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壞 | huài | ①不好的;恶劣的,与“好”相对:坏人。坏事。坏习惯。②东西受了损伤,被毁:破坏。败坏。③坏主意:使坏。④用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忙坏了。 |
坏败 | huàibài | 败坏;溃败;衰替。贾谊《旱云赋》:“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如弓弩,越军坏败,杜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 西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清 顾炎武《与潘次耕札》:“俗流失,世坏败……亦安得不欲传之其人而望后人之昌明其业者乎?” |
坏钞 | huàichāo | 花费钱财,指请客、送礼、资助人等,类似“破费”,是一种客气的说法。《水浒传》第七回:“甚麽道理,叫你衆人們壞鈔?”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四卷》夫人一见,便道:“出家人如何烦你坏钞?”《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酒至數盃,李募事道:‘尊舅,没事教你壞鈔做甚麽?’” |
坏彻 | huàichè | 拆毁;拆除。《汉书·王莽传下》:“坏彻城西苑中建章 …… 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凡十餘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 |
坏法乱纪 | huàifǎluànjì | 破坏法制和纪律。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清·张鹏翀《经史法戒诗》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
坏人心术 | huàirénxīnshù | 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的居心。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安东守约问八条(其一)》:“若真能学者,如明镜在悬,凡物之来,妍媸立辨,岂为彼物所移,何能坏人心术?”清 钱泳《履园丛话 种德》凡淫词艳曲坏人心术,与夫得罪名教之书,悉纳其中而烧之。 |
坏散 | huàisàn | ①溃乱,溃散。《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 楚军大乱,坏散,而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唐 元稹《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是夕攻愈急,锜众坏散。” ②破坏,离散。《汉书·刘向传》:“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 宋 司马光《论环州事宜状》:“附顺者抚而安之,以坏散其党。” |
坏山 | huàishān | 倒塌的山。《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晋书·天文志中》:“黑气如坏山坠军上者,名曰营头之气……此衰气也。”唐 刘禹锡《平齐行》:“春来羣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墯其庭。”参见“颓山”。 |
坏植散群 | huàizhísànqún | 解散朋党;指离心离德。《庄子·田子方》:“则列土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土坏植散群,则尚同也。”章炳麟《别录 卷一》经涉人事,忧患渐多,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坏植散群,四海皆是。 |
咶 | huài I. | 喘息,气息。参见“绪咶xùhuài” II. guō ;参见III.shì |
咶噪 | huàizào | ①喧扰;吵闹。 明 沉仕《普天乐·思情曲》:“风和雨纵横正飘,时间玉马偏咶噪。”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围在这人旁边的十来二十位,就一下咶噪起来。”②旧时打招呼、表示谢意的习惯语。犹今言打扰、对不起。《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薛婆进了舖,与管的相见了,叫声咶噪,便把箱儿打开。”《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将四个饼子装做一袖,叫声咶噪,出门回庵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