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 | huāng | ①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②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③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④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⑤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⑥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⑦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哀而不愁,乐而不荒。⑧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⑨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⑩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11.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12.同慌。《楚辞·哀郢》:荒忽其焉极。《庄子·缮性》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文选·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 |
荒城 | huāngchéng | ①荒凉的古城。唐 杜甫《谒先主庙诗》:“絶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宋 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清 魏荔彤《马陵道诗》:“荒城夜半喧雷雨,还似当年万弩声。”②指荒坟。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纍纍乎旷野与荒城?” |
荒怠 | huāngdài | 纵逸怠惰。《尚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庄子·渔父》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慕容)宝初为太子,有美称,已而荒怠,中外失望。南朝齐 王俭《褚渊碑文》:“嗣主荒怠于天位,强臣凭陵于荆楚。”唐 韩愈《明水赋》:“明德惟馨,玄功不宰,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明 方孝孺《与黄希范书》:“谦益虚逊之道消,而骄慢荒怠之风炽。” 清 王拯《嬃碪课诵图 序》:“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 |
荒诞不经 | huāngdànbùjīng | 也作“荒怪不经”。少有的,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秦牧《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明·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参见“闳大不经”。 |
荒诞无稽 | huāngdànwújī |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稽;考查。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对于这种荒诞无稽的传闻,大家都不可相信。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
荒服 | huāngfú |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尚书·禹贡》:“五百里荒服。”孔传:“要服外之五百里,言荒又简略。”《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不如徙之塞外,以存荒服之义。唐 陈子昂《白帝城怀古诗》:“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清 孔尚任《桃花扇·鬨丁》:“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閒猪犬。”参见“五服”“九服”。 |
荒忽 | huānghū | ①模糊不清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洪兴祖补注:“荒忽,不分明之貌。”王充《论衡·论死》:“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清潘耒《华峰顶 诗》:“渺茫夸阆苑,荒忽求蓬莱。”②神思不定貌。《后汉书·下邳惠王衍传》:“衍后病荒忽。”《资治通鉴·王莽始建国元年》:“(莽妻)生四男;宇获前诛死,(王)安颇荒忽,乃以(王)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
荒秽 | huānghuì | 亦作“荒薉”。①犹荒芜。《孔丛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秽,遗老失贤。”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五代 齐己《春草诗》:“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宋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清 顾炎武《玉田道中诗》:“山中无父老,故宅恐荒薉。”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夫所谓种植耕稼者,不过以一举手、一投足之劳,扫荒薉,培所欲之植物而已。”②犹荒废。晋 袁宏《后纪·灵帝纪中》:“於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溺职废官,荒秽不治。”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③犹污秽。亦谓稀少而低下。宋 秦观《睡足轩诗之一》:“地撤蔽亏僧界浄,人除荒秽玉奩空。”鲁迅《集外集拾遗·北平笺谱广告》:“勉维旧业者,全市已不及五七家,更过数载,出品恐将更形荒秽矣。” |
荒惑 | huānghuò | 犹恍惚。唐柳宗元 《与韩愈论史官书》:“凡鬼神事眇茫荒惑无可准。”苏轼《放鹤亭记》“周公作《酒诰gào》,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
荒俭 | huāngjiǎn | 犹荒歉。《晋书·孝武帝纪》:“以比年荒俭,大赦,自太元三年以前逋租宿债皆蠲除之。”《南史·崔元祖传》:“而徐、兗、豫、司诸州又各私断穀米,不听出境,自是江北荒俭,有流亡之弊。” |
