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 hú I.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人的牌达到规定要求,取得胜利。曹禺《日出 第四幕》:“我瞅见四爷正在打牌,手气好,连着‘和’三番。”参见II.hè。III.huó。 IV.huò。V. hé。 |
核 | hú I. | 义同核hé,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参见II. hé |
囫 | hú | 囫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囫囵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
囫囵 | húlún | ①完整;整个儿:《西游记第十四回》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莫言《丰乳肥臀》:上官吕氏满面哀愁地说,“打死你这钵盂就能囫囵起来吗?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瓷器,是你们老祖奶奶的陪嫁,值一匹骡子钱!”②含糊;糊涂。《水浒传第四回》众僧出得方丈,都道:“好个囫囵粥的长老!门子,你且休开门,只在里面听。”《孽海花第五回》仑樵却也真厉害,常常有人家房闱秘事,曲室密谈,不知怎地被他囫囫囵囵地全探出来,于是愈加神鬼一样地怕他。 |
囫囵半片 | húlúnbànpiàn | 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毕方《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千重浪》第十章》(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 |
囫囵吞枣 | húlúntūnzǎo | 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元・白珽《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个枣也。” |
斛 | hú | 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懿行集》哺乳经三年,汗血及八斛。《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一马自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晋书 孝武帝纪》其鳏寡穷独孤老不能自存者,人赐米五斛。《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旧凉州粟麦斛至数千,及(李)汉通收率之后,一缣籴数十斛,积军粮支数十年。 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 原文》后人以一斛为一石(石重百二十斤),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聊斋志异 头滚》苏孝廉贞下封公昼卧,见一人头从地中出,其大如斛,在床下旋转不已。 |
斛发 | húfā | 按量发给。《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严都管)説罢,便叫开仓斛发。 |
斛律 | húlǜ | 复姓。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之。 |
斛面 | húmiàn |
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宋 叶适《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敛,略皆不用。宋 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于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户部遍下诸路州军,不得增收苗米,多量斛面。 |
斛斯 | húsī | 复姓。北魏有斛斯椿。《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李白的作品。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
槲 | hú | 指落叶乔木或灌木。《聊斋志异 胡四姐》是日,(尚)生偶出门眺望,山下故有槲林,苍莽中,出一少妇,亦颇风韵。 |
槲叶 | húyè | 槲叶是指槲树的叶子,槲树是落叶乔木,高可达25m,叶互生。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