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②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③姓。

壶榼

húkē

盛酒或茶水的容器。亦借指铺陈酒具饮酒。三国魏 嵇康《家诫》:“有壶榼之意,束脩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明无名氏《四贤记·分歧》:“叫左右,与我带取壶榼快赶上。” 《聊斋志异 西湖主》一婢提壶榼,出酒食饷(陈)生。 

壶觞

húshāng

酒器。晋 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 白居易《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觴风月知。”金 马定国《送图南诗》:“壶觴送客柳亭东,回首三齐落照中。” 清 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觴永日酣。”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觴之属,歷歷可数。”

壶飧

húsūn

壶盛的汤饭熟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不食,故使处原。’”《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十四年》:“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胡三省注:“熟食曰飧。”按,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作“餐”。《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符)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

壶浆塞道

hújiāngsāidào

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周书·于翼传》:“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壶中日月

húzhōngrìyuè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唐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48回:“跳出红尘,静观云水,笑傲江湖,醉里乾坤,壶中日月,荣辱不惊。”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白天鹅”):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战国策·庄辛论幸臣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二首 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参见“白鹄“寡鹄孤鸾”。

鹄候húhòu

同义词:伫候。直立等候;恭候。《水浒传第一○七回》李助道:“在此鹄候。”

鹄立

húlì

如鹄延颈而立,形容盼望等待。后汉书·袁谭传》:“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

鹄卵

húluǎn

鹤之卵。形体较大。比喻大材。鵠,通“鹤”。《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鵠卵。” 陆德明释文:“鵠,本亦作鹤,同。”《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宋 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小材渠困我,持斲问轮扁;大材我屈渠,越鸡当鵠卵。”

鹄面鸠形

húmiànjiūxíng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清 李光昭《阿芙蓉歌》熏天毒雾白昼黑,鹄面鸠形奔络绎。

鹄俟

húsì

亦作“鵠竢”。如鹄引颈翘首而待。形容盼望殷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内有问者曰:‘何处郎君,半夜来此?’生以失路告。问者曰:‘待达主人。’生累足鹄竢。”

鹄形菜色

húxíngcàisè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三章:有些人衣衫褴褛,鹄形菜色,像叫化子一样。

鹄形鸟面

húxíngniǎomiàn

指饥疲瘦削的样子。明 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鹄峙鸾停

húzhìluántíng

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明无名氏《四贤记 会母》:“看他眉儿秀,额儿峣,鹄峙鸾停一俊髦。”

鹄峙鸾翔

húzhìluánxiáng

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清 蒲松龄《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各一幅群臣谢表》:“迨后羲献齐名,喜行间之萦蛇绾蚓;柳颜并着,惊纸上之鹄峙鸾翔。”

hú I

隼。II.鹘鸼:也叫鹘鸠。古书上说的一种候鸟。鸼(zhōu)。

鹘睛

hújīng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谈笑间,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入,鹘睛荧荧,其貌狞丑。”何垠注:“鹘睛,言若鹰目之突生也。”

鴒眼

鹘眼

húlíngyǎn明快灵活的眼睛。形容眼睛非常锐利、灵活。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一双鶻鸰眼,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说岳全传 第五十七回》这一日行至中途,恰恰那个鹘眼郎君带领番兵到来,正遇个着。

鹘入鸦群

húrùyāqún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北齐书 南安王思好传》:“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

唐·韩翃《寄哥舒仆射》诗: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鹘突

hútū

①糊涂。《聊斋志异 冥宁》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 ②疑惑不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见他每齐来,只道是报他生儿喜信,心下鹘突。

①有皱纹的纱:绮罗绫縠。縠幛。同“縠”《懿行集》母披旧裙衫,妻着新罗觳。参见“qǐhú”;“冰觳”。《释名》曰:‘縠,纱也。’方空者,纱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纱也。”西汉·贾谊《治安策白縠之表,薄纨之里。《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女严冬皆着轻縠;生(安大业)为制鲜衣,强使着之。②縠觫:恐惧颤抖的样子。③苛刻。《庄子·天下》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

觳觫

húsù

指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在山西方言里属常用词。亦作“战悚”。《孟子·梁惠王上》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五十二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曾(孝廉)觳觫哀啼,窜迹无路。” 《聊斋志异 酒狂》缪(永定)在侧,闻二人言,觳觫汗下,杯箸不能举。《聊斋志异 云翠仙》渠便无仁义,我不忍其觳觫。《聊斋志异 江城》大惧失色,堕烛于地,长跪觳觫,若兵在颈。借指牛。觳觫车(觳觫车)指牛车。宋 陆游《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清 朱彝尊《秋泾行寄吴秀才周瑾》诗:“吾今妻子返里闾,明年归乘觳觫车。”

觳纹/縠纹

húwén

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宋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縠皱/縠縐

húzhòu

绉纱似的皱纹。宋 宋祈《玉楼春 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hú I

①挖,掘。狐埋狐搰②扰乱。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简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II.kù搰搰:用力的样子,如“汲井岁搰搰,出车日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