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會 | huì I. | ①必然,一定。唐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②恰巧,正好,适逢。《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东晋末南朝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四》会幽州军至,(李)克用引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会雨大作,因留寺。II.参见“会kuài”。 |
会钞 | huìchāo | 付账。《水浒后传》第十四回:“吃完了,正要起身会钞,见两个人也进店来喫酒。”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八章:“当他掏出皮包会钞的时候,不留神就把这个收到特务经费的收条给带了出来。” |
会撮 | huìcuō | 亦作“会最”。 颈椎。《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陆德明释文引 崔譔曰:“会撮,项椎也。”一说为髻。陆德明释文引 司马彪曰:“会撮,髻也。古者髻在顶中,脊曲头低,故髻指天也。”宋 黄庭坚《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丈人困州县,短髮餘会撮。”金 元好问《送戈唐佐还平阳诗》:“会最上指冠巍峩,岂肯俯首春官科。” |
会当 | huìdāng | ①该当;当须。含有将然的语气。《艺文类聚卷五四》引三国魏丁仪《刑礼论》:“会当先别男女,定夫妇,分土地,班食物,此先以礼也。”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桓道恭)常自带絳绵绳,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宋 杨万里《古路诗》:“会当挥蝥弧,一笑封鲸鯢。”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倘復纷紜,会当牺牲老屋。”②终当,定要。唐 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吊 | huìdiào | 集合吊唁。《后汉书·周举传》:“其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新唐书·杨绾传》:“未几薨,帝惊悼……诏百官如第吊,遣使会吊。”《聊斋志异 雹神》唐太史济武,适日照会安氏葬。 |
会匪 | huìfěi | 古代和近代史上把民间秘密结社及其成员称为"会匪"。大刀会被统治者便称之为"刀匪"和"会匪"。其他称为会匪的有兴中会、安清道友、袍哥、天地会、哥弟会、 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等。《清史稿卷十七 宣宗本纪一》(道光十年十一月)乙亥,申谕李鸿宾等查办广东会匪。 |
会合 | huìhé | ①聚集到一起。两军会合后继续前进。宋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②航空∶两个或多个物体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以零相对速度相遇。 |
会家不忙 忙家不会 | huìjiābùmáng mángjiābùhuì | 会干事的人不忙乱,忙乱的人不会干事。《西游记》二一:“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使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清·陈忱《水浒后传》一二:“背了皮囊,原从驿后墙上跳出,真是会者不忙,不费一毫气力。” |
会猎 | huìliè | ①大规模的打猎。②犹会战。《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曹操拥众百万,屯于汉上,昨传檄文至此,欲请主公会猎于江夏。③会见。《杨家将 第二十一回》今特遣驾下小臣二员,于晋阳分界,与宋之君臣会猎一番;且讲息兵之由,早定封疆,庶免边衅日生,军士震骇。 |
会论 | huìlùn | ①会同判决罪犯死刑。《汉书·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颜师古注:“总集郡府而论杀。”②会同论议。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乃阴求昂瑕以待之。异日会论,昂果斥权 章句之疵以辱之。” |
会盟 | huìméng | ①古代诸侯相会结盟。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指两个政权间友好盟会。 |
会明 | huìmíng | 及明,黎明。《汉书·霍去病传》:“会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单于。”王念孙《读书杂志·书一》:“史记·卫将军传:‘迟明行二百餘里。’一作‘黎明’,书作‘会明’。会亦比及之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会明,贼谓公(曹操)为遁也,悉军来追。” |
会墨 | huìmò | 参见“乡墨”。 |
会亲 | huìqīn | 一种旧时风俗,结婚后男家女家互邀亲属相见。《笑林广记 四等亲家》后联姻。会亲日相见,男亲家曰:“尊容曾在何处会过来?” |
会丧 | huìsang | 共同参加丧葬仪式。《汉书 王莽传下》莽妻疾,见其书,大怒,疑(王)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班固《白虎通·崩薨》:“有得会丧奉送君者。”《后汉书·杜乔传》:“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乔独不往。”《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莽候妻疾,见其书,大怒,疑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 |
会少离多 | huìshǎolíduō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只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 |
会食 | huìshí | 相聚进食。《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沙汀《困兽记十九》:“她也照常去和丈夫会食,照常接待家里的来客。” |
会试 | huìshì | ①明清科举制度,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为“会试”。明朝归有光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60岁方成进士。②太平天囯在天京(今江苏南京)举行的考试。连同乡试,构成太平天囯的考试制度。 |
