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 hóng | ①大:洪水。洪大。洪福。洪荒。洪亮。②大水:山洪。蓄洪。分洪。③姓。 |
洪波 | hóngbō | 大波浪。大海掀起洪波。三国魏 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洪都 | hóngdōu | 江西省南昌市的别称。隋、唐、宋时南昌为洪州治所,唐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唐 王勃《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四》(至正二十二年二月)辛卯,吴国公(朱元璋)既定洪都,乃经度城守,以旧城西南临水,不利守御,命移入三十步,东南空旷,复展二里馀。郭沫若《访南昌》诗:“洪都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
洪范 | hóngfàn | 大法;楷模。《汉书 王莽传》陛下奉天洪范,心合宝龟,膺受元命,豫知成败,咸应兆占,是谓配天。 |
洪福齐天 | hóngfúqítiān | 旧时颂扬人福气极大,跟天一样,亦作为吉祥话称颂词流行于世。元·关汉卿《西蜀梦》:“这南阳排叟村诸葛,辅佐着洪福齐天汉帝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托圣上洪福齐天,臣等众将虽有金伤,俱各无事,今元凶授首,淮西平定,实陛下威德所致,臣等何劳之有。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居然逃过了这一关,真是洪福齐天,就是每年开一次庆祝会也不算过分。 |
洪沟/鸿沟 | hónggōu | 鸿沟。古运河名。秦末项羽与刘邦相争,约以洪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后泛指界限。荀悦纪·高祖纪三:“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 隋 李德林《天命论》:“割洪沟之地,闭剑阁之门。”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河之南,孤城四垒。大盗蚕食,割为洪沟。”参见“鸿沟”。 |
洪荒 | hónghuāng | ①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封神演义 第二十四回》伏羲居洪荒之世,无百谷之美,倘不茹毛鲜食;况如今五谷可以养生,肥甘足以悦口。②大荒。荒漠的旷野。 |
洪基 | hóngjī | 大业。多指世代相袭的帝业。《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继高阳之絶轨,崇成庄之洪基。”《晋书 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朕以眇身,获奉宗庙,思阐洪基,廓清九服。隋 薛道衡《老氏碑》:“永固洪基,克隆鼎祚。”《资治通鉴 随纪三》伏愿揆鉴古今,量为处置,俾洪基永固,率土幸甚!明 梁辰鱼《浣纱记·被擒》:“千年故国,百世洪基,僻守江东地也。” |
洪烈 | hóngliè | 伟大的功业。《汉书·翟方进传》:“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幹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晋书 文帝纪》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晋书 武帝纪》惟朕寡德,负荷洪烈,托于王公之上,以君临四海,惴惴惟惧,罔知所济。晋 陆云《祖考颂》:“元勋昺於光国,洪烈著於隆家。”《旧唐书·郭孝恪程务挺等传论》:“务挺勇力驍果,固有父风,英概辅时,克继洪烈。” |
洪炉 | hónglú | ①大火炉。《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晋书 符坚载纪上》以大将军英秀,诸将勇锐,以攻小城,何异洪炉燎羽毛。唐 刘禹锡《奉和裴侍中将赴南留别座上诸公》:“暂辍洪炉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金 元好问《论诗诗之二六》:“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曹禺等《脸剑篇第三幕》:“日轮当午,火旗焰焰,地上的生物仿佛放在洪炉中炙烤。”②比喻陶冶和锻炼人的环境。唐 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垆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垆,一本作“炉 ”。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七》:“君子以善服人,不如以善养人,养人至于盗贼使之改过,真是一具大洪炉也。”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二》:“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中国未来的青年战士!” |
洪炉点雪 | hónglúdiǎnxuě | 同“红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
洪炉燎发 洪炉燎毛 | hónglúliáofà hónglúliáomáo | 洪炉:大炉子;燎:烧。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问题极易解决。《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发耳。 |
洪乔捎书 | hóngqiáoshāoshū | 指言而无信的人。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信了,不由得想起“洪乔捎书”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洪水横流 | hóngshuǐhéngliú | 浇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近义:洪水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
洪水猛兽 | hóngshuǐměngshòu | 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
洪休 | hóngxiū | 犹洪福。《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使已殁者皆蒙恩泽,见在生者得庇洪休。 |
洪绪 | hóngxù | 世代相传的大业。多指帝业。《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横蒙陛下纂承洪绪,德侔三皇,化溢有唐 。”《资治通鉴 晋纪一》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笃生戴侯,茂德继期。纂戎洪绪,克构堂基。”吕向注:“绪,业也。言厚生茂盛之德,继百年之期,承汝祖父大业也。”《晋书 愍帝纪》朕以幼冲,纂承洪绪,庶凭祖宗之灵,群公义士之力,荡灭凶寇,拯拔幽宫,瞻望未达,肝心分裂。《晋书 元帝纪》:“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惟朕寡德,缵我洪绪,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魏书·李冲传》:“朕以寡德,猥承洪绪,运属休期,事钟昌运,宜遵远度,式兹宫宇。” |
洪业 | hóngyè | 大业。古时多指帝王之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武帝《贤良诏》:“猗歟伟歟!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魏书献文帝拓跋弘纪》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新唐书·刘蕡传》:“伏惟陛下深軫亡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洪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矣。”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三》:“不独兴嘆于往古,以中原復中原,规恢洪业,信自有时。” |
洪饮 | hóngyǐn | ①豪饮。唐 曹唐《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诗之二》:“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中》:“前史载人洪饮者率至一石以上,然后为异,踰斗之量世亦多矣,何足著之乎?”②指酒量大。《水浒传第二四回》:“老身知得娘子洪饮,且请开怀吃两盏儿。” |
洪钟 | hóngzhōng | ①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潘岳《西征赋》:“洪钟顿于毁庙,乘风废而弗县。”宋 苏轼《石钟山记》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苏轼《送杨孟容 诗》:“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仰止湖南千仞峰,每持纤挺叩洪钟。”②比喻人的声音洪亮如钟。颜真卿《郭公庙碑铭》:“身长八尺二寸,行中絜矩,声如洪钟。” |
葓 | hóng | ①即“蕹菜wèng cài”。 ②同“荭”。 |
蕻 | hóng I. | ① “雪里蕻”:一种芸苔属植物,可作蔬菜。菜苔。《广韵》蕻,草菜心长。宋·梅尧臣《诗》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②形容词,茂盛。《集韵》蕻,茂也。II. 参见hòng。 |