荒徼 | huāngjiǎo | 荒远的边域。《资治通鉴 唐纪十八》太常博士袁思古议:“(许)敬宗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唐 杨衡《送人流雷州诗》:“不知荒徼外,何处有人家?”清 刘大櫆《与吴阁学书》:“闽海荒徼,闻公之名,无不束手敛袵,瞻顾而不敢前。”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
荒馑 | huāngjǐn | 饥荒。《后汉书·朱暉传》:“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饉,流移道路。”《晋书 怀帝纪》宫省无复守卫,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盗贼公行,桴鼓之音不绝。《新唐书·张廷珪传》:“风雨迷错,荒饉日甚。”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下》:“刘君良四世同居,隋末荒饉,妻劝其异居。” |
荒居 | huāngjū | ①荒僻的住处。隋 杨素《赠薛播州诗之十一》:“荒居接野穷,心物俱非俗。”唐 司空图《杂题诗之二》:“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②常用作对自己住处的谦称。《西游记 第二六回》:“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请荒居奉茶。’”清 李渔《比目鱼·贻册》:“溪边路湿,不好行礼,请到荒居相见。” |
荒落 | huāngluò | 荒凉冷落,荒疏衰退。荒落的古寺。《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二年》:“﹝朱玫﹞使萧遘为册文,遘辞以文思荒落。”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
荒耄 | huāngmào | 昏乱;昏愦。汉 扬雄《大鸿胪箴》:“寀寮荒耄,国政如漫。”《晋书·吕光载记》:“光荒耄信谗,杀尚书沮渠罗仇、三河太守沮渠曲粥。”《礼记·乐记》“武王之志荒矣”唐 孔颖达疏:“言武王荒耄,遂有贪商也。” |
荒谬绝伦 | huāngmiùjuélún | 形容可笑,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促荒谬绝伦的论调,根本不值得一驳。清·壮者《扫迷帚》第三回:“其说荒谬绝伦,更可付诸一笑。” |
荒宁 | huāngníng | 迷乱安逸。《后汉书 章帝纪》朕以无德,奉承大业,风夜栗栗,不敢荒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陛下(宋宁宗)严恭寅畏,不敢荒宁,忧闵元元,形于玉色,上天降康,遂以有年,亦足以观感格之诚矣。 |
荒僻 | huāngpì | 荒凉偏僻:荒僻的山区。《聊斋志异 刘夫人》未亡人独居荒僻, 日就零落。 |
荒歉 | huāngqiàn | 农作物收成坏或没有收成。《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岁,六料不收,上司发下明文,着居民分房减口,往他乡外府趁熟。 |
荒时暴月 | huāngshíbàoyuè | 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得想办法渡过这荒时暴月。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荒唐 | huāngtáng | 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荒唐,广大也。”郭庆藩集释:“荒唐,广大无域畔者也。”唐·韩愈《桃源图》诗:“神仙有无何眇芒, 桃源之说诚荒唐。”唐杜牧 《西江怀古》:“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明·王錂《寻亲记·托梦》:“咳,荒唐之言,不要说他,只是去罢。”《红楼梦第一回》:“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老舍《茶馆第一幕》:“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
荒唐无稽 | huāngtángwújī | 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郭沫若《文艺论集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他的大九州之说,在当年虽是荒唐无稽,而在现代则毫不足惊异了。 |
荒外 | huāngwài | 八荒之外。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后汉书·班超传》:“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唐 李峤《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春色遶边陲,飞花出荒外。”唐 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明史·范济传》:“将无倖功,士无夭閼,远人自服,荒外自归。”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此羣书中……大抵言荒外之事则云东方朔、享宪,关涉事则云刘歆、班固。”参见“荒服”。 |
荒亡 | huāngwáng | 谓沉迷于田猎酒色之类,纵欲无度。《管子·戒》:“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息之业於人,无荒亡之行於身。”《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孟子·梁惠王下》:“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明 无名氏《四贤记·挑斗》:“他是读书女子,岂肯留连荒亡。”李大钊《青春》:“圣智尚且无灵,人工又胡能閼?惟有瞑心自放,居於下流,荒亡日久,将为人心世道之忧矣。” |
荒无人烟 | huāngwúrényān | 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
荒芜 | huāngwú | ①.谓田宅不治,草秽丛生。②荒疏;废弛。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③形容学识浅陋拙劣。 |
荒遐 | huāngxiá | 远方边陲的地方。汉.扬雄《逐贫赋》投弃荒遐,好为庸卒。 |
荒信 | huāngxìn | 不确定的或没有证实的消息。《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琏进来请了安,回说今日到他大舅家去,听见一个荒信,说是二叔被节度使参进来,为的是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请旨革职的事。 |
荒墟 | huāngxū | 荒芜的空地。废墟。《花月痕第五十回》凡郡县供给,一起拒绝。水向荒墟停泊,陆抄小路来往。 |
荒烟 | huāngyān | 弥漫的烟雾。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荒烟蔓草间。 |
