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 hóu | 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②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 ③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④姓。 |
猴急 | hóují | 形容急欲做某事或焦急的样子。人急得好像猴子(猴子喜爱经常活动)一样不稳当。看你那猴急样儿,偏不给你!人家都猴急死了,你还慢腾腾的啊!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你且莫猴急,老身正要相请,来得恰好。事成不成,只在今晚,须是依我而行。 |
猴年马月 | hóuniánmǎyuè |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你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
猴头猴脑 | hóutóuhóunǎo |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这孩子一点规矩也不懂,猴头猴脑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1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
猴猿/猴猨 | hóuyuán | 泛指猿猴属。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糇餱 | hóu | 干粮:糇粮。《资治通鉴 随纪五》又发鹿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癸仲豫檄州备船筏干糇,为深入计。清 章丙麟《狱中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 |
糇粮 | hóuliáng | 干粮;食粮。《孟子·梁惠王下》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尸子 卷下》:“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絶糇粮者赈之。”《晋书·李寿载记》:“寿大悦,乃大修船舰,严兵缮甲,吏卒皆备糇粮。”《资治通鉴 唐纪九》塞北霜旱,糇粮乏绝。《新唐书·循吏传·陈君宾》:“去年关内 六州谷不登,糇粮少,令析民房逐食。”《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攻城之人,不下数万,兵多费广,势须广备糇粮。 |
瘊 | hóu | 即“疣”,瘊子。 |
瘊赘 | hóuzhuì | 赘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陵女子》:“以蒜臼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
篌 | hóu |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
骺 | hóu |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保留透明软骨成分,称为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遗留的痕迹称骺线。《类篇》骺,骨端谓之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