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 huì | 聪明,有才智:聪慧。智慧。颖慧。慧黠(聪明而狡猾)。慧心。 |
慧根 | huìgēn | ①佛教语。五根之一。破惑证真为慧;慧能生道,故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清 龚自珍《长相思词引》:“同年生冯晋渔,少具慧根而不信经。”参见“五根”。②聪明的天资。《花月痕第三十三回》子秀道:“不要说采秋,就秋痕不是大有慧根,怎么几个月工夫,就会做诗呢?”刘坚《“强盗”的女儿》:“有一次他居然当着我的面对五太太夸奖我:‘这娃有个慧根啊!’” |
慧剑 | huìjiàn | 佛教语。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四》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不是三生应判与,直须慧剑断邪思。 |
慧悟 | huìwù | 聪明。《聊斋志异 周克昌》及教以读,慧悟倍于曩畴。 |
慧黠 | huìxiá | 聪慧而狡猾。《北史·冯淑妃传》(淑妃)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引证解释机智灵巧。《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冯淑妃名小怜……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唐 裴铏《传奇·孙恪》此猿是贫道为沙弥时所养,开元中,有天使高力士经过此,怜其慧黠,以束帛易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金主(完颜景)好文词,(李)师儿性慧黠,能作字,知文义,尤善伺候颜色,迎合旨意,遂大爱幸,封为昭容。明 方孝孺《黄霸》王猛慧黠小才,非有絶人之智,超世之量。《聊斋志异 珠儿》群喜珠儿复生,又加之慧黠便利,迥异曩昔。《聊斋志异 阿宝》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彼孙子(楚)何痴乎? |
慧心妙舌 | huìxīnmiàoshé |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
慧心妙手 | huìxīnmiàoshǒu | 形容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超。 |
慧心巧思 | huìxīnqiǎosī |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
慧雅 | huìyǎ | 聪明雅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薛慰娘》:“室内一女子,年十六七,仪容慧雅 。” |
慧眼识英雄 | huìyǎnshíyīngxióng | 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美女慧眼识英雄,在他这个现代人眼里,是应当传为美谈的浪漫之举。 |
慧业文人 | huìyèwénrén | 同义词:慧业才人。《宋书·谢灵运传》:“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后以“慧业文人”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清 张岱《陶庵梦忆 序》:“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囈。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刘师培《文说》:“别有慧业才人,创造险语,鬼斧默运,奇句自矜。” |
彗 | huì | ①扫帚:彗星(俗称“扫帚星”)。《说文》彗,埽竹也。《礼记·曲礼》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彗汜画涂(以帚扫秽,以刀划泥。比喻极其容易)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②彗(huì):同“熭(wèi)”,曝晒。《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
彗孛 | huìbèi | 彗星和孛星。孛,古人指光芒四射的一种彗星。旧谓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凡日月薄食,五纬陵犯,彗孛飞流,晕珥虹蜺,精祲云气,诸系占候者,俱在简册。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 |
彗汜画涂 | huìsìhuàtú | 彗:扫帚;汜:水洒地;涂:泥土。用帚扫洒水在地上,用刀划泥土。比喻极容易做的事。东汉 班固《汉书 王褒传》:“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 |
篲 | huì | 同“彗”。《竹谱》篲,篠竹,中扫箒细竹也。大者如箭,长者至丈许,根杪条等下节生,惟高隂动有町亩。《庄子·达生》:“(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於夫子!” 成玄英疏:“拔篲,扫帚也。言我操提扫帚,参侍门户,洒扫庭前而已,亦何敢輒问先生之道乎!”《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一》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声。 |
槥 | huì | 小棺材:“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聊斋志异 青梅》媪于是导李来,微窥女,大悦。即出金营葬,双槥具举。《聊斋志异 仁秀》主人催其移槥,申托寻寺观,竟遁不反。 |
槥椟 | huìdú | 小棺材,亦泛指棺材。《汉书·成帝纪》:"其为水所流压死,不能自葬,令郡国给槥椟葬埋。" 颜师古 注:"槥椟,谓小棺。"《新唐书·令狐楚传》:"楚以新诛大臣,暴骸未收,怨沴感结,称疾不出,乃请给衣衾槥椟,以敛刑骨,顺阳气。"《续资治通鉴 卷第九》以槥椟贮残骨,出弃野外,女侩及鬻棺者,出入其(王继勋)门不绝,居甚苦之,不敢告。 |
嘒 | huì | ①形容小声或清脆的声音。常用于蝉声、铃声和管乐声,多叠用。《说文》嘒,小声也。《诗经·小雅·小弁》鸣啁嘒嘒。《诗经·商颂·那》嘒嘒管声。又如:嘒唳(蝉鸣声);嘒嘒(象声词)晋 陆机《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②(星光)明亮(一说微小)的样子:“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史记 孝武本纪》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