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 | hū | ①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乎(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儿寒乎?欲食乎?②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呀)!③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乎。无须乎。异乎寻常。唐 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④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⑤古同“呼”,呜呼。 |
乎尔 | hūěr | ①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赵岐注:“乎尔者,叹而不怨之辞也。”②语气助词。表询问。《穀梁传·庄公三十年》:“何善乎尔?” |
呼嘑 | hū | ①喊: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地。②唤,叫: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③往外出气,与“吸”相对:呼气。呼吸。④象声词:呼地跳起来。⑤姓。 |
呼不给吸 | hūbùjǐxī | 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淮南子·兵略训》:“眯不给抚,呼不给吸。” |
呼尔 | hūěr | 怒叱。《孟子·告子上》“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呼风唤雨 | hūfēnghuànyǔ | 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宋·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四回: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在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兄弟,你真是玛志尼一流人物,天生成呼风唤雨,搅得一国的原动力的了。”郭小川《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大好河山,正是呼风唤雨之地。” |
呼庚呼癸 | hūgēnghūguǐ | 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清·张岱《杂著·失题》:“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 |
呼号 | hūháo I. | 哭叫。因处于困境需要援助而叫喊:仰天呼号。奔走呼号。金 元好问《台山杂咏》:“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II.hūhào①通信台(站)之间互相联络时使用的称呼。分为通报呼号和通话呼号。②权威机构给无线电台和电视台规定的识别字母,有时包括数字。 |
呼嗟 | hūjiē | 呼号哀叹。《汉书·王莽传下》:“易称‘先号咷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后汉书 袁绍传》是以兗、豫有无聊之人,帝都有呼嗟之怨。《南史·刘粹传》:“远方商人至者,谦(袁谦)又抑之。商旅呼嗟,百姓咸欲为乱。”《新唐书·魏知古传》:“令其(百姓)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 |
呼来喝去 | hūláihèqù |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呼卢 | hūlú | ①谓赌博。呼采声,代指赌博。卢,采名。唐 李白《少年行》之三:“呼卢百万终不惜,报讎千里如咫尺。”宋 晏几道《浣溪纱》词:“户外緑杨春繫马,牀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水浒传第六回》豪门富户呼卢,公子王孙买笑。《聊斋志异 念秧》王辞不解。许乃与少年相对呼卢。②糊弄,欺骗捉弄。《醒世姻缘传 第十回》:“差人道:‘我拿票子到他家呼卢他呼卢!’” |
呼卢喝雉 | hūlúhèzhì | 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近义:呼幺喝六。宋·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诗:“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 |
呼牛呼马 呼牛作马 | hūniúhūmǎ hūniúzuòmǎ |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明·徐复祚《宵光记·慰弟》时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作马,只低头。清·俞樾《七侠五义序》呼牛呼马,无关轻重也。 |
呼朋引类 | hūpéngyǐnlèi | 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士呼朋引类,又去约了两三个帮手来做。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五》:道士叱曰:尔盗赵公丹已非,又呼朋引类。务败其道,何也?秦牧《手莫伸》: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 |
呼群结党 | hūqúnjiédǎng | 谓招引同伙,聚集成帮。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疲兵》:“夏初,楚兵昼夺十三行,背负肩担而去,呼群结党,散赴各乡,累日不归,不知所事。” |
呼天号地 呼天唤地 呼天叫地 | hūtiānhàodì hūtiānhuàndì hūtiānjiàodì |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归稿一》祖母詹忧危甚,每一病作,呼天号地,殆不欲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六章:“死者的亲人扑在尸体旁边,呼天唤地的大哭。” |
呼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 hūtiāntiānbùyìng jiàodìdìbùlíng | 形容陷入困境,冤仇无处申诉,有理无处去讲,有难无人帮助。孙犁《风云初记》三二:“当时的农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坚决的走上抗日的道路,并且建立了政治信仰。” |
呼天叩地 呼天抢地 | hūtiānkòudì hūtiānqiāngdì |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呼天抢地,哭个不了。 |
呼天钥地 | hūtiānyàodì | 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
呼吸相通 | hūxīxiāngtōng | 呼气与吸气,朴素贯通。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明·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十:“脉脉者有条有绪,若呼吸相通,寻之有端而即之殊远。”《清史稿·颜伯焘传》闽粤互为唇齿,呼吸相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犹臂指之相使,犹呼吸之相通也。” |
呼吸之间 | hūxīzhījiān |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
呼嘘 | hūxū | 呼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呼幺喝六 | hūyāohèliù | 掷骰子时的喊声。泛指赌博。也形容吆喝。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负曝闲谈第五回》看见楼上灯烛辉煌,夹着呼幺喝六的声音,甚是热闹。 |
呼之或出 呼之欲出 | hūzhīhuòchū hūzhīyùchū | 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叫一声就像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十分逼真,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明·张岱《木犹龙铭》海立山奔,烟云灭没,谓有龙焉,呼之欲出。 |
呼之即来 挥之即去 | hūzhījílái huīzhījíqù | 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任意使唤。“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謼 | hū | ①同“呼”,大声叫号:“一夫大謼,天下响应者,陈胜是也。”《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②古同“諕”,惊吓。③姓。 |
轷 | hū | 本义为姓氏。《广韵》荒乌切《集韵》荒胡切,音呼。姓也。 |
烀 | hū | 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锅里,加少量的水,盖紧锅盖,加热使变熟。烀甘薯。 |
虖 | hū | ①呜虖:同“呜呼”。②古通“乎”(a.于:“休息虖昆仑之墟。”b.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虖?”)。③虖勺:古水名。(外门内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
虖沱/滹沲 | hūtuó | 水名。即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