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

①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②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juàn)(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③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④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⑤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⑥同“划huà”。设计:谋划;计谋。邹阳《上书吴王》:“故愿大王审画而已。”西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王)黼以郓王楷有宠,阴为画夺宗之计,未成。⑥划定界限,停止前进。《论语·雍也篇》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画饼充饥


huàbǐngchōngjī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后引申为比喻凭空想出来的眼前急需的事物来安慰自己。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画策


huàcè

谋画策略;筹划计策。《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晋书·外戚传·羊琇》:“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东周列国志 第八回》:“祭足为世子忽画策,使之结婚于陈,修好于卫。”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一班灵学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极古奥的思想,要请‘孟圣矣乎’的鬼来画策。”


画筹

huàchóu

①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晋书·魏舒传》:“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后用为才士未得试用之。唐 唐彦谦《试夜题省廊桂 诗》:“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②筹划;筹谋。《隋书·高祖纪上》:“(隋国公)画筹帷帐,建出师车。诸将禀其谋,壮士感其义,不违时日,咸得清荡。”


画船

huàchuán

装饰华美的游船。南朝 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前蜀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前蜀 花蕊夫人《宫词》之三九:“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宋 范仲淹《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宋 陆游《蹋碛》诗:“何日画船摇桂檝,西湖却赋探春诗。”宋 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 俞国宝《风入松 词》:“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捲,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浅!”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


画黛

huàdài

女子的眉毛。古代妇女以黛画眉,因以“画黛”指女子的眉毛。《花月痕 第五回》:“(痴珠)题毕,瞥见一丽人,画黛含愁,弯眉锁恨,娇怯怯的立在山坳。” 《聊斋志异 凤仙》揽镜视之,见画黛弯长,瓠犀微露,喜容可掬,宛在目前。


画荻教子

huàdíjiàoz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画荻丸熊

huàdíwánxióng

荻:芦苇杆;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所以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画地成图

huàdìchéngtú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晋书·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画地而趋

huàdì’érqū

趋:疾走。画定某地某处,让人限于此范围内进退。比喻苦于被拘束。《庄子·人间世》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画地刻木

huàdìkèmù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梁书 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画地为狱

画地为牢

huàdìwéiyù

huàdìwéiláo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画地为狱,人不敢逃;以赭染衣,人不敢犯。”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关于题材问题,一时曾相当狭隘,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这样的见解,以为必须直接采自抗战的现实,这可以说是画地为狱。”


画栋

huàdòng

有彩绘装饰的栋梁。唐 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明 王韦《阁试春阴诗》:“小院门闲鶯自语,画栋泥香燕初乳。”


画栋雕梁

huàdòngdiāoliáng

见“雕梁画栋”,梁:支撑屋顶的横木。栋:房屋正中的大梁。有雕花、彩绘的梁栋。指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画栋雕甍

雕甍画栋

huàdòngdiāoméng

diāoménghuàdòng

雕:雕绘;甍:屋脊;栋:支柱。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十四回》:“雕甍画栋吐龙光,凤阁斜张朱网。”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回》:“通文二年建白龙寺,四年作三清殿,统是雕甍画栋,备极辉煌。”

画幡

huàfān

亦作“画旛”。有画饰的长方而下垂的旗子。《史记·封禅书》:“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命曰‘灵旗’。”明 袁宏道《侵晓见闺人礼忏诗》:“残月微微散晓星,牕风吹动画旛铃。”


画舫

huàfǎng

装饰华丽的游船。宋 范大成《蝶恋花》:“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宋 文及翁《贺新郎 西湖》:“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雷峰塔奇传 第二回》:搭船径到西湖。早见湖光荡漾,延阁重楼,画舫鳞集,雕槛朱窗,游人纷纷,来往不绝。汉文心中大喜,顾接不暇。