会市 | huìshì | 集市。《隶释·史晨飨孔庙后碑》:“於昌平亭下立会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通会市,作邸阁。” |
会同 | huìtóng | ①指联合、会合;水流的汇集。《尚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②会合共同。《论语·先进篇》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会晤 | huìwù | ①相见,会面晤谈。两国外长定期会晤。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②领会,解悟。 |
会向 | huìxiàng | 犹应在。唐 李白《清平调词之一》:“若非羣玉山头见,会向瑶臺月下逢。”“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
会须 | huìxū | ①适逢需要。《资治通鉴 唐纪十》上(李世民)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②应当。元 王恽《平湖乐曲》:“会须满载,百壶春酒,挝鼓荡风猗。”沉砺《送穷诗》:“会须立马昆仑上,散发披襟唱大风。”唐 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会意 | huìyì | ①会心,领悟。会意的眼色。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②领会意思。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③六书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与言为信,止与戈为武。 |
会饮 | huìyǐn | 聚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唐 沉既济《任氏传》:“崟与郑子偕行於长安陌中,将会饮於新昌里。”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序》: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彪》:“路由固原,有邀其入城会饮者,公力辞之。”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元旦,蒙军在城外会饮鼓吹。” |
会子 | huìzǐ | 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绍兴五年(1135年)下诏禁止寄付兑便钱会子出城,因受到反对,次日取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自绍兴三十一年印造会子,止干道二年七月,共印造二千八百馀万道;至干道三年正月六日以前措置收换外,尚有八百馀万贯在民间未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夏,四月,壬子朔,淮东、西两总领各乞以金银兑换会子支遣。 |
会稡 | huìzuì | 会粹:汇集;聚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宋理宗)诏玉牒所、国史实录院长官,会稡史稿,删润归一。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其散见于志书文集者,亦多钞录,未得会稡成帙。清 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 序》其于朱子他书采掇会粹,凡有合于集注章句者,列而存之。 |
烩 | huì | ①烹饪方法。菜炒熟后加芡粉拌和,如:烩三鲜,烩蟹肉,烩虾仁。②把饭和各种菜混合在一起烹煮,如:烩饭,大杂烩。③比喻把不相关的人或事拉扯在一起,如:别把我烩在大红人的里面。④(赣语)再次下锅加热。例句:烩滚菜来,就咁呷饭;碗橱子里的菜记得烩滚来,会馊不的。 |
桧 | huì I. | ①用于人名,秦桧,南宋宰相、奸臣。②《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第十三叫“桧”。 II.guì ①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像针,大树的叶子像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也叫刺柏。《西游记》中的凌空子便是桧树成精。②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 |
绘 | huì | ①画、描画:绘画。绘图。描绘。绘声绘色。②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彩绘。 |
绘声绘色 | huìshēnghuìsè | 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郭澄清《大刀记 第二章》:讲故事的绘声绘色,发议论的激情满怀。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17回》:绘声绘色,能令阅者拍案叫绝。峻青《海啸》第四章《芬陀利室词话》:余于近来诸君子咏物之作,纵极绘声绘色之妙,多所不取。 |
绘声绘影 | huìshēnghuìyǐng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影,非常吸引人。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
绘事后素 | huìshìhòusù | 先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论语·八佾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后因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清 曾国藩《抄朱子小学书后》:“仲尼曰‘行有餘力,则以学文’,绘事后素,不其然哉?” |
绘影绘声 | huìyǐnghuìshēng | 叙述或描写人物事件深刻入微、生动逼真。 |
荟 | huì | 草木繁盛,引申为会集:荟郁。荟蔚(草木繁盛的样子,如“林木荟蔚,烟云掩映”;云雾弥漫的样子,如“荟蔚云雾”)。荟萃(聚集,如“群英荟萃”)。荟集(聚集)。 |
荟萃一堂 | huìcuìyītáng | 荟萃:草木繁茂,引申为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个厅堂里。形容难逢的盛会。各路豪杰荟萃一堂,可谓是群英会。 |
浍澮 | huì I. | 浍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入安徽省。II. kuài 田间水沟:涓浍(小流)。《周礼·稻人》以浍写水。注:“田尾去水大沟。”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参见“沟浍”。 |
璯 | huì I. | 玉饰冠缝。II.kuài古人名用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