期。 |
雘 | huò | 赤石脂(一种粉红色陶土)之类,古代用作颜料:“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参见“丹雘”。 |
韄 | huò/hù | ①缚在佩刀上的绳子。②束缚:《庄子·庚桑楚》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