画符念咒

huàfúniànzhòu

释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令人难以索解。出处 瞿秋白《乱弹·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道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画阁

huàgé

彩绘华丽的楼阁。南朝梁 庾肩吾《咏舞曲应令》:“歌声临画阁,舞袖出芳林。”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唐 王建《宫词之九》:“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出画阁,向书房,离楚岫,赴高唐。”


画舸

huàgě

画船。南朝 梁元帝《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緹油。”唐 岑参《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宋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元 张埜《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浙浦寒潮,苏堤画舸,吴宫烟树。”明 何景明《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诗》:“江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参见“画船”。


画工

huàgōng

画师;画匠。唐 杜甫《丹青引》:“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画冠

画衣冠

huàguān

huàyìguān

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永念画冠,缅追刑厝。”李善注引墨子:“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陈书·宣帝纪》:“画冠弗犯,革此浇风,孥戮是蹈,化於薄俗。”《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画虎不成

huàhǔbùchéng

画老虎画不好(画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东汉 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清·陆时化《书画说铃》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画虎成狗

画虎类狗

画虎类犬

huàhǔchénggǒu

huàhǔlòugǒu

huàhǔlòuquǎn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狗。东汉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歧路灯 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孝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画虎刻鹄

画龙刻鹄

huàhǔkèhú

huàlóngkèhú

鹄:天鹅。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好高鹜远,终无成就。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西游记第三七回》:“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半农《读〈海上花列传〉》:“你若没有相当的聪明去调遣它,没有相当的气力去搬运它,结果只是画虎类狗而已。”


画黄

huàhuáng

宋元丰改制后,中书省据皇帝意旨起草诏令,凡重大事件奏禀皇帝得旨后,以黄纸记其内容录送门下省,称画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所有画黄,谨缴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臣(魏矼)窃闻近世三省、枢密院,间有不用录黄而直降指挥者,亦有虽画黄而不下部者。参见“录黄”条。


画戟

huàjǐ

①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唐 王维《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宋 张孝祥《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斿闲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花月痕第五四回》:“一枝画戟,东驰西突,所向披靡。”②旧时常作为仪饰之用。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宋 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梁公觉有神。”清 陈沂震《试院即事诗》:“画戟森严昼漏迟,凝香燕寝日斜时。”


画角

huàjiǎo

①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②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宋 张先《青门引词》:“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画角吹难

huàjiǎochuīnán

由于角声激越洪亮,明代朱元璋派人在谯楼上高歌吹角,这就是前人笔记里所说的“画角吹难”,其歌词为“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歌声、角声苍凉、悲壮,引人遐想。


画槛huàkǎn

通“画栏”;“画阑”。有画饰的栏杆。《孽海花第二四回》看那酒楼,却开着六扇玻璃文窗,护着一桁冰纹画槛,靠那槛边,摆着个湘妃竹的小桌儿


画阑/画栏

huàlán

有画饰的栏杆。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群玉《湘妃庙》: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宋·周邦彦《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宋·蔡伸《点绛唇·丙寅》:梅雨初晴,画栏开遍忘忧草。兰堂清窈。高柳新蝉噪。


画帘

huàlián

有画饰的帘子。唐 杜牧《怀锺陵旧游诗之三》:“一声明月採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南唐 冯延巳《清平乐》:“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宋 晏几道《菩萨蛮词之三》:“红日又平西,画帘遮燕泥。”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廖仲恺《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 词》:“万里长江排闥入,画帘高卷秋明,西风鱸膾耐人寻。”


画梁雕栋

huàliángdiāodòng

形容豪华的宫室。这间房子画梁雕栋,可能是新房子。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 梁雕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老脍修葟,掩映画梁雕栋;苍松古柏,阴遮曲槛回栏。”参见“雕梁画栋”。


画龙点睛

huàlóngdiǎnjīng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明·张岱《博浪椎传奇序》:“子房得此数语,真如画龙点睛,从此飞腾变化,莫可测识者矣。”清·廖燕《金圣叹先生传》:“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画龙画虎难画骨

huàlónghuàhǔnánhuàgǔ

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正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听了,心中火起,便骂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廝倒来我面前,又说海闍黎许多事,说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廝慌了,便先来说破,使个见识。’”