荒裔 | huāngyì | 指边远地区。汉 班固《封燕然山铭》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晋书 文帝纪》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硃户以居。唐 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长辞阙庭,永没荒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谏宪之臣,交疏其恶,或请投之荒裔,或请勒之休致。明 沈德符《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当时批鳞诸臣死者无算,即幸存亦流落荒裔。参见“荒服”。 |
荒淫 | huāngyín | ①迷于佚乐,沉湎酒色。后多指迷于女色。《诗·齐风·鸡鸣序》:“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汉书 霍光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资治通鉴 齐纪一》宜褒进朝士之约素清修者,贬退其骄奢荒淫者,则风俗可移矣。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 明 高启《巫山高 诗》:“神仙会遇当有道,岂效世俗成荒淫。”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五章》:“一边是神圣的工作,一边是荒淫与无耻!”②混沌浮荡貌。隋 薛道衡《隋高祖颂》:“太始太素,荒淫造化之初;天皇地皇,杳冥书契之外。”唐 李白《日出入行》:“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
荒淫无耻 | huāngyínwúchǐ | 荒唐淫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公荒淫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巴金《丹东的悲哀》:整天和不三不四的贵族女人在一起喝酒打牌,真是荒淫无耻。 |
荒淫无道 | huāngyínwúdào | 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茅盾《白居易及其时代的诗人》:“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荒淫无道并由此而引起藩镇的叛乱。” |
荒淫无度 | huāngyínwúdù | 无度:没有节制。形容酗酒淫乱,没有节制,生活糜烂。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
荒余 | huāngyú | 荒乱后的灾民。《后汉书·刘虞传》:“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南齐书·芮芮虏传》:“使四海有奉,苍生咸赖,荒余归仰,岂不盛哉。”《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抚宁荒余,弥成不易。” |
荒斋 | huāngzhāi | 古代文人常用的谦词,用于谦称自己的家宅或住所,带有自谦简陋、粗鄙之意。《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今晚薄治园蔬,请二位表兄到荒斋一叙,勿外是荷。虞梁顿首。 |
荒榛 | huāngzhēn | ①杂乱丛生的草木。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唐 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品松位何高,翠宫没荒榛。”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清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 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②引申为荒芜。《旧唐书·哀帝纪》:“洛城坊曲内,旧有朝臣诸司宅舍,经乱荒榛。” |
荒政 | huāngzhèng | 赈济饥荒的政令或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郑玄注: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饥之政,十有二品。”《新唐书·王绍传》是年,兵旱无年,诏户部收阙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修荒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监司、守臣,类能究心荒政,故米不翔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宋孝宗)诏:“县令有能举荒政者,监司、郡守以名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六》近畿水灾,安吉为甚。亟讲行荒政。《明史·李长庚传》尽心荒政,民赖以苏。 |
慌 | huāng | ①急忙,不沉着:慌张。慌忙。慌乱。慌急。②恐惧,不安:惊慌。慌恐。心慌意乱。③表示难以忍受:累得慌。 |
慌不择路 | huāngbùzélù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明·施耐庵《水浒全第三回》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
慌遽 | huāngjù | huāngjù慌乱,惊慌。《红楼梦》第九七回:“那知 秋纹 回去,神情慌遽。” |
慌里慌张 | huānglǐhuāngzhāng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余华《活着》:“我娘慌里慌张地想站起来,她站到一半腿一松,身体又掉到地上。” |
慌手慌脚 慌手忙脚 | huāngshǒuhuāngjiǎo huāngshǒumángjiǎo |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他干什么都不稳重,慌手慌脚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八章:“他们慌手忙脚地把东西收拾在一起。” |
慌张失措 | huāngzhāngshīcuò | 慌张:惊慌失措。指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鲁迅《忆韦素园君》:“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 |
塃 | huāng | 开采出来的矿石。 |
肓 | huāng | 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本义:身体中药物作用力丧失乃至根本无效的部分。特指: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参见“病入膏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