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 | huǎng I. | ①明亮:明晃晃。②照耀:晃眼。③形影很快地闪过:一晃十年。II.huàng摇动:晃荡。晃动。晃悠。 |
幌 | huǎng | ①〔幌子〕a.商店门外的招牌或标志物;b.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② 帐幔,帘帷: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谎 | huǎng | ①假话:谎话。谎言。撒谎。要谎。弥天大谎。②说假话:谎称。谎报。谎骗。 |
谎子 | huǎngzǐ | 骗子﹔浮浪子弟。《初刻拍案惊奇 卷六》且说那叫赵尼姑这个谎子打扮的人,姓卜名良,乃是婆州城里一个极淫荡不长进的。 |
恍 | huǎng | ①忽然:恍然大悟。②仿佛:恍如/若隔世。恍惚。 |
恍佛 | huǎngfú | 仿佛。《花月痕第十一回》以后语便微细,恍佛有七字一句,是“身欲奋飞病在床”。 |
恍惚 | huǎnghū | ①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精神恍惚。神思昏乱,动止恍惚。恍惚无措。情词恍惚。《韩非子·忠孝》:“世之所为烈士者……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唐 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母尝得疾恍惚,踰月不痊。” ②迷离,难以捉摸。 亦作“恍忽”。 《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聊斋志异 甄后》居二年,见者皆惊其艳,而审所从来,殊恍惚,于是共疑为妖。 |
恍惚不宁 | huǎnghūbùníng | 神志不清;宁:安宁。形容心绪混乱,神志不清,内心不安的样子。朱仲玉《南唐演义》第二十八回:“这两个人在这良辰吉日,心满意足地温存一番之后,却又不禁从心头升起一阵恍惚不宁之感,而且渐渐这不宁的心境产生了一种恐怖之情。 |
恍恍 | huǎnghuǎng | ①不清貌。心神不定貌。《聊斋志异 张诚》忽见(张)讷入,暴喜,恍恍以惊;又睹(张)诚,喜极,不复作言,潸潸以涕。②晃荡。 ③仿佛。 |
恍恍荡荡 | huǎnghuǎngdàngdàng | 摇晃不定。 |
恍恍惚惚 | huǎnghuǎnghūhū |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0章:“她恍恍惚惚来到村前的公路边,把儿子放在地上,泪水汹涌地从两只皱纹包围的眼睛里淌出来。” |
恍馏 | huǎngliú | 同恍惚,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自觉心神恍馏,勉强入庙行礼。 |
恍然 | huǎngrán | ①突然;忽然;猛然。一般和恍然大悟一起用,表示突然明白过来了。三国 魏阮籍《达庄论》:“恍然而止,忽然而休。”宋朱熹《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三回》:“光俛思半晌,恍然曰:‘君言是也。且归尔田,俟有闲隙,然后相议耳。’”②模糊不清;茫然;恍恍惚惚。南朝齐王琰《冥祥记》:“达既升之,意识恍然,不复见家人屋及所乘轝。”宋 陈师道《次韵寄答晁无咎》:“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宋 苏轼《凌虚台记》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③仿佛。宋韩驹《题画太一真人》诗:“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明 归有光《詹仰之墓志铭》:“予与之谈 秀甫 之为人,恍然如生,相与为泪下。”明 方孝孺《书后》:“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 |
恍然大悟 | huǎngrándàwù | 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宋·李昉《太平广记·一七二·裴休》引《唐阙史》:“裴公恍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尽,说道:‘好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当下少府恍然大悟,拜谢道:‘弟子如今真个醒了’!” |
恍然若失 | huǎngránruòshī |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朱自清《说梦》:“成夜地乱梦颠倒,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
恍如隔世 | huǎngrúgéshì | 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宋·陆游《剑南诗稿》:“淳熙甲辰秋;观海潮上;偶系舟其门;曳杖再游;恍如隔世矣。”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盖聪明灵性,经一病而汩没销枕,遂举昔日所为,恍如隔世耳。清 王晫《看花述异记》:“忆所见闻,恍如隔世。”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一经战乱,恍如隔世。久别重逢,也是愉快的。” |
恍如梦境 恍如梦寐 | huǎngrúmèngjìng huǎngrúmèngmèi | 好像是在梦里一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
恍若 | huǎngruò | ①茫然。唐 牛僧孺《玄怪录·岑顺》:“使者復命,顺忽然而寤,恍若自失。”金 段成己《醒心亭诗》:“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②好像,仿佛。南朝梁 江淹《别赋》居人愁卧,恍若有亡。唐 韩愈《答李秀才书》:“元宾之面容,恍若相接。”宋 叶适《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残游记 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刘白羽《火光照红海洋》:“狂啸的海风与澎湃的海涛从几面袭来,使你恍若置身于海上悬崖。” |
恍疑 | huǎnɡyí | 犹仿佛 |
怳 | huǎng | 古同“恍”。①失意貌;惆怅貌。《聊斋志异 王子安》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②好像;仿佛。《聊斋志异 翩翩》生(罗子浮)方怳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③象声词。 |
炾 | huǎng | 爌炾:宽阔明亮。参见“爌 kuàng”。 |
晃 | huàng I. | 摇动:晃荡。晃动。晃悠。II. huǎng①明亮:明晃晃。②照耀:晃眼。③形影很快地闪过:一晃十年。 |
晃漾/晃瀁 | huàngyàng | 光影摇动貌。《花月痕第八回》一个年纪大些,真是宝月祥云,明珠仙后,这道神采射将过来,荷生眼光自觉晃漾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