画楼

huàlóu

雕饰华丽的楼房。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聚靄笼仙阁,连霏绕画楼。”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宋 李清照《浪淘沙·闺情词》:“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宋 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红楼梦 第二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画墁

huàmàn

谓在新粉刷的墙壁上乱画。比喻劳而无用。《孟子·滕文公下》:“有人於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朱熹集注:“墁,墙壁之饰也。毁瓦画墁,言无功而有害也。” 宋 王安石《答虞醇翁诗》:“万事等画墁,虽勤亦何收?” 清 曹寅《小轩辟除已移居其中有怀子猷诗之一》:“尘沙实积菴摩内,儿竖全矜画墁劳。”参见“毁瓦画墁”


画卯huàmǎo旧时官署规定卯时(上午五至七时)开始办公。吏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听候差使,称“画卯”。 《水浒传第十四回》雷横道:“东方动了,小人告退,好去县画卯。”

画眉

huàméi

①画眉亚科的一种鸟,鸣声婉转动听,是著名的笼禽,产地陕、甘以南的中国南部和东部。因有色眼圈而得此名。《花月痕第三十四回》因此拿定主意,不准采秋嫁姓韩的,那一张嘴就像画眉,哨噪得人发烦。②古代汉族妇女面饰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即以一种青黑色类如石的颜料“黛”画眉毛,使得女子眉目清晰,容貌秀丽。此俗先秦即有。唐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秦韬玉《贫女》:“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画眉举案

huàméijǔàn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亦“举案画眉”。比喻夫妻互敬互爱。《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明 杨珽《龙膏记 错媾》奏晋交欢,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


画屏

huàpíng

①有画饰的屏风。南朝梁 江淹《空青赋》:“亦有曲帐画屏,素女綵扇。”唐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前蜀 韦庄《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溼画屏。”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宋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②《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父毅)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 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画屏”为择婿之。明 叶宪祖《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③在屏条上作画。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吴》:“曹弗兴,吴兴人,以画名冠絶一时。孙权命画屏,误墨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④如诗画一般的景象。宋 谢逸《江神子》:“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画桥

huàqiáo

雕饰华丽的桥梁。南朝陈 阴铿《渡岸桥诗》:“画桥长且曲,傍险復凭流。” 宋 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八》:“杏花零落昼阴阴,画桥流水半篙深。”宋 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宋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环曲岸,阴覆画桥低。”宋德富《咏徐州云龙山湖》:“苏公塔耸云湖傍,东西南湖画桥连。”


画然

huàrán

①明察貌;分明貌。《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成玄英疏:“画然舒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 王先谦集解:“其中有画然好明察为知者…… 庚桑皆远去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 卷二》:“紫庭在淅川县督粮之暇,取邓元锡函史,纂成职官考一册,出以见示,眉目亦自画然。” 梁启超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汉氏虽定选举之制,而魏晋九品中正,寒门贵族,界限画然。”②犹言一下子,表示短暂的时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雨钱》:“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后金患心痗,痛起,则面目皆青,但欲觅死。女急市银针数枚……按穴刺之,画然痛止。”


画桡

huàráo

有画饰的船桨。桡,船桨,代指小船。唐 方干《采莲》诗:“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宋 柳永《安公子词 远岸收残雨》:“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聊斋志异 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桡,相将登舟。


画人

huàrén

即画家。唐 韦庄《金陵城》“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蔡元培《图画》画人伙颐。


画沙印泥

huàshāyìnní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画蛇添足

huàshétiānzú

画好了蛇,再添上它的脚。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也作“画蛇著足”、“为蛇画足”、“为蛇添足”。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自然。参见“蛇足”。


画堂

huàtáng

①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②泛指华丽的堂舍。唐 牛峤《忆江南》:“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南唐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宋 王安国《清平乐词》:“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画图

huàtú

①画图形(多指图样或地图)。②图画(多用于比喻)。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画瓦huàwǎ

旧俗画图像在瓦片上以镇邪。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画押纹指

huàyāwénzhǐ

旧时在公文、契约或供状上画花押或写“押”字、“十”字,表示认可。纹指即指纹。


画檐/画簷

huàyán

有画饰的屋檐。唐 郑嵎《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颯被,画檐虫颇梨碑。”唐 李渥《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诗》:“画簷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宋 辛弃疾《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宋 曾觌《水龙吟》:“鸳瓦寒生,画檐光射,碧梧金井。”元 马致远《宫秋第四折》:“画簷间铁马响丁丁,寳殿中御榻冷清清。”何其芳《画梦集·独语》:“我曾经走进一个古代的建筑物,画檐巨柱都争着向我有所诉说。”


画野分疆

huàyěfēnjiāng

指划分疆域而治。《周书·杜杲传》:“仍请画野分疆,永敦邻好。”《通典·职官十三》:“愚以为当今之要,莫如量其远近,分置王国,均其产邑,强弱相济,画野分疆,不得过大。”温州东瓯王庙石刻古联:“画野分疆,瓯脱江山开辟早。务农兴业,海隅民物阜康初。”清·鲁一同《正统论》:“高光崛起,李赵徬徨,魏晋盗窃,秦隋彊梁,偏安割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画一

huàyī

一致;一律。整齐划一。《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顜jiǎng若画一。”司马贞索隐:“小颜云:画一,言其法整齐也。”《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刘蕡)又曰:“法宜画一,官宜正名。


画一之法

huàyīzhīfǎ

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唐·杜牧《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苟且之令行,画一之法废,月增日长,雄唱雌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汉画一之法,贵在能守。


画影huàyǐng

①见“画影图形”。《说岳全传第六十四回》况且行文画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②画像。清 周亮工《书影卷七》:“祭祀用尸,其义精深,尸不能行也,而易以木主之像;像不能行也,而易之画影:二者犹有用尸之义。”③比喻看不真切的美丽景色。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长蛇蜿蜒的火车在乌拉岭上缓缓的游行,山色清新时时投入车窗,成飞掠转折翠白相间的画影。”


画影图形

huàyǐngtúxíng

古代悬赏通缉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以便捕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天平悉从其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自挨捕。”


画脂镂冰

huàzhīlòubīng

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旦融化,都化为乌有。比喻徒劳无功。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宋·孙觌《鸿庆居士集·樵居集序》非若前世一偏一曲之士,画脂镂冰,角无用之空文,徒为耳目之观者也。


画中人huàzhōngrén

①图画中的人物。明 张煌言《和中峰韵题友人画像》:“冰雪聪明林下客,烟霞色相画中人。”②用以形容女子貌美。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花月痕第四四回》:“话説秋痕自卧病后,敝衣蓬首,垢面癯颜,竟不是个画中人了。”


画中有诗

huàzhōngyǒushī

指画里富有诗意。宋·苏轼《东坡志林·题王维〈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昔日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而诗人能言之。


画烛

huàzhú

有画饰的蜡烛。源自古代绘画技法,当时人们在画像时,为了更好地表现细节,常常在一侧点燃烛光,将烛光投射在画像上,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绘制。唐 李峤《烛》诗:“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宋 周邦彦《红罗袄·秋悲》词:“画烛寻欢去,羸为载愁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一丽人坐石上,双鬟挑画烛,分侍左右。”他只凭外表就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真是画烛之见。别被那个人的外貌所迷惑,不要画烛自误。


嫿huà姽婳guǐhuà形容女子体态娴静美好。姽,闲体行姽姽也。《说文》从女,危声。犹頠之为头,闲习也。战国楚 宋玉 《神女赋》:“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於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红楼梦》第七八回:“(恒公)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镜花缘》第八九回:“秾妍钟丽质,姽婳产边陲。”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四:“双剑连骑姽婳娘,风流妃